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腑及奇经八脉探讨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

2024-04-26 16:08范浩浩董宏利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5期
关键词:行经冲脉经行

范浩浩,董宏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

经行头痛属于西医“经前紧张综合征”范畴,类似于当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据统计,8%的偏头痛女性会发生经行头痛,占女性总人口的1%~2%[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机体内分泌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有关[2]。《张氏医通》记载:“经行,辄头疼……此痰湿为患也。”《证治汇补》载:“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不得运行,则壅遏为痛。”纵观各家学说,经行头痛发病主要与气血相关,但历代医家对其具体病因病机并未系统阐述,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发现,脏腑及奇经八脉与经行头痛的发作密切相关,现论述如下。

1 奇经八脉(冲任督亏损,风邪上扰)

奇经八脉是别道而行于十二正经之外的8条经脉,包括联络十二经气血、有“经脉之海”之称的冲脉,调节全身阴阳经气血的督脉、任脉,约束诸经、调经止带的带脉,维系全身诸阴经与诸阳经的阴维脉、阳维脉,以及司眼睑开阖与肌肉运动的阴跷脉、阳跷脉。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正经那样规律,且与脏腑之间也没有直接的相互属络关系,因此奇经八脉被称为“奇经”,又由于其数有八,故称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沟通十二经脉,涵蓄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冲脉、任脉、带脉、督脉统帅并约束阴阳之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沟通阴阳。《奇经八脉考》指出:“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流于湖泽。”可见,十二经脉在气血充盈之时可滋养奇经八脉。

曾超楠等[3]认为,经行头痛与任督二脉、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阳经及足厥阴经等经脉密切相关,并可参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在每条经脉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并进行对症治疗。

王云铭主任医师善于运用奇经八脉调理妇科相关疾病,认为经行头痛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冲督二脉亏损密切相关,冲督二脉与肝肾经相交,肝肾亏损,冲督不足,则气血阴阳失调[4]。冲脉为“血海”,又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不足,无以推动气血,则脑髓缺乏滋养,引起头痛;督脉为“阳脉之海”,通行阳气,阳气虚弱,则风寒之邪更易侵袭,上先受之,发为头痛。女子行经期间,冲任二脉推动气血汇聚于胞宫,引血上行相对乏力,因冲、督、任“一源三歧”,则督脉鼓动阳气上行亦不足,脑窍气血不荣,则头痛隐隐。若女子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而行经之时暗耗阴血,肝阳上扰清窍,则头痛烦躁、面红目赤。

罗志娟教授认为,经行头痛是由气血失调、冲气上逆所致,冲脉起于胞宫,与肝经相通,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全身气机不畅,冲脉之气上逆,则清窍被阻,发为头痛[5]。华荣主任医师认为,经行头痛的关键在于冲脉、督脉、任脉损伤,使气血壅滞,经络阻塞,清阳不得升,阴血失其降,故而引发月经病,亦致头痛;或因转输乏力,气机升降失调,无以推动气血运行,上下不相滋养,也可引发头痛[6]。潘朝曦[7]认为,经行头痛主要由冲脉失调引起,包括冲脉虚、冲脉滞、冲脉热、冲脉寒。虚则脑髓失养,不荣则痛;滞为血行不畅,阻滞于脑窍,不通则痛;热盛、寒盛亦可致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2 脏腑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气血失调皆能使人头痛。在排除外伤跌仆及外感六淫等因素后,头痛便为脏腑不和的重要信号。月经病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肾、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脾肾互补,则精血充足,脑窍得以滋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而肾生骨髓、髓生肝,肝肾亦为母子关系,若肾水不足,母病及子,则水不荣木,肝失所养;同时肾精依赖于肝血的不断补充,若肝气郁滞,久则气血不通,子病及母,致使肾精无以滋养,可形成肾虚肝郁之头痛。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心与经行头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心主血脉、主藏神功能的失调。《素问·痿论》载:“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主治节,人体的水饮运化与脾、肺密切相关,若脾的运化、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则水液易聚湿生痰,痰湿随气升至脑窍,致头痛易发。

2.1 肝(肝失疏泄,气血不通) 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能燮理一身之阴阳,敷布脏腑之气血,具有刚柔曲直之性[8]。月经来潮依赖于肝的疏泄调节,若肝生理功能失调,则经血运行不畅,易出现头痛。有学者认为,经行头痛的病机是肝经郁滞,气机失常,不通则痛,或因素体气血阴精匮乏,加之行经之后清窍失养,故头痛[9]。《类经》亦有“头脉痛者……气逆在肝也”的记载。

张晓甦教授认为,经行头痛的病机根本是肝气郁结、血行瘀滞,正所谓:“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10]肝气郁滞,损伤血络,气血不通,引起头痛。王宇涵等[11]认为,经行头痛为肝郁化火、肝火上扰所致。

赵一鸣等[12]依据古代“圆运动”思想解释经行头痛。在圆运动中,心、肺居上,当降;肝、肾居下,当升;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居上者,以右行为主,居下者,以左行为宜,即所谓“左升右降”,以脾胃为中心,脾气左升,带动肝、肾之气亦左升,胃气右降,引领心、肺之气亦右降。人体气机随着此圆周往复运转,便能使阴阳气血平和,身体如常。若女子行经期间气机升降某一环节失调,则会出现头痛等病证。在行经前期,气机通过下降引动阴血下至冲任胞宫,胞宫盈满,则月经至。若气机当降不降,阴血无以下行滋养胞宫,则经行紊乱,或淋漓,或无潮;上部脑窍气血盈满,因气机不降,无以行血,久之,脑络瘀阻,血行不通,不通则痛。吴燕平主任医师亦将经行头痛的病机归因为气血失衡,治疗时以解郁行气、养血活血、疏肝止痛为基本原则,取得较好疗效[13]。

肝为藏血之脏,有疏泄气机、调畅气血之功,女子阴性凝结、易于怫郁均与肝有关。王希浩主任中医师认为,肝阳上亢、血瘀脉络、肝肾阴血亏虚是经行头痛的主要病机[14]。冲脉附肝,其气上逆,夹肝经瘀血上阻清窍,肝失疏泄,脉络不通,则引发头痛。刘姣林主任医师遵循刘和间治肝理论,认为经行头痛的主要病机在于肝,临证擅于通过调肝治疗各种头痛[15]。肝为人体藏血之脏,又主疏泄,随着机体动静变化主司血液输布,安静状态时,血液汇于肝脏,运动时根据脏腑需要调节血液运行于诸经,以濡养脏腑、经络、肌肉各组织器官。女子行经之时,阴血注于胞宫,肝血易不足,不足则肝气失调,诸证易发。

2.2 脾(胃)、肺(升降失司,运化失常) 《黄帝内经》早有“饮”“积饮”之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阐述了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规律,并指出水饮运化与脾、肺二脏密切相关。若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受损,则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难以完成,津液无法正常布散,久则聚湿生痰。痰湿之物,随气升降,无所不到,如若上至清窍,阻滞气血,则脑络不通,致头痛。《张氏医通》明确指出痰湿是经行头痛的主要病机:“每遇经行,辄头疼气满,心下怔忡,饮食减少,肌肤不泽,此痰湿为患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详述水饮为经行头痛的重要因素。《证治准绳》曰:“因痰饮而痛者,亦头昏重而痛,愦愦欲吐。”进一步描述痰饮所致头痛的症状。《症因脉治》记载了痰饮头痛的症、因、脉、治:“或积痰留饮……而成内伤头痛。”《诸病源候论》指出:“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阐述水饮停滞于中焦,聚于胸廓,致阳气不展,清阳不升,清窍失阳,发为头痛[16]。另一方面,水饮内伏经络,经气不行,气血痞塞,不能上行濡养脑窍,不荣则痛,或水饮积聚,血脉壅塞,脑络不通,经气不利,不通则痛。此外,肝经停饮,冲犯颠顶,也是头痛的重要因素。《伤寒论》第378条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阐释了寒滞厥阴肝脉,导致水饮不化,阴浊之气循经上扰,逆冲颠顶,遂致头痛。若平素嗜食肥甘滋腻之品,或喜辛辣刺激之物,或饮酒不节,可致痰从中生,亦可损伤脾胃,脾胃伤则运化弱,水饮易停聚于中焦,难以输布于上下,可聚湿为痰。痰湿随气机而降,流至胞宫,阻滞冲任二脉气血运行,女子行经之时,其随冲脉之气上逆,阻塞清窍,则发为头痛[17]。对于素体脾虚之人,痰湿凝聚,则经期经血下行之际,阴血亦虚,肝失滋养,肝风内动,亦致头痛[18]。头者,诸阳之会也,五脏六腑之精微及周身营养物质均汇聚于颠顶,若水饮上犯清窍,清阳被阻,络脉瘀滞,气血津液不能滋养脑窍,则发为头痛[19]。此外,经行头痛亦可由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所致。《素问·通评虚实论》载:“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若女子平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经行期间气血亏虚更甚,则头痛更甚。

2.3 肾(脑髓失养,不荣则痛) 肾者,先天之本也,主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主骨生髓、养脑益智、储藏精气,为人体的生殖之精、血液之源,也是一身正气之根。脑髓充盈与否,取决于肾中精气的多少,精气充,则脑髓盈,脑窍得以滋养,“精明之府”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若先天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或久病伤肾,均可引起肾精不足,髓海充养无源,无法资助“后天之精”的化生,行经时髓海空虚愈甚,故成头痛[20]。若肾阳不足,温煦气化作用减弱,推动气血运行作用亦减弱,行经期间气血精微物质无法上充于脑,脑失所养,则发头痛。肾脏有平衡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若肾脏代谢失常,精血津液不得输布于脑,脑窍失养,则致肾虚头痛。再者,脑部气血津液不得疏散,瘀阻脉络同样引起头痛。因此,经行头痛主要为肾虚所致。肾虚之因有先天禀赋匮乏、后天生化乏源,或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或久病所伤,或频繁房劳等损伤肾精肾气,以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久则发为头痛。《辨证奇闻》载:“人有头痛不十分重……倘加色欲,则头沉沉而欲卧矣。”说明房劳不节可加重头痛。房劳太过易耗伤肾水,肾水亏则肝不润,肝不润则肝木燥,燥易生火,火上颠顶,则发为头痛。另房劳太过亦可耗伤肾阳,肾阳不足,无以温化肾精以生天癸,冲任气血不通,胞宫失于温养,脑窍失其濡养,不荣则痛。

2.4 心(虚实致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王冰注曰:“心寂则痛微,心燥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女科经纶》载:“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心者,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主藏神,人的思维、意识、呼吸、运动等皆是在心神的主导下完成的。心气充沛,血液正常运行,循环全身,濡养脏腑、四肢、百骸;心藏神功能正常,则人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若心藏神、主血功能失调,则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异常。女子以血为本,心脑相通,心血足则脑髓盈。可见,心主血脉、主神明功能失调亦可致经行头痛,女子受经、带、胎、产的影响,在行经期间情绪易多变,若情志抑郁,思虑过度,心神不安,神失所主,则易肝郁气滞,久则气郁化火生风,上扰清窍,引起头痛;若情绪焦躁,则易生心火,心火久旺,引动肝风,形成心肝火旺证,亦见头痛[21],诚如张景岳《类经》所言:“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此外,行经期间,经血时下,胞宫暗耗阴血,心之气血相对不足,推动血液运行之力减弱,脉道血液不畅,瘀滞易生,不通则痛;或血不上荣,脑窍失养,不荣则痛。

3 小结

经行头痛的发作与脏腑及奇经八脉密不可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其他局部组织。经行头痛的产生不外乎风、虚、瘀、湿之类,而此类因素均与脏腑及奇经八脉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临床辨治经行头痛时,可以根据女子特有的生理特性,抓住脏腑,联系奇经八脉,先弄清具体病因,即哪一脏腑、经脉为发病的主要矛盾,然后辨证施治,同时兼顾其他脏腑、经脉,可取得更佳的疗效。

猜你喜欢
行经冲脉经行
基于古今文献浅析冲脉病的临床诊断❋
乡 念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中医名言拾粹
经行吐衄的认识及临床辨治
储继军治疗经行头痛经验浅析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经行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