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刘氏骨伤”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2024-04-26 16:08张强尹恒王建伟刘光人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5期
关键词:刘氏骨伤腰部

张强,尹恒,王建伟,刘光人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2.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07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为腰痛、腰腿痛、鞍区麻木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2]。

刘氏骨伤是无锡周边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传承至今,源远流长,其特有的诊疗方法在无锡民间享有盛誉。刘氏骨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经验。刘氏骨伤是符合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一种独特辨证体系,着重辨析局部症状、体征,力求病位精确、病因明确、病性突出。现笔者将其叙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刘氏骨伤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贯穿腰部与腿部后侧。若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便生腰腿痛,此为内因。外因为风、寒、湿邪。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脉,故生腰痛[3]。

2 辨证分型

刘氏骨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调辨从局部,治从整体,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4种证型。①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多为刺痛,且痛有定处,伴活动受限,腰部僵硬,俯、仰动作困难,按之则疼痛加剧,舌质暗紫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②湿热壅盛证。腰部酸痛,伴下肢胀痛,偶有足底发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③寒湿阻络证。有多年腰痛病史,长期反复腰部疼痛,痛有定处,多伴下肢冷凉重着,静卧休息不减轻反加重,遇寒、风、湿则痛增,得温热则稍缓解,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缓、沉紧或弦紧。④肝肾亏虚证。有多年腰痛病史,且疼痛发作反复,缠绵日久,劳动后病情加重,休息后得以缓解,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此外,刘氏骨伤亦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影像学检查)的有机结合。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对当前病情进行诊断,并可以实时追踪病情的进展,同时还可以分析患者疼痛部位、功能受限程度及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借以互相印证,求其根本,不仅使临床诊治水到渠成,还可以积累经验,完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3 临床治疗

刘氏骨伤注重整体,遵循“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的治疗原则,认为“补而行之”是药物内治的最佳途径,其间可能出现并发症,治疗重点仍为补益肝肾、调养脾胃。同时,刘氏骨伤要求标本兼顾,初期以治标为主,随着病情的逐步缓解,后期调整为以固本为主。刘氏骨伤擅长外治法,包括膏药、手法等,配合中药内服,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3.1 中药内治 刘氏骨伤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丰富,积累了众多良方[4]。对于血瘀气滞证,采用逐瘀消痛汤加减以活血祛瘀:桃仁12 g,红花12 g,杜仲12 g,当归10 g,牛膝10 g,川芎10 g,乳香10 g,丹参10 g,没药10 g,三七6 g,延胡索10 g,血竭6 g,甘草片6 g。对于湿热壅盛证,采用四妙丸和萆薢渗湿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苍术15 g,黄柏12 g,薏苡仁20 g,茯苓12 g,枸杞子12 g,牛膝12 g,木瓜15 g,泽泻15 g,通草6 g,忍冬藤15 g,萆薢12 g,虎杖12 g,柴胡10 g,香附10 g,鸡血藤15 g。对于寒湿阻络证,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温阳散寒除湿:独活15 g,防风12 g,续断片15 g,杜仲15 g,苍术15 g,白术15 g,细辛6 g,秦艽15 g,威灵仙15 g,川芎9 g,赤芍15 g,木瓜18 g,延胡索9 g,甘草片9 g。对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证,采用温阳补肾汤加减以补肝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肉苁蓉片30 g,熟地黄30 g,巴戟天30 g,党参片30 g,当归15 g,淫羊藿30 g,白术15 g,何首乌30 g,补骨脂30 g,杜仲15 g,砂仁12 g(后下),甘草片9 g。以上诸方皆为各证代表,临证时需根据病情灵活变通,进行加减化裁,甚至替换为其他适宜的方剂,均为可行之策。

3.2 特色外治

(1)膏药外敷 刘氏骨伤首创外敷药物“消肿膏”(独活15 g,草乌15 g,胆南星15 g,皂角刺15 g,芒硝10 g),临床用于治疗伤筋、骨折等疾病,将药膏敷于瘀肿疼痛处,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本方以清热消炎、行气止痛见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疼痛的缓解颇有疗效。

(2)中药熏洗 熏洗药“和伤散”为刘氏骨伤经典名方:当归30 g,川芎20 g,赤芍20 g,桃仁20 g,红花10 g,丝瓜络20 g,乳香20 g,没药20 g,延胡索10 g,三七10 g,木香10 g,将上方药物装入药袋,放入蒸锅中熏蒸1 h,待水温冷却至皮肤可以承受时,将药包贴于腰部热敷,每次以30 min最为合适。“和伤散”通过热效应熏蒸于病证局部,使药力透至筋脉,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以达舒筋活血通络之功。

(3)手法治疗 刘氏骨伤认为,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通过相应且适宜的手法尽可能解除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甚至痉挛状态,同时不断改善并恢复脊柱小关节的紊乱状况,另一方面加速疼痛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按摩的手法很多,刘氏骨伤在总结“温、清、补、泻、和、通、汗、散”传统八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家传手法,首创三指按摩法。

三指按摩法是指将通过练功得到的功力,经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个手指发出,运用自如,稳健均称,柔中有刚,强劲持久,能恰到好处地作用于患处,使浅表的皮肤不受损伤,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愈伤损、消除疼痛的目的,具有操作灵活、力量集中、手感确切等优点。

三指按摩法分为按擦法、揉摩法和点压法3种。按擦法:贯穿于按摩过程的始终,要求施术时保持节律性,轻重交替,以达到松弛肌肉的效果。揉摩法:以三指的指面着力于痛点,腕指部作旋转划圈样揉摩,然后沿着皮肤移动1个指面继续揉摩,以达到舒缓肌肉的效果。点压法:选定患处的中心点或特定穴位,以逐渐加重的力度进行点压,直至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再缓慢减轻压力,以达到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的目的[5]。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多以按擦法起手,随后使用揉摩法配合㨰法、散法疏松局部筋脉肌肉,改善脊柱结构,再以点压法点压环跳、肾俞、委中、承山、阳陵泉、阿是穴等穴位以补肾强筋、活血通络,以促疗效。3.3 心理疏导 刘氏骨伤认为,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应注意部分证候可能由外界因素诱发,比如情志不畅、环境改变、运动不足等,临证时宜采取鼓励、安慰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干预。

4 病案举隅

患者,女,40岁,2022年6月9日初诊。因“劳作后感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牵痛,活动受限12 d”就诊。现病史:患者12 d前劳作后感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牵痛,活动受限,自行休息后症状未好转,近日逐渐加重,翻身、弯腰时疼痛加剧,行走受限。刻诊: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牵痛,舌质紫黯,苔白滑,脉弦涩。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 年,血压最高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目前口服氨氯地平片降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否认其他内科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2004年曾于无锡市某医院行剖宫产手术,否认其他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疫苗接种情况不详。体格检查:神志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压痛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未叩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不亢进;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度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感觉无异常,共济运动正常;生理反应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L3~L5间隙局部压疼并向右下肢放射,右侧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阴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70°,加强试验阴性;霍夫曼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阴性。腰椎CT示:L3~L4椎间盘突出,L4~L5椎间盘膨出,腰椎退变。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痹证,气滞血瘀证。治疗:①中药予以逐瘀消痛汤。桃仁12 g,红花12 g,杜仲12 g,当归10 g,牛膝10 g,川芎10 g,醋乳香10 g,丹参10 g,醋没药10 g,三七粉6 g,延胡索10 g,血竭6 g,甘草片6 g。7剂,每日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②中药熏洗。当归30 g,川芎20 g,赤芍20 g,炒桃仁20 g,红花10 g,丝瓜络20 g,醋乳香20 g,醋没药20 g,延胡索10 g,三七粉10 g,木香10 g。将上方药物装入自制药袋,放入专用蒸锅中熏蒸1 h,嘱患者取侧卧位,取药包放置于患者腰侧,外部裹以防潮垫,取药物热力熏蒸,待温度降至患者能承受时,将药包贴于腰部热敷,每次30 min为宜,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③手法推拿。以三指按摩法之按擦法起手,而后使用揉摩法配合普通㨰法、散法以疏松局部筋脉肌肉,改善脊柱结构,再以点压法点压环跳、肾俞、委中、承山、阿是穴等穴位以补肾强筋、活血通络。

2022年6月16日二诊: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中药口服、中药熏洗、推拿治疗。口服原方加减,继用中药原方熏洗。处方:柴胡10 g,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杜仲10 g,当归10 g,牛膝15 g,川芎10 g,醋乳香10 g,丹参10 g,醋没药10 g,三七粉9 g,延胡索10 g,血竭6 g,甘草片6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2022年6月23日三诊:诸症明显改善,嘱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

按语:本案为刘氏骨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验案。根据刘氏骨伤“气病多虚,血病多瘀”的理论,血液在体内循环往复,环流全身,周而复始,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提供必需的营养,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案患者劳作过度,导致督脉受阻,气血瘀滞于腰脊,治以活血祛瘀、益气通经为原则,方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延胡索、血竭活血化瘀,杜仲、牛膝补肾通络、强筋骨,乳香、没药、丹参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三七散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同时配合外治法之中药熏洗、手法推拿,疗效显著。

5 小结

国内各大医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均有独到见解,上海石氏伤科在“审因论治,注重气血,调治兼邪,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治疗理念下,认为治疗应当筋骨并重,即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将恢复筋与骨的动态平衡贯穿始终[6]。天池伤科赵文海教授则认为“肝肾之精亏损,外邪侵袭人体,瘀血痹阻经脉,血行不畅,关节不稳”乃发病之由,总结出补益肝肾、活血除痹的诊疗思路,尤擅用手法治疗[7-8]。刘氏骨伤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所致,内因主要为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外因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内外二因,相互影响,治疗时强调从局部与整体两方面入手,标本兼治,以“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为治则,同时参考众家之长,如“郭会卿针药相须之法”“石氏伤科逐痰利水化瘀以治之法”等[6,9-10],治以刘氏骨伤之中药内服、特色外治法,同时还注重身心同治,辅以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刘氏骨伤腰部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往顶上跑
后母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