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26 16:08李思梦徐广立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5期
关键词:薄型宫腔穴位

李思梦,徐广立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生育意愿及生育率受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内分泌失调、多次宫腔操作史、生殖系统感染等均可使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内膜难以达到正常厚度,影响胚胎正常着床[1]。目前关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概念尚无统一标准,《辅助生殖技术中异常子宫内膜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当子宫内膜厚度<7 mm 时称为薄型子宫内膜[2]。中医将薄型子宫内膜归于“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肾主藏精与生殖,肾精不足,冲任亏虚,胞宫失养,则难以孕育胎元;女子以血为先天,若胞宫瘀阻,胞脉失于濡养,胞膜难以新生,则见闭经、不孕等。临床治疗本病以补肾活血为法,如《傅青主女科》言:“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是指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局部,或运用各种手法在体表进行治疗,相较于口服中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势,同时避免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及胃肠道反应等弊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薄型子宫内膜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作一综述。

1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采用针刺或艾灸对机体相应的腧穴进行刺激,以疏通经络气血,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起到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效果。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不孕症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调节内分泌水平,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3]。王静等[4]将冻融胚胎移植(FET)前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芬吗通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行温针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周期取消率、提高总妊娠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谢莉等[5]在肾阳虚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常规口服中药后,于经期第5日选择关元、中极、气海、子宫等穴位行温针灸治疗,结果表明,中医针药联合与临床一线西药均可有效降低血液微循环阻力,增加子宫内膜血供,且针刺可显著调节内分泌水平,提高妊娠率。龙玲芳等[6]运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择主穴,以十二经络与五输穴的相合规律开穴,连接电子针疗仪治疗至排卵日,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针药并用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妊娠率显著提高。张智锋[7]将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补佳乐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辨证配穴月经周期序贯疗法治疗,结果显示,针刺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的效果与西药相当,且在提高妊娠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杨冬梅等[8]将12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以捻转补泻法针刺关元、太溪、肾俞、命门等穴位)联合中药贴脐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针刺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艾灸通过在机体局部或病灶处燃烧艾绒或艾条以熏灼或温熨,起到调理机体阴阳、温经活血通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灵枢·官能》言:“针所不为,灸之为宜。”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灸法使用的燃烧介质种类逐渐繁多。何韦乐[9]将59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雌激素治疗,试验组采用盆骶铺灸联合雌激素治疗,结果显示,盆骶铺灸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平均内膜厚度可达8.23 mm,高于对照组的7.40 mm,且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盆骶铺灸在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肾虚血瘀证候方面有较好的疗效。高子媛等[10]对1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子宫内膜薄的患者于神阙行温胞饮隔药灸治疗,配合膈俞、中脘、气海等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并成功妊娠,说明隔药灸联合埋线治疗可温散胞宫,通调气血,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黎玉婷等[11]将8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艾灸(神阙、关元、气海、三阴交)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结果显示,艾灸辅助治疗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金纯纯等[12]探究麦粒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于“肾俞”“关元”行麦粒灸治疗,观察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子宫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麦粒灸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γ干扰素(IFN-γ)mRNA 表达低于模型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白细胞介素(IL)-4 m RNA、IL-10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说明麦粒灸可能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内相关因子水平,改善子宫内膜血供,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2 穴位刺激

穴位刺激是将针灸、推拿等手法与现代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起来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法,近年在生殖医学中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穴位电刺激可改善卵泡质量,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提高临床妊娠率[13]。张苗等[14]回顾性分析4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用仿生物电刺激(子宫、中极、关元、双侧三阴交等)治疗的效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A型内膜数量增加,临床妊娠率达47.83%。常小霞等[15]按照子宫内膜厚度≤3 mm、子宫内膜厚度>3~5 mm、子宫内膜厚度>5~7 mm 将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分为3组,均于阴道及子宫、中极、关元等穴位行低频电治疗,结果表明穴位低频电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3~7 mm 患者的子宫内膜血供,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但对于子宫内膜厚度≤3 mm 的患者无明显疗效。孟艳丽[16]将83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穴位低频电治疗,结果显示,穴位电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流阻力指数降幅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穴位电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血供,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3 宫腔注药

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偏高可致内膜血供不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近年许多学者将宫腔灌注作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新方法,如灌注血管活性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富集血小板血浆等,中医研究也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宫腔灌注可增加子宫内膜血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董融等[17]在薄型子宫内膜FET患者卵泡直径为14~18 mm 时行丹红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疗程结束后,发现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类型均明显改善,同时移植后的持续妊娠率、活产率优于未行宫腔灌注组。李永丽等[18]治疗1例子宫内膜结核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失败的患者,在口服戊酸雌二醇的基础上,于月经第11日给予丹参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子宫内膜长至9 mm,移植囊胚后成功妊娠,说明宫腔灌注活血化瘀中药能提高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王英等[19]将7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球囊支架及透明质酸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达88.57%,表明中药宫腔灌注可修复子宫内膜,改善子宫内膜血供,提高临床妊娠率。

4 腔内理疗

腔内理疗是将电极片置于阴道及腹部等部位,通过电极片产生的热辐射作用于胞宫、卵巢等,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改善体质。郑婷等[20]对反复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行腔内理疗,结果表明腔内理疗可降低内膜血流阻力指数,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着床率。李艳青等[21]将62例肾气虚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芬吗通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腔内理疗联合养膜汤(主要药物为鹿角胶、菟丝子、黄芪、桑椹等)治疗,结果表明腔内理疗联合中药可改善患者肾虚证候表现,调节机体内分泌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孙振高等[22]采用腔内短波理疗联合针刺太冲、中极、子宫、三阴交治疗IVF-ET患者,结果提示腔内短波疗法能通过优化子宫内膜种植条件提高IVF-ET的受精率及优胚率。

5 中药灌肠

中药直肠滴入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药煎煮后通过肠道直接作用于病灶,可减少药物代谢及胃肠反应。潘荣等[23]在补充戊酸雌二醇的基础上采用自拟灌肠方(丹参、三棱、莪术、赤芍等)配合平补平泻针刺治疗3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结果表明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可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并对提高临床妊娠率有一定疗效。阚惠[24]将128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红藤、苦参、败酱草等清热祛瘀药物组成)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中药灌肠可明显减轻宫腔粘连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厚度。

6 其他疗法

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拔罐、耳穴压豆、中药离子导入、穴位贴敷等也可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优化盆腔环境,改善子宫内膜状态。区锦英等[25]将拔罐、艾灸、推拿融为一体,研究火龙罐疗法(取穴气海、关元、曲骨、八髎)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可达(0.85±0.19)cm,可见,火龙罐可整体调理机体阴阳,疏通经络,温通胞宫气血,改善盆腔微环境,促进内膜生长。张瑾等[26]将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行温针灸联合透药疗法,透药选方为补肾汤(淫羊藿、鹿角、枸杞子、菟丝子等),结果发现温针灸联合透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调节子宫内膜血流状态。杨国辉[27]选择3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予以口服中药治疗,并于双侧肾、肝、脾、内分泌、子宫、卵巢耳穴处行王不留行籽按压,结果表明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其中耳穴压豆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全身经络和机体内分泌水平,对改善妊娠结局有良好疗效。

7 小结

薄型子宫内膜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有补充雌激素、改善内膜血供、干细胞灌注等,但对于部分雌激素不敏感或子宫内膜损伤严重的患者,激素治疗难以取得明显疗效;再生医学仍处于研究阶段,干细胞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灌注等在具体应用方面缺乏大样本随机试验研究的证实,因此临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需进一步完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判定。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基于中医整体观,调整阴阳,沟通气血,祛邪扶正,以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具有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禁忌证少等优点,可改善患者体质,且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接受度较高。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操作手法参差不齐、研究层次不够深入、作用机制研究不足、临床试验样本匮乏等,尚需逐步解决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薄型宫腔穴位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一种硅溶胶增强的超白薄型陶瓷板及其制备方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卓越的薄型系列机心
——MIYOTA薄型GL/N/M系列机心
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