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建构及实施路径

2024-04-15 20:42杨濡菲
学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过程

杨濡菲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2)

社会与情感能力,即儿童在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情境中掌握并应用的一系列与个体适应及社会性发展有关的核心能力[1]。自1994 年“社会和情感学习”一词被美国CASEL(促进社会情绪能力学习合作组织)机构正式提出伊始,便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及专家的重视。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新的人力资本理论被提出,人们对于个体能力的强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认知技能。相反,社会与情感能力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均变得愈发重要。如经合组织在《2030 学习指南》中明确将“社会与情感技能”列入当代人所必备的三大技能之一,并在其绘制的“2030 学习罗盘”中,表明一些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在某些学术环境中能够成功参与表现的先决条件。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第二届全球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同样提出“情意学习”与“社会参与”为未来教育的“关键词”。

经过世界各国数十年的努力探索及研究,社会与情感能力被确认是可被教授、建模及养成的[2]。有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接受过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学生,接受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学生在学习行为、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改善。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社会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一门内涵丰富且外延广阔、囊括了生活及社会中各类知识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情绪协调能力、任务能力与开放能力等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如何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必须且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指向“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建构依据

(一)基于文本教学任务的原则

针对学生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我们既可以将其列为一项专门的课程统筹进行,也可将其系统规划到日常的教学中,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同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二者对学生培养的开展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将其作为一项专门的课程进行开展,那么该门课程将以一种系统且富有逻辑性的形式,呈现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所需学习的内容并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展开培养。而当我们选择将其纳入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时,其他课程本身的知识教学便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堂系统且连续呈现的知识也一定是作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该门课程的。因此,一旦选择在开展其他课程的同时同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教师便应遵循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授该门课程的同时采用恰当的手段与方式提升学生的社会及情感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构成便是类型丰富的文本篇章,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及社会人生经验更是毋庸赘述,作为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宝地”,教师在借助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时,其首要任务便应是遵循语文课文文本本身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采取有效手段,借助文章内所蕴含的情感与丰富的哲理等,使学生自身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得以提升。

(二)基于学生发展适切性的原则

课堂教学可以被视为师生之间沟通知识与情感的复杂过程,一堂课的开展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师生间交流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而无论是保证课程开展的科学性或是有效性,其关键均在于确保教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心理的发展程度相适切。首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该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以实际情况为基准,确保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其次,教学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应适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将人文性及关怀性融于日常的教学中,在确保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并力争求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内培养学生的社会及情感能力,需要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课堂期许与社会及情感实际发展状况。除了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相适宜外,还应使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及方式能够营造适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氛围,促进学生学业水平与社会及情感水平共同发展。

(三)基于培养开展持续性的原则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其学习成绩、日常情绪、课堂行为及社会行为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甚至透过某些细节,判断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处于何种状态,并根据该状态判断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帮助、引导学生,以便使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提升。而这种判断并采取措施的手段便是一种对于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持续培养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对涉及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行为及语言保持注意,循序渐进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提升。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丰富的课文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应在整体上为学生营造适于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课堂氛围外,还可通过日常与学生的接触,在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社会与情感能力而导致的某些行为特征后,借助课本内具有相似社会性与情感性特征的课文文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训练。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语文教学对社会与情感能力进行示范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自发地意识到自身在与人交往及协作、调节情绪、完成任务等社会及情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即便经由教师提醒后,学生意识到了某些问题的存在,当其再次遇到同类状况时学生仍旧无法更好地解决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时存在一定的“习惯”外,更缘于学生不清楚也不懂得以何种行为或态度面对该类问题才是最正确的。要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借助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特定情形,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示范面对某些涉及社会及情感能力问题的正确行为与应有态度,使学生在改正错误陈旧处理方式的同时能够建立新的问题解决机制,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在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资源《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后,教师以PPT 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如下问题:

“你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针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在发表观点的同时严格恪守了网络规范与文明,表现出了一位当代高中生应有的素养。然而你的观点却遭到了一位不知名网友的反对,反对的声音中夹杂着谩骂与攻击。你十分愤怒,又十分委屈,你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又将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呈现问题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三分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在思考后将自己的答案记录在纸上。思考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呈现了正确的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应先针对自身愤怒以及委屈的情绪进行调节。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这个事情是我的错吗?’‘我应该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不开心吗?’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将这件事情告知父母、教师与朋友等,以获得身边人的支持与鼓励。其次,面对该网友的否认与嘲讽,我们应以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面对。可尝试以私信的形式言辞恳切地对其评论进行回复,并委婉地指出其语言过激的错误,帮助其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提升其网络素养。”

我们在进行日常网络浏览的过程中,难免遇见过激的网络语言,在面对相同或相似的情形时,如果缺乏相应的抵制负面压力、调节自身情绪与沟通交往等社会与情感能力,学生在各种情绪的重压下,不但会产生茫然不知所措、自我怀疑等心态,甚至还会出现采取极端行为的可能。教师通过借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缓解负面情绪及处理恶意批评的方法,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相似情况时可有所借鉴,提升解决该类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给予反馈与帮助

教师之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表现,对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进行判断,是由于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会大量运用到根据问题设定解决方案的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听取他人观点意见的能力、自我判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社会与情感类能力。也正因此,教师可通过指明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从而使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得以提升。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与态度,保证师生间对话的平等与融洽,从而促进课堂整体轻松与和谐氛围的生成,帮助学生理解且乐于接受教师所给予的反馈及帮助。

在带领学生共同赏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哦,香雪》时,在梳理文章情节以及探索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总结。通过观察,教师发现某小组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存在沟通能力弱、协作能力差、无法耐心倾听及理解他人的观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延误了该小组对于任务完成的进度,甚至破坏了组内原本的学习氛围,严重影响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情绪。面对如此情况,教师立即对该小组成员的情绪进行安抚,待学生平静后,教师向该小组成员指出了他们的问题,并建议该组学生对其讨论活动做出如下调整:

1.每位同学分别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记录在纸上。

2.每位同学轮流发言,并在发言完毕后请组内其他成员对其想法进行点评。

3.综合每位组员的发言,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首先,针对该组学生存在的沟通能力弱的问题,教师建议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纸上。这不但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也使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有所参照,确保能够准确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其次,在考虑到该小组学生存在的协作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后,教师建议学生将组内的随机任意发言调整为轮流发言并轮流点评。通过轮流发言,每位学生均获得了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而轮流点评则更多的是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尊重他人的发言等问题。此外,根据他人的观点并综合自身的想法对回答进行综合梳理与总结这一建议,不失为帮助该组学生协作完成任务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联合家庭及社区开展多维度教学

现如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早已成为了公认的事实。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当课程进行到了高中阶段,仅仅通过学校课堂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容易造成学生眼界的狭窄与思维的简单化。因此,学者专家们开始倡导实行“大语文教育”,使教育超越课堂的范围,与社会及家庭紧密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国际上公认的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正确、有效的方法,便是借助社区、家庭、学校以及教室进行共同培养。由此,在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设法联合家庭及社区的力量,进而提升培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人教版语文必修上册的第四单元为活动单元,旨在使学生通过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物、文化、风俗,增进对家乡文化认同的同时,提升学生借助采访、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以便顺利获取所需资料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会及情感能力,在进行第四单元的活动设计中,教师额外增设了如下两个环节:

1.活动开始前邀请当地报社记者为学生开展以“调查”和“访谈”为中心的讲座。邀请记者为学生系统讲解调查与访谈的知识与技巧,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获得关于调查的技术以及访谈的知识及技巧,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与访谈的过程中有所依照,帮助调查访谈更加顺利地完成。在经过专业人士的教导与点拨后,学生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加。

2.活动后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述其儿时的故事,展示家乡在文化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并对学生在调查家乡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解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述故事,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社会各方面变化的具体认知,促进学生的思考,此外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社会大环境对于每个个体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借助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种有效且便捷的手段。在遵循语文文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密切配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进行持续性培养,使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协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得以实现有效提升,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