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蜀绣元素融入服装设计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03 21:23周怡江王一楠
西部皮革 2024年5期
关键词:蜀绣服装设计服装

周怡江,王一楠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00)

0 引言

蜀绣又称川秀,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绣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汇聚着蜀地先民们的独运匠心,是蜀地的文化瑰宝。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下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情况,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服装设计软件应用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基础平台课,应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课程思政建设中,提升该课程育人、育才的功能。

1 教学现状

1.1 课程基本情况

服装设计软件应用是一门面向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一门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和实践相融的课程。本课程总学时为40 学时,其中20 学时为理论学生20 学时为实践学时,教授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开设此课程。先修课程主要有服装手绘效果图、服装造型设计基础、服装色彩设计等,使学生具备手绘服装设计效果图和服装平面款式图的能力,具备服装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具备服饰色彩搭配与应用的能力,为服装设计软件的学习提供基础。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的学习,在服装创意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不断开阔审美视野和设计思路。服装设计软件应用肩负着数字化服装设计训练的使命,同时在整个专业课设置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

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学会综合使用服装设计常用软件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 和CorelDraw 绘制服装产品的平面款式图、编辑服饰产品的效果图以及制作服饰产品设计图册。该课程密切关注服饰产业发展动态,根据企业对应岗位招聘需求制定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不仅要培养学生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设计构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服装产品进行编辑、美化、输出等实践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制版等岗位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且要培养学生服装设计相关岗位的职业精神和劳动素养,为后续发展和促进就业奠定职业能力基础,使之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1.2 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一些示范案例过于陈旧,没有随着服装流行及时更新,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疲弱。教学示范案例重点在单个服装款式图临摹和服装产品照片写生,学生缺乏训练综合的、自发的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课后临摹案例作业数量偏多,只能锻炼学生基本软件工具常规使用的能力,不能进一步创造性的使用工具解决问题,不利于其独立思考的发展。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和特点。服装设计软件应用的教学内容还缺乏传统文化案例引入,无法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目前采用的教学理论案例多为各类现代服装产品,学生的服装临摹素材款式来源单一,多元化和创造性的综合设计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应该考虑融入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学习其款式特点、色彩特征、特色制作技法、特殊服饰材质等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综合运用服装设计软件表达丰富服装设计风格的能力[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习,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服饰相关内容,对传承民族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服装设计软件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进行,基于教材内容的展示教学案例,学生多为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绘制服装制图,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设计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和亮点。需在教学方式上发挥更多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多挖掘相关的案例元素、寻找更多的切入点作为进阶的讲解,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服装设计软件应用课程的主动性。

课程的教学手段目前采用的是线下课堂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机房”的综合性实训环境进行教学,即教师在教师机端口进行演示、讲授、辅导,学生在学生电脑端实时观看,听完讲解之后,随即在学生机上进行实操练习。练习作业可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互相借鉴、讨论、互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随着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可考虑加大线上学习的比重,如课堂可采用直播、录播形式,把课程内容与线上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课件、授课视频等集中在一起呈现,让学生借助线上学习网络平台主动预习、复习所学知识,让上课时间延续到碎片化间隙,上课地点延伸出课堂,不受传统课堂的限制,更加灵活自由。

2 课程与蜀绣的思政结合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2006 年5 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四川丝绸文化的瑰丽宝藏。蜀绣的发展历史长达3 000 多年,最早可追溯到夏桀时期的古蜀三星堆文明。蜀绣技艺流传至今大约有十二大类,一百三十多种针法,例如:晕针、滚针、铺针、截针、沙针、掺针、盖针等。利用不同的针法可以营造出十分丰富的视觉效果。如通过晕针来表现熊猫憨厚的体态以及细密的毛发,能够将所绣之物体现得栩栩如生。蜀绣由于地处川渝,涉及的题材一般有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近代常见的富有蜀地特色的创作题材有鲤鱼、大熊猫金丝猴、芙蓉花等。蜀绣风格的形成受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地域文化的影响,善用严谨细腻针法、色彩清丽的绣线、意境深远的构图表达了当地人民朴素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绣线的运用上,粗细线均会采用,多使用哑光绣线,作品富有立体感[3]。了解蜀绣传统技艺的历史和发展可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欣赏蜀绣作品,带领学生探寻蜀绣图案纹样的题材来源,寻找背后的逻辑,发散思维,以期在进行服装产品设计创作时,利用电脑设计软件中的各种工具,复制再现蜀绣纹样精髓,解构重组,结合不同面料和各种服装款式,设计出符合当下审美的现代服装产品,探索蜀绣时尚化、年轻化路径[4]。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尝试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设计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蜀绣融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3.1 教学目标

3.1.1 知识目标

服装设计软件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熟悉常用服装设计软件的基础操作;了解设计软件常用的文件格式和色彩模式;掌握利用软件绘制服装产品款式图和效果图的方法;掌握制作服装面料材质和图案的方法;掌握服装产品企划书版面制作的方法。

3.1.2 能力目标

服装设计软件应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性、创造性的运用服装设计常用软件进行服装产品设计和绘制;具备时尚资料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能力;具备制作服装产品企划方案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3.1.3 素质目标

培养爱国、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德技并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素养。

3.2 教学设计

根据相关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参照职业能力,基于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的教学项目。该门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形式开展教学。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以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情境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服装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情景分别是:根据服装产品设计需求绘制服装款式图、根据服装产品风格绘制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方案综合设计与表达服装产品企划图册制作。蜀绣元素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以第三部分“服装产品企划图册制作”为切入点作为样例展开探索。根据企业实际项目“蜀绣服装产品研发”的设计需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学中用”引导学生系统认知并体验蜀绣服装产品的设计与绘制表达[5]。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课程以蜀绣服装产品研发为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服装设计软件工具的灵活使用,注重学生在设计系列服装产品时对蜀绣元素的图案、色彩和题材的提炼再创造。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在课程中向学生讲解蜀绣技艺的历史变迁、风格特点、图案题材内涵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带领学生到线上和线下的蜀绣博物馆欣赏蜀绣作品,站在艺术审美的角度分析蜀绣的百种针法和高超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目前蜀绣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和困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蜀绣元素融入现代服装产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服装设计表现的角度,提出蜀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创意可行性,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创意,增强学生持续探索创新的恒心;在项目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作业展示和点评,展示运用蜀绣元素进服装产品的初步成效,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氛围,明确考核评价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感受到评价的公正客观,提升学习过程的满意度。

3.3 评价方式

根据服装设计软件应用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包含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思政评价四个维度。课前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通平台观看案例所需工具使用方法视频和相关背景知识资料,并完成课前讨论等一系列预习活动的学习效果。这一部分的学习情况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是教师与同学。一方面教师通过平台反馈的学习进度百分比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方面设置课前小测验了解学生自学的成效,并且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记入过程性评价中,最后将与其他评价部分一起记入总体成绩;课中评价,通过课前预习情况跟进上课内容,适当安排阶段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按照时间节点上传作业,根据学生实践操作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表现给出评价,并记录;课后评价,依据学生节课作业完成的效果和作品质量来评定,评价主体包含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在学习通平台上,学生可互评,受邀的企业导师亦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撰写评语至平台反馈传给学生[6]。思政评价,体现的是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思政成绩,从团队的协作精神、职业态度、工匠精神以及设计作品是否创意性的融合了蜀绣设计元素等方面进行评价。教育和引导学生将传承中华文脉视为己任。

4 结语

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将蜀绣元素作为设计案例融入服装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教学现状和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探寻了蜀绣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对蜀绣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进行多方位探索和实践,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逐层分析了具体实践过程,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吸收并转化成内在专业素养,并通过加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培养现代工匠精神、具备职业素养,达到育人育才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蜀绣服装设计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新蜀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