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新业态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04-04 07:00喻云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业态中职会计融合发展

喻云兰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新业态需求、教学计划不够完善、教学内容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产教融合不利于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中职会计专业与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教学改革路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贯穿“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方向,重视教学内容;重视实践锻炼环节,扩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关键词]中职会计;新业态;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4)03-0091-0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素质教育时代。现在社会上许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教育机构,中职学校的教学应该与时代发展同步。会计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专业,旨在为会计行业提供更多出色的技能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导致这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跟上新业态形势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新业态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与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中职学校应当积极改革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积极与新业态融合发展,以此来培养更多具有管理决策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核心概念的定义

本文的新业态指会计工作中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全面实现数字化,会计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网络化,会计服务范围扩展到财务咨询、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等领域,实现服务多元化。

本文的融合发展是指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岗位技能相互关联、融合,从而引发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模式。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新业态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当前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学习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分析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知识。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新业态,这些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都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不够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这导致在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无法满足新业态的需求。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不够完善

当前,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会计专业来说,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够完善,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实操课程设置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需求。二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计划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践运用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三是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会计工作通常需要与其他岗位密切配合,而部分中职学校现行教学计划中缺乏团队合作的培养机制,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欠缺。

(三)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便捷。但是,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仍有待创新。一些中职学校尽管引入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教学内容没有创新,还停留在一些基础且重复的计算机操作上,在培养学生管理决策、业务信息化建设和财务整合等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会简单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完成最基本的账务处理,他们的财务管理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发展,缺乏商业敏感性,所掌握的技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此外,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虽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教学模拟软件让学生了解相关学习内容,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教学软件中的知识模块相对独立,学生很难有效地将各学科的课程串联起来。

(四)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不利于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平台和就业机会。然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首先,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往往会安排更多课时用于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被压缩,这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其次,中职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存在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教师让其参与教学工作。但很多企业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教师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教学支持。因此,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教师资源的匮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中职会计专业与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上,同时这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应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新业态融合发展带来的挑战,中职学校必须根据新业态的需求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新业态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首先,开展多维度的调研。为全面了解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我们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深入调查,以此来确定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及其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同时,为了兼顾就业和升学需求,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有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快速胜任工作岗位,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其次,课程和培训计划应具有实用性和地方特色,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中职学校需根据会计行业从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信息化会计,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和培训计划。中职学校需推进业财融合的智能财税,采取“财务共享”和“财务机器人”等相关措施,以满足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最后,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建设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考取会计技能证书来满足职业教育高考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应推行“1+X证书”课程整合方式,将岗位、证书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考取会计行业的相关证书,证明自己有能力从事基础会计工作。

(二)贯穿“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在新业态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需具备最基本的会计素养和技能。为实现业财融合,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需重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积极主动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并根据自身能力帮助企業实现价值增长。同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需要将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以此实现“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的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教学“采购费用的分配”为例,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和相关学习平台了解采购费用的构成及分配标准等难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采购费用分配问题的困惑回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互动性。教师通过一系列不同情况下采购费用分配的实操流程,引导学生分析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学生了解业务,帮助学生判断采购费用产生与分配的合理性、合法性与合规性。教师通过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性课程和顶岗实习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启发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及时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中职会计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向数字化转型,会计专业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中职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派教师到有经验的中职学校参观学习,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持续不断地充实专业知识。通过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使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各种会计工作,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方向,重视教学内容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中,一些学校偏向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或专业技能的教学与实践,有的学校还将各级别技能竞赛的要求作为学校专业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方向。这种偏重实践和竞赛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会计学习的重要部分,但学校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中职会计专业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和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开展第三课堂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实施模拟教学等多种途径来培养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人才。

其次,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打破学科壁垒,搭建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平台。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开展第三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校外实习、社会实践、企业实训等活动,亲身感受职场氛围和工作流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提高他们的实操水平。可见,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可以采取调整课程设置、开展第三课堂活动、提供实际工作场景的实践机会以及实施模拟教学等方式。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培养,学生能真正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实践锻炼环节,扩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当与行业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的教育体验。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练习,熟悉各种会计操作流程和软件系统。其次,学校应积极配备企业常用的会计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中职学校还应增设更多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这些实践课程可以包括企业会计中的现状调研与案例分析,或与其他专业融合的创新实践项目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会计实践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四、结语

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了提高中职会计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准把握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注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让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会计技能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龙潇.新时代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思考[J].职业,2019(33):89-90.

[2]  李波.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商论,2019(12):244-245.

猜你喜欢
新业态中职会计融合发展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职业角度下中职会计教学效果探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