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升科幻创作指导力

2024-04-26 15:37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岳军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科幻人类

○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岳军霞

近几个月,《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初中生周报》《小学生必读》三个编辑部联合举行系列命题科幻征文——给出故事起点,由学生进行续写。

作为编辑,笔者参与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各期应征来稿中,以“重建地球”“拯救地球”“地球重启”等为标题及主干情节的文章占据了很大比例。以星球探测、人体再造为主要科幻元素的命题也还罢了,以虚拟世界为科幻元素的命题,小作者们居然也有本事把情节引向地球或人类的危机,然后编织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或是末世英雄拯救人类世界的“剧本”。然而,尽管不少作品剧情足够宏大、足够玄幻,却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缺乏对当下困境的思考。

当然,科幻作品必然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是,科技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科幻作品呈现的应该是在高科技视域下的生活、发展、问题解决以及伴生的思考,而不是完全剔除了生活,只剩下决斗、存亡的故事躯壳。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影视作品的影响,特别是科幻类影视作品,生死存亡、英雄救世是较为常见的叙事框架。为了增强吸引力,编剧和导演会极力编排各种冲突,将现实生活挤压殆尽。二是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大多数教师对科技之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并未进行深入思考。

相比于外星舰队的入侵,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值得我们反思,科技对人类现实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征文第6 期发布的主题——创校,本意是引导广大读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科技可以弥补人类个体之间先天的智商差异,那么,围绕解题能力来评判和选拔人才的模式还有没有意义?我们的学校应该建构在何种价值体系之上?限于年龄特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想必不足,这恰恰是教师指导的意义所在。可惜,来稿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很稀缺。显然,教师的指导并未到位。

在科幻创作中,科技元素的巧妙、合理嵌入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一点上,许多教师可能缺乏有效的指导能力。但是,在价值观的设定、逻辑推演的合情合理方面,教师并非没有能力指导。

科技对人类的救赎归根结底来自于人类自己,而不是来自于某位神灵赋予人类的超能力。是以,就科幻创作而言,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透视生活事件中蕴含的道理,多思考科技的发展规律及科技与伦理的辩证关系。

教师指导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思考,如果没有认真读过几本科幻作品,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何谈指导?教师不仅要自己读与思,也要带领学生一起读与思,并以此建立师生间言语与思想的对话。这样,指导便会自然发生。

指导写作仅是教师职责范围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他方面的指导,如指导人际交往、遵规守纪等也都一样,都需要教师先明其义、通其理,而后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习得与表现,再施以有针对性的点化。而教师能够深学细悟并能循循善诱,同样需要大量的阅读与思考,进而引领学生同频共振。

期待小作者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更期待师生共读共悟、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科幻人类
PL-01:科幻飙车党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认识相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