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区大棚羊肚菌丰产栽培技术

2024-04-26 14:33于连泽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原基羊肚陇南

于连泽

(成县连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 成县 742500)

陇南地处甘肃南部,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为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水肥、光热等自然条件较为优越。陇南地区生长着大量野生羊肚菌,据调查,陇南境内的野生羊肚菌达10 种之多[1],且所产羊肚菌以品质优良在国内享有盛誉,是羊肚菌最佳适生区之一。羊肚菌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加之近年来价格持续高涨,已成为陇南地区当下最热门的种植食用菌之一。本文根据陇南各地的气候、土壤和设施等条件,探索研究了陇南羊肚菌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在陇南八县一区进行了技术推广,提升了陇南羊肚菌产业发展水平。现将陇南地区大棚羊肚菌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地块准备

1.1 选地。一般选择地势高燥、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靠近水源、无污染源、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陇南当地普通农作物生长良好的地块即可。土壤pH 值5 ~6,腐殖质含量较多,土质疏松的沙质土壤更好。

1.2 整地。先对土地预处理,包括清园、调节土壤酸碱度、调整土壤结构和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及虫卵等。翻地前要清理田间杂草,后耕翻土壤,利用阳光暴晒杀灭田间菌虫。如果是连作羊肚菌的,需高温闷棚1 周以上以杀灭杂菌害虫,然后进行翻耕,翻地时撒施石灰粉75 kg/亩。

1.3 建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搭建塑料大棚或温室大棚,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等设施,配备遮阳网,大棚建好后可多年连用。

1.4 作畦。完成整地后即可开沟作畦,畦宽1.0 ~1.2 m、高15 ~20 cm、长根据棚大小而定。畦间留宽35 ~70 cm 走道。畦面四周挖好排水沟,沟深30 cm。畦沟可用作人行走道。

2 栽培时间

根据陇南各县区气温变化,羊肚菌大棚种植在陇南1 年生产1 批,要求地温在18 ℃以下播种。西和、礼县、宕昌等气候冷凉地区播种较早,在8 月初~9月制种,10 月中下旬~11 月中旬播种,次年3 月上旬出菇。徽县、成县盆地气候区以及康县、两当县播种较迟,9 月初~10 月制种,11 月初~11 月中旬播种,次年2 月出菇。武都、文县等亚热带边缘区播种最迟,10 月制作种,11 月下旬播种,次年2 月初即可出菇。

3 栽培技术

3.1 菌种选择。近年来适合陇南种植的羊肚菌品种有六妹系列G5、G8 和七妹系列18。

3.2 营养袋制作和接种

3.2.1 营养袋制作。营养袋与菌种袋配方相同,主要原料为麦粒、麦麸、细木屑、石膏、碳酸钙、磷肥、水等按比例配制,小麦用1%~2%的石灰水浸泡16 ~20 h,过滤后冲洗2 ~3 次,沥干明水备用;木屑过筛后直接使用。先将木屑和碳酸钙、石膏、磷肥等原料充分拌合均匀,调节水分至55% ±3%后即可装袋。塑料袋为一端封口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折径15 ~20 cm、长33 ~35 cm、厚0.004 ~0.005 cm,装袋完成后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量应与锅炉蒸汽发生量相匹配,一次灭菌量以木屑5000 kg 以内为宜。用猛火使料袋内温度快速上升到100 ℃后保温20 h,停火后再焖8 h 以上。待表面温度下降至70 ℃后出灶,运入接种室或接种棚,出灶时防止料袋破损。

3.2.2 接种。营养袋接种后即可为菌种袋,接种需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最好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灭菌且降温30 ℃以下的营养袋中。接种完成后将菌种袋单层码放在培养架上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15 ℃~18 ℃,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一般15~20 d 菌袋内长满菌丝体,培养25 d 即可播种。

3.3 播种。播种前先调节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为宜,即手握能成团、落地能散开。播种时将菌种去袋揉碎,在畦面均匀撒播1 层菌种,每亩用种量为200 ~250 kg。播种后并用人工或覆土机将走道位置的土壤覆盖到畦面上,覆土厚度2 ~3 cm,走道深度为20 ~30 cm。播种后及时浇透水1 次,并覆膜保湿,覆膜可用白色或黑色薄膜,如果气温低选用白色地膜,气温较高可用黑色地膜,薄膜两边压土固定。大棚用95%遮阳网覆盖,之后见干补水。

3.4 摆放营养袋。播种5 ~7 d 后,待土壤出现白色菌霜时即可摆放营养袋,在一面打若干孔或者划扣紧贴畦面横放,按照每亩2000 袋左右分布均匀地摆放在畦面上。营养袋摆放40 ~60 d,期间土壤温度控制在6 ℃~20 ℃,最佳温度为12 ℃~18 ℃,含水量控制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80%。当营养袋培养料绝大部分开始感染、变色或厢面菌霜开始消退时,说明羊肚菌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可将营养袋全部拣出。

3.5 催菇管理。可撤掉黑色地膜利用散射光刺激菌丝生殖生长,控制空气湿度在80% ~90%,温差在10 ℃~15 ℃,10 d 左右子实体原基就会出现。土壤内部或土层前表面扭结形成原基,最初的原基豆芽粗细、浅白色,此时的原基最为幼嫩脆弱,须做好保育工作,防止原基死亡。

3.6 出菇管理。从原基形成到幼菇期间是羊肚菌生长管理关键期,要精细化管理,保持地表气温4 ℃~20 ℃、空气湿度70% ~95%、土壤含水量28% ~33%。大棚内搭建小拱棚可增加温湿度缓冲,待幼菇长到5 cm 以上进入后期管理时撤掉小拱棚。当气温升高至最低6 ℃时,及时通风,后期管理少浇水。

3.7 采收。当菌盖表面的羊肚状凹坑充分伸展,菌盖脉络清晰即表明羊肚菌已生长成熟,就要及时采收[2]。用小刀齐土面割下,清除畦面残留根部或将子实体基部一起拔出,清除基部泥土,分级销售或干制。陇南地区一般4 月份为采收期,可采收两批,整个采收期持续1 个月左右。

4 采后处理

采收后的羊肚菌既可保鲜进行鲜菌销售,也可烘干进行干菌销售。鲜菌销售要随采随销,也可短期保鲜冷藏销售,但应注意包装,要防止挤压变形或破损。干销应注意返潮产生霉菌。鲜干销都应进行分级加工,分级包装,尽量减少统货销售,以提高菌菇价值。

4.1 采后烘干。羊肚菌烘干后便于保存和长期销售,羊肚菌采收后要及时烘干,烘干时温度应从30 ℃~35 ℃开始,加大通风,及时排走湿空气,避免菇体堆积褐变,保持2 ~3 h,菇体不再收缩后逐渐升温至45 ℃~50 ℃,温度最高不超过55 ℃,保持2 ~3 h,彻底干燥。适当回潮后装入加厚的透明塑料袋中,密封保存,一般情况下干品贮存期不超过1 年。

4.2 保鲜加工。陇南地区鲜菌销售盛期主要集中在羊肚菌大量成熟的4 月份,为延长鲜菌销售时期,可采用保鲜存储。采摘后选择完整美观、大小均匀的鲜羊肚菌进行抽真空,保存在温度为3 ℃~5 ℃的冷库中存放,保鲜存放期可延长20 ~25 d,期间可边保存边进行网上销售,出库后的鲜羊肚菌及时通过冰袋泡沫箱包装发货运输,保鲜期可延长7 ~10 d。

猜你喜欢
原基羊肚陇南
羊肚菌“飞天记”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陇南记忆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圆梦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