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4-04-07 07:02董小军
学苑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内容政策

董小军

(陕西省大荔县冯村镇中心小学,陕西 大荔 715107)

随着“双减”政策在教育领域推行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义务教育工作迎来了一场全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要课程,小学体育教学也开始加入这一跑道,迫切地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路径,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培育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身体能力的提升,也要考虑如何在确保减负到位的同时不影响教学质量,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是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双减”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该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肩负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此项政策力求在家庭作业上减轻学生的负重,具体到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水平和年龄特征对作业和任务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体育活动中取得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创造轻松的体育家庭作业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为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是“双减”政策的另一个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竞争中,并在孩子校外补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希望能够借助这一方式获取更多的优势。该政策的提出,削弱了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营动力,以期最大程度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外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实现个性化发展以及全面综合发展。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策略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不仅仅是对当前教育方式的一次调整,它也代表了对学生学习负担关注的深化,以及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是必要的。

(一)提高体育课程内容与政策导向的符合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技能和成绩的提升,导致学生即使是在体育这门科目的学习上也会感受到压力,而“双减”政策的颁布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透过“双减”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原有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并尝试将学生的兴趣以需求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这样做能够有效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政策导向,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并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孩子们天生具有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但这份热情也需要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长期维持下去,在“双减”政策下,学生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学习形式,例如有趣的运动游戏、激烈的集体竞技活动以及个性化的运动选择,这些学习形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运动中,随时享受运动带给自己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运动技能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也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应再是以往单一、刻板的教学形式,它的关注点不再仅仅停留于运动技能的传授,而是将更多的关注聚焦在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自驱力。在“双减”的助推作用下,体育教师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尝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界交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自驱力,使他们意识到这一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更多的是能够对自己的身心发展起到长远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去滋养,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以及丰富的情感作为基础。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个性化探索机会,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自信,与同伴建立团队合作关系,并设身处地地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传统体育教学无法实现的,而“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予了小学体育教学一个触及的机会。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一)设计科学内容,体现“双减”宗旨

设计科学内容以体现“双减”宗旨的核心在于创造出一套既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又能够落实政策减负目标的体育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设计者和引导者,而非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发展和心理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兴趣又适应他们体能发展水平的体育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往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有体育特长生才能参与。例如,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球类运动时可以适当简化规则,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不被复杂的规则所拒之门外,真正体会运动的乐趣。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例如,捉迷藏游戏能够让学生提升跑步速度与身体灵活性,团队接力赛则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这些游戏化元素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单一的运动技能训练中解放出来,这样一来体育课程才能变为一种享受。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不仅需要确保科学性也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教师应在日常的体育课程中融入自我保护技巧的教学,如跌倒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紧急情况下如何实现快速地疏散等,这些看似遥远却又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是提升生存技能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提供重要的作用。总之,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紧密结合“双减”的宗旨和目标,聚焦于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使“双减”下的小学体育课不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丰富教学内容,践行“双减”要求

丰富教学内容并践行“双减”要求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能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是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体质差异,策划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例如,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于参与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对于年纪稍大的学生,可以引入更有挑战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动项目与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的匹配,合理安排训练难度和强度,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能避免因超负荷训练带来的身体伤害。引入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是丰富体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徒步、定向越野等户外探索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户外生存技能。而舞蹈和武术等活动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这些活动也作为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贡献着重要力量,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也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实现“双减”要求的关键在于均衡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并不是单一地追求体能提升,要想真正地做到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一些团队合作形式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并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社交技能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得到培养。总而言之,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并以此践行“双减”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能,更能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以及社交能力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合理搭配,让体育教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三)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示范教学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的融入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示范教学,可以切实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同时更加自主地掌握运动技能。首先,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可以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使得动作演示更加生动和准确。利用视频和图像展示标准动作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学生在反复观看中不断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观看视频慢动作分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强调其中一些关键的技术动作,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模仿和练习。其次,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专业的体育学习软件或网站来进行自我训练和技能测试。一般来说,这样的平台中往往会配备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设定学习节奏,充分利用好平台中的在线问答、视频反馈等方式与教师建立紧密的联系,以此来获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电子成绩册、学习管理系统等工具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依靠这种以数据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更加个性化和精准。最后,信息技术的利用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生普遍对电子产品有较高的接受度,将这一优势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游戏、竞赛模拟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这既符合“双减”政策精神,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示范教学,可以使体育教学更加个性化、直观和高效,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正面激励,营造良好氛围

正面激励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认为是促进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有效策略。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正面激励,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是营造积极健康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和肯定是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关键。当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时,他们更有可能继续参与并享受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当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小成就都予以鼓励和表扬。这种正面反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还能促进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其次,奖励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例如,为学生设置可以达成的小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颁发象征性的奖励,如“最佳团队玩家”“运动进步之星”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积分制度或者勋章系统,使得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和努力都能得到积累和体现。此外,通过举办体育节和各种运动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运动才能的平台,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同时,这也是学校营造健康体育文化、增强校园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正面激励还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来实现。那些在运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被选为班级或学校的体育小使者,他们的正面形象和行为可以激励其他学生效仿。这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通过上面这些方式,小学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运动观念,还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体育的种子,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健康和快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机遇,基于“双减”政策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强化正面激励教育,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深化,为当代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探索并实践“双减”精神下的体育教学策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和乐趣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内容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