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 格局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索研究

2024-04-26 14:33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困难资助

方 璐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1)

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在“大思政”格局下,倡导构筑“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资助育人工作在当下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不同地域均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造成家庭贫困的根本原因又各有差异。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层面均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心。除了经济援助外,如何更进一步地进行受助学生的思想引导与教育,使他们在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为学生资助工作开创崭新局面,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1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情况

2007 年5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职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1]。此举通过提供全面的经济支持,帮助经济困难的家庭子女克服困境,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目标。为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高职院校依据出台的意见,积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该体系全面涵盖了困难认定、助学贷款、奖助学金、校内奖助以及学费减免等多项政策,从体制和机制上全面确保了“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目标能够实现。尽管在经济资助方面已经取得进展,高职院校在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支持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学生资助获得感较低,资助育人成效不显著。特别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方面,高职院校仍需加强心理辅导、精神关怀等方面的支持,以确保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经济援助,同时也能获得全面的人文关怀。目前,高职类院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主要通过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个角度开展工作:

1.1 入学前不用愁,资助育人有广度,全覆盖。学生入学前,高职院校就通过录取通知书寄送资助政策宣传页,利用学工系统微信公众号推送问卷调查,采取在线答疑方式进行家庭情况调查摸底,通过宣传资助政策与励志典型,让每位同学了解资助政策和受助渠道,做到资助育人有广度、全覆盖。

1.2 入学时不用愁,资助育人有温度,见真情。学生入学时,学校设立“绿色通道”和爱心大礼包,对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发放学校特困助学金,提供免费公寓化物品,赠送生活用品等,始终坚持不论同学有多困难,先入学,再帮扶,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确保“应助尽助”。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通过深入宿舍、班级等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需求,介绍学校的勤工助学体系,帮助他们树立完成学业的信心。

1.3 入学后不用愁,资助育人有高度,善创新。学生入学后,学校通过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国家和社会各项奖助学金申请、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申请临时补助等方式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同时开展各类资助育人活动,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感恩和励志教育,旨在针对受助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每年学校举办奖助学金公开评选活动和表彰大会,旨在表彰在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为其他学生树立引领榜样。

2 “大思政” 格局下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大思政”理念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日常生活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帮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高等职业院校专注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扶贫助学、扶弱励志”为指导思想,持续强化组织领导、紧密协同合作、优化精准服务,致力于建立持久的资助育人机制。虽然资助育人的成效有所增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尚未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强大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学生资助工作繁杂琐碎,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创新。高职院校通常都设有专门负责学生资助的科室或部门,由专职老师负责资助相关事务。然而,仍有一些学校未能有效践行此项规定。而且,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面临工作压力大、缺乏创新等问题。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要求严格,操作步骤繁琐复杂,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划定明确,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发布相关通知、审核申请材料,以确保整个流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些工作要求下,学生资助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工作状态紧张。繁重琐碎的学生资助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资助人员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缺乏创新思维,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资助育人对象一概而论,精准化、精细化有待加强。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各高职院校针对学院全体受助学生,定期开展各类关于“文明诚信、励志感恩”主题的育人活动,让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扶贫亦扶志的教育,但有些受助学生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而且此类活动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资助育人成效不强。相比较于普通同学,家庭困难学生常因地域、自身经济状况、所处的周围环境等因素而影响心理健康,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较高。

2.3 追踪型资助育人工作模式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可以按时发放奖(助)学金,明确监管责任,规范资助育人管理,切实实现精准资助、精准发放。但是在发放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受助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对于受助学生助学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缺乏及时的实时跟踪与调查。由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在高校中占比高,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学生个人经历各不相同,这使得受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需求满足情况不能受到持续的关注和跟踪,从而导致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够凸显。

2.4 资助育人内涵建设与理论研究需进一步深化。有些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活动鲜有开展,或不够深入,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不到位。同时部分学校资助育人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影响力,选树典型宣传不到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老师们,在资助育人工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校际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程度尚有提升空间,值得深入推进。

3 “大思政” 格局下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2019 年3 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应发挥更显著作用,要求各所高校建立起全面而系统的资助育人体系,促进高校资助育人资源整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资助育人工作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在个人发展、道德品质、学术成就、职业前景等多方面给予更为深入的关切和协助,以助推其全面成长与自我发展[2]。同时,重视物质帮助、精神激励、能力拓展、队伍建设等层面,致力于构筑长效资助育人机制,使资助工作深入学子内心,以提升育人效能,助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3.1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院”三级资助管理体系,稳定落实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制,有效推动各级单位实现学生资助工作职权一致、权责一致、权能一致,实行资助责任全程担负与超期追查机制,确保资助工作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岗、精确到人。制定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打造“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经济资助网络。选优训强学生资助工作骨干队伍。重视资助骨干选拔,高标准、严要求选配资助工作专职队伍。重视资助管理干部和工作骨干的培训培养,高频次、高质量举办在岗轮训,定期实施集中培训,努力锻造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高超专业素质的学生资助战线干部。助推学生资助团队向一线下沉、在基层聚焦。高职院校应当针对各个学院设立学生资助工作的专职专班人员,常态化开展“资助工作坊”等培训活动,加强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院系学生资助工作的业务指导。推动“开门办资助”,坚持资助信息公开、事务公开,鼓励全校师生对资助工作建言献策。

3.2 注重精准高效,保障资助政策落实落细。①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把好入口关。采取“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验证核实”四段式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认定模式,形成“程序规范、指标明确、动静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建立数据库信息网络。针对入库学生困难程度,建立动态管理的学生信息系统。聚焦重点困难群体,做好分层分类精准资助,提高资助效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时监测资助“重合率”,保证资助对象精准、名额分配精准。②精准落实资助发放。加强奖(助)学金统一管理,优化资金拨付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探索改进资金拨付和发放机制,将学生资助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③定期清理无效失效资助账户。开设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实现奖(助)学金评选全程监督,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准确定位资助发放有困难的单位和个人,“一院一案、一人一策”,确保全校资助金发放落实到位。实施“互联网+资助”模式,精准研判资助需求。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思维构建多重学生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和在校期间生活、学业、心理、创业实践和奖助等数据的交叉比对,分析学生的基本需求,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解决。

3.3 强化思想引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提升综合素质为重点,形成“解困— 育人— 成才— 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铸魂育人。组织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和“在国旗下讲话”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为主题,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校。制定发展型资助计划实施办法,打造高职院校特色育人品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学业提升、社会实践和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特别是奖励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绩突出、综合表现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遴选培育资助典型,每年举办颁奖典礼,宣传和表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自强之星。通过强化颁奖典礼的仪式感和荣誉感,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良好示范效应。②做好资助宣传工作,营造浓郁氛围。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挖掘“两微一端”传播资助正能量。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契机,加强对励志典型的全方位宣传,掀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风尚。引导以资助对象为主要成员的学生自强社、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总队等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聘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组织“自强之星”开展宣讲,普及国家资助政策,讲好珞珈资助故事,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4 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大思政”格局,统筹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建构,不断加强资助育人供给力度,强化育人导向,提升育人实效。让受助学生认识到“感恩、励志、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施恩”,从而让他们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实际行动,把学生培养成知恩相报、心有博爱、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院校通过健全资助机制、资助育人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并激发学生树立“感恩奋进、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馈社会”的理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校资助政策的有关要求,不断探索,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资助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大思政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