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种植体验活动如何助推幼儿食育课程构建

2024-04-15 06:31程汇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食育培养策略幼儿

程汇

摘 要:食育将“食物”作为教育载体和学习中介,教师与幼儿共同对食物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更多与食物相关的知识,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种植体验活动”以“种植”为活动主题,让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动手操作获取全新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在劳动中进一步了解食物的由来、功效及作用。文章以“食育课程构建”为目标,将“种植体验活动”作为教育载体,从亲子活动、园所种植、农业基地、节气食育、美厨活动五个视角提出几点培养建议,以供教师与家长参考,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种植体验活动;幼儿;食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151-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种植体验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使幼儿通过松土、播种、浇水、除草等实践操作感知食物的来之不易。将种植体验活动与幼儿园食育教育相融合,能让幼儿在劳动中加深对不同食物的了解,知道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并逐渐养成并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知识。

一、 “食育”概念解读

(一)食育

“食育”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食学(第二版)》中将食育划分为“食业者教育”与“食者教育”两个方面。顾名思义,食育即围绕着“食物”展开教育,将其视为教育载体或学习中介,通过对不同食材的解析从而了解更多与食物相关的知识。

(二)教育目的

幼儿园食育以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为目的,从生活、学习、活动等层面向幼儿讲解有关食物的知识,让其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功效,同时也培养幼儿珍惜食物的习惯。

(三)在种植体验活动中进行食育的优势

第一,大部分幼儿在生活中都存在“挑食”的问题,幼儿在就餐时常常挑出自己不喜欢的蔬菜,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食育教学以“食物”为教育载体,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在丰富幼儿认知的同时,能提高其對“食物营养”的认识,进而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第二,种植体验活动也是食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种植能让幼儿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在真实体验中逐渐树立珍惜粮食、节约食物的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人格品质。第三,食育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通过种植、师幼共讨等途径,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功效及其作用,能辨别“垃圾食品”与“绿色食品”,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推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 种植体验活动下幼儿食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食育课程目标是课程活动有序开展的依据,也是课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幼儿践行良好的饮食行为;在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树立“科学饮食”的良好意识。基于此,教师要作好教学准备,结合种植活动特点及幼儿年龄发展实情,有针对性地设定幼儿园食育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可将目标划分为“饮食行为”“饮食科学”“饮食文化”三个方面。首先,在“饮食行为”目标中,要求幼儿树立节约粮食、珍惜食物的良好意识,感受粮食种植的辛苦,树立“光盘”意识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在“饮食科学”目标中,让幼儿了解食物的种植特点、成长规律,在照料植物中了解食物的多样性,并能动手制作简单的食物,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饮食文化”目标中,可结合传统节日或地域文化创设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及节日食物的来源。总之,教师要明确食育教学方向,以生活及幼儿能力为发展依托,使幼儿在种植体验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

三、 种植体验活动下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发思路

(一)构建食育课程体系

在种植体验活动的带动下,教师应构建一个完整的食育课程体系,从多维视角出发,让“种植”“食育”“教学”三者有效结合,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可立足幼儿一日生活,将食育教育贯穿幼儿多个学习领域中,让其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事物并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携手家庭教育,打造亲子种植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提高食育工作质量,让课程体系变得更加合理且高效,在活动中深化幼儿对食物的认识。

(二)挖掘运用地域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的自然物种、传统文化、民间习俗等皆可应用于食育教学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在不同节气,不同地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教师可深度挖掘该教育内容,将其融入幼儿园食育教学中,以增强课程教育的效果。

四、 种植体验活动助推幼儿食育培养策略研究

种植体验活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通过种植植物、培育果实等途径,幼儿创设了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的契机,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食物的由来及其价值功效。笔者以种植体验活动为抓手,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幼儿食育培养工作展开探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食物、认识食物。

(一)亲子种植活动,强化食育培养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能力建立起着极强的影响,父母的正向引导能给予幼儿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成长经验。”在利用种植体验活动助推食育时,可鼓励家长同幼儿在家中创设种植活动,将食育理念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强化食育的培养效果,让幼儿在同家长的互动中更好地了解食物本质。

在亲子种植体验活动中,家长可同幼儿利用家中阳台种植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如准备培育盆,带领幼儿种植小白菜、西红柿、大葱、生菜等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带领幼儿做观察记录、松土、施肥,并向其讲解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尤其不同蔬菜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如西红柿能调整胃肠功能,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生菜中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能保护眼睛等,从而让幼儿了解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慢慢改善幼儿挑食的问题。此外,家长还可利用盆栽构建亲子种植活动,如在家中带领幼儿种植草莓,并向幼儿讲解草莓的营养价值与功效;种植金橘树,让幼儿观察水果的成长方式,这样既能丰富认知,也能让其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带领幼儿走进乡村感受大规模的种植模式,利用丰富的种植环境增强幼儿的体验感,让幼儿在乡村自然风光中认识不同的农作物,在家长的耐心讲解下了解更多有关食物的知识,让幼儿建立“均衡饮食”的意识,知道不同食物对成长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在亲子种植活动中强化食育质量。

(二)园所种植活动,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除了开展亲子种植体验活动,园所也要同步开展种植活动,教师要带领幼儿利用班级种植区与户外活动区开展种植活动,在种植中向幼儿讲解不同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强化幼儿对食物的认知,改变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在班级种植角中,教师利用简单的道具带领幼儿在室内种植一些蔬菜。如:用矿泉水瓶培育蒜苗,引导幼儿将蒜瓣根部浸润在水中,观察蒜苗的成长过程,并分别向幼儿讲解大蒜与蒜苗的营养成分及价值功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强化食育工作的质量。教师还可观察气温变化与季节特性,利用园所中的户外场地带领幼儿种植瓜果蔬菜。如规划地形,在春季带领幼儿在园所周围种植桃树、李子树、杏树、苹果树等,同幼儿一起挖坑、松土、除草、施肥,构建长期性的种植活动,带领幼儿观察果树的变化,并为其讲解果树的成长规律、果实的营养价值,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方式等,进而在实践中让幼儿获取丰富的食育知识。在其他种植活动中,教师还可带领幼儿种植具有“季节性”的食物。古语云“头伏萝卜二伏菜”,以夏季中“三伏”为时间界限,在“头伏”种植萝卜,在“二伏”种植白菜,教师可用农谚语构建活动,在种植中向幼儿讲解两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储存方式、食用方法,让其知道萝卜、白菜对于成长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到蔬菜是长身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改善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指导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方式。

随着食育工作的深入推进,种植体验活动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我国农耕文化丰富,而随着农耕文化衍生出的饮食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食育培养工作中,教师可构建别样的种植体验活动,突破时间、地域、现实因素的限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构建虚拟的种植情境,在情境中增强幼儿体验感,让幼儿获取更加丰富的食育知识。如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讲述了萝卜与姜的最佳食用季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构建种植情境,带领幼儿观看萝卜和姜的种植模式、成长方式。在观察完种植过程后,向幼儿讲解:冬天吃萝卜能健脾消食、润肠通便;夏季吃姜能有效预防中暑。在种植情境中丰富幼儿的认知,换一种方式让幼儿感受食育活动的魅力。除此之外,解读其他民间谚语也可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如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总之,教师通过对种植体验活动合理开发,能从不同角度丰富幼儿的食育知识,让其获取更多丰富且有效的学习经验。

(三)走进农业基地,增强幼儿感知体验

社会实践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需要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丰富幼儿生活、社会经验。在食育课程构建中,园所可与周邊的农业基地合作,通过实践参观的契机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食物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可请基地的工作人员讲解不同植物的特点、成长习性,丰富幼儿知识,从而使幼儿对食物产生更加全面、清晰的认知,构建别样的食育课程活动。

在社会实践活动展开时,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如在农业基地中,鼓励幼儿脱下鞋子走进稻田,脚踩在泥土中拉近与自然的距离;带领幼儿换上“工装”,同基地的工作人员一起摘青菜、采果子,近距离感受种植活动的魅力;还可让幼儿拿着秧苗、背着小背篓,同工作人员一起插水稻、播种等,以此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其更加充分地了解到每一种食物的由来,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的意识。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还可让工作人员为幼儿讲解不同农作物的作用及功能:玉米通过加工可以做淀粉,做药品,还可喂动物,应用在工业中;小麦经脱壳研磨后可成为常见的面粉;花生壳经过加工可以做燃料、胶水……这些内容与食育知识息息相关,能够让幼儿对食物产生全新的认知。而在了解完不同食物的特点及作用后,还可为幼儿讲解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如台风、冰雹、霜冻、洪水、泥石流、干旱等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并利用视频与图片方式向幼儿展示后果,让幼儿得知粮食来之不易。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幼儿端正饮食态度,树立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观念,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挖掘节气食育资源,多元体验提高认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围绕我国气候特点对农耕活动进行总结,讲述了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种植规律,在农耕事业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幼儿园食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节气”作为线索,利用种植体验活动推进课程建设,带领幼儿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对农耕、食物、文化的认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谷雨”含义为“雨生百谷,春雨可贵”,旨在提醒农民时雨将降,切勿耽误农事。在该节气中,教师便可带领幼儿在园所内松土、播种,以谷类食物为主,一边向幼儿讲解营养成分,一边讲解种植经验,使幼儿在劳动中获得食育知识。到节气“小满”,北方地区小麦麦粒逐渐饱满;南方地区则已到达“抽穗期”,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麦粒的变化,观察食物的成长状态,获取全新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不同节气食物开展食育培养工作。如在“小暑”节气,气候逐渐炎热气温上升,民间有吃莲藕清热解暑的习俗;节气“霜降”流传谚语“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教师可带领幼儿在种植区中收萝卜;到节气“白露”高粱和玉米丰收,可带领幼儿收高粱与玉米。由此可见,不同的节气活动与食物息息相关,教师利用种植体验活动开展食育教学,在实践中可强化幼儿能力,让其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成分组成。同时,幼儿也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能在多项活动中提高认知体验,树立正确的饮食态度与生活习惯。

(五)化身美厨能手,深化种植体验成果

随着种植体验活动长期开展,幼儿所掌握的食育知识也愈丰富,但幼儿最喜欢的环节莫过于“丰收季”,该环节的能深化种植体验成果,合理开发能取得更好食育教学成效。在该环节展开时,教师可利用“美厨课堂”展开食育教学,让幼儿走进厨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首先,在丰收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带着小菜筐到种植区中摘果子,让幼儿感受丰收的喜悦。随后,可让幼儿走进厨房,同老师一起清洗蔬菜,加入食品加工环节中。最后,在品尝食物时,鼓励幼儿“光盘行动”,并在用餐结束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这种教学活动能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自主总结中获取丰富的情感经验。教师也可借机开展教育,让幼儿得知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做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宝宝,树立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的观念等,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幼儿养成健康的习惯。

五、 结论

综上所述,种植体验活动是幼儿园食育教学的有效推手,在实际操作与感知体验中能给予幼儿更多有关食物的知识,从而使其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正确的生活规律。身为幼教工作者,构建食育课程应立足幼儿实际情况,积极调动各方有效学习资源,满足幼儿的操作与发展需求,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幼儿的感知体验,改善幼儿身上的不良习惯,让其形成“珍惜食物、均衡饮食”的好习惯,带给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感悟。

参考文献:

[1]王瑜,曾艳,黄程佳.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幼儿园食育课程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5):775-779.

[2]樊婷婷.民族地区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黔西南布依族糯食文化为例[J].贵州教育,2021(5):22-24.

[3]张海艳.让爱烹调童年的味道: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1(9):177-178.

[4]李玉华.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探析[J].情感读本,2021(3):25.

[5]谢丹丹.浅谈幼儿园食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安徽教育科研,2021(16):102-103.

猜你喜欢
食育培养策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