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坛英豪

1981-12-29 03:52蔡之湘
祝您健康 1981年5期
关键词:花剑教练比赛

蔡之湘

栾菊杰的剑总是在两面作战,一面是竞赛对手,一面是自己的疾病。

生活的道路,並非总是风和日丽,鲜花盛开。欢乐与艰苦,成功与失败,健康与疾病,常常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波澜起伏的生活画面。它带给人们的应该不止是感叹,而且是深思:如何去战胜逆境,面对生活中的荣辱与祸福。

本文向读者介绍的,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姑娘——栾菊杰。

一九七九年的秋天,正值金桂盛开,幽香缕缕之时,荣获青年女子花剑世界亚军、第八届亚运会女子花剑冠军、被誉为“亚洲第一剑”的栾菊杰,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她那持剑的左臂韧带拉伤尚未痊愈,声带上又长出了疖子,而最叫人担忧的是——医生发现她患有肾盂肾炎。这种病,休养得好,一般是不难康复的;但对必须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击剑运动员,尤其是渴望今后在世界剑坛上战胜各国猛将强手的栾菊杰来说,则是十分沉重的一击。

一九七八年三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体育宫击剑场上,栾菊杰的左臂被对手断裂的剑锋刺穿。二十岁的小栾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没有一声呻吟,没有一丝叹息,没有一滴泪水,仍连续奋战四场,夺得了震惊世界的亚军。这次,当她听到自己的病情时,却伤心地哭了。她听有经验的前辈说,这种病给她带来的,可能不止是失去一次或几次为国争光的机会,而是很可能导致自己整个运动生命的结束,永远离开朝夕相处的花剑。

栾菊杰曾发誓要在世界成年女子花剑比赛中进入前六名,如今壮志未酬,怎能弃剑而去呢?泪水,不只是悲哀的长河,也会转化成催动思想之芽成长和胜利之花盛开的甘露。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鼓励下,她决心对病窿展开新的一“搏”。

南京体育学院和工人医院密切配合,迅速为小栾制定了治疗方案。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医生精心为栾菊杰切除了声带小疖,并决定暂停她的冬训。栾菊杰被单独留在体院的宿舍里休养。但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秘密:每当别的运动员去集训时,小栾不是躺在床上休息,而是躲在室内挥汗如雨地猛练起弓步和剑术。领导看这样下去不利于她休养,想出了一个新招,由击剑队的负责人把她护送到南京城里,请她父母照看她。

难得归家的女儿回到父母身边,全家人欣喜万分。家里顿时象过节一样热闹,邻居电都赶来看望这位有出息的闺女。但可惜小栾的声带刚动过手术,再多的知心话儿也无从倾诉,她只能把千言万语化作颔首微笑,来答谢亲人们的询问和关心。

小栾的成长同这个普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她自小在这儿谱下了一个个刻苦锻炼的音符,后来才能够在世界剑坛奏出那一曲雄壮的凯歌。

小栾的父亲是位体育爱好者,不仅自己长期坚挣锻炼,还十分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家九日人,住在三间简朴的平房里。可喜的是,门前有一块三十多平方的空地,成了孩子们欢腾跳跃的小操场。清晨,父亲领着儿女们在这里做操、跳绳;傍晚,他们在这儿打羽毛球,做游戏。全家人多年坚持早睡早起,三个孩子上了高中,没有一个是近视眼。栾菊杰从八岁起,就跟着父亲练长跑,即使在风雪弥漫的严冬腊月,小栾也从不贪恋热被窝,天未破晓,就英姿飒爽地跟随父亲,跑过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年复一年,雪地上那一双双踏实而清晰的脚印,记录下这对父女的豪情和毅力。

小栾的父亲还鼓励孩子们去业余体校锻炼,积极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孩子们参加运动会,他经常亲,临现场,是一位既热情又严厉的观众。小栾和她的姐妹们在中、小学和区里、市里的比赛中,曾多次获奖。她们家里那五十多张奖状,显示了姐妹们的耐力、速度和品德,使简朴的平房增添了令人羡慕的光彩。

栾菊杰是姐妹中的佼佼者,父母心目中璀璨的明珠。她在小学和中学的运动会上,曾多次名列前茅,十五岁时,被选送到市业余体校田径队和羽毛球队学习;后来改学击剑。四个月后,她就在全国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二十岁时,她在马德里成了举世蜗目的剑坛新星!

人们际赞她的勇敢、刚毅,但她的亲人和邻居则更爱谈论她那些感人肺腑的小事;

姐妹们称赞她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她在业余体校时,领到二角钱的夜餐糕点,总舍不得吃,带回家留给弟妹们。后来,她成了全球闻名的运动员,回到家星仍象以前一样帮父母洗衣做饭,好菜总是让给父母和弟妹吃。

住在她家对面的潘大妈,因患心脏病行走不便,栾菊杰就经常主动地帮她买米、挑水。有人问:你为啥替这老太忙得这样来劲?她嫣然一笑说:“这也是锻炼身体嘛!”

……这些平凡的小事,就象小栾她家屋后的那株石榴树,花儿虽不出奇,但很耀目、动人,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花儿开得绚丽,离不开阳光,也离不开绿叶。为了小栾这株剑坛幼苗的成长,领导,教练和同志们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小栾在业余体校时,是白教练发现她臂长、反应快,意志坚强,把她从羽毛球队动员到击剑队来学习的,小栾夺得了世界青年亚军后,白教练又把自己心爱的花剑赠送给她,並在剑的护手盘上刻下“为祖国争攀高峰”七个字,热切地希望她继续前进。她到南京体院后,年近四十岁的教练文国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又遍教她改进握剑姿式,帮助小栾克服重心不稳,爆发力不够的弱点。文教练甘作人靶,身上常被小栾的剑刺得青一块、紫一块,不仅毫无怨言,还鼓励小栾狠狠地刺。因为文国刚明白,自己不经受痛苦,不作出牺牲,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击剑运动员来的。江苏省体委和南京体院的负责同志对小栾的训练工作是亲自过问的,他们经常到赛场观看小栾的比赛,帮助分析胜败的原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小栾的身体素质和击剑水平。在生活上,领导更成了小栾的良师益友,她每次从外地比赛回来,有关领导都要同她亲切地交谈,帮助她度过一个个思想上和工作上的暗礁,保持旺盛的情绪,去夺取更好的成绩。

组织上的关怀和培养,亲人的支持和期望,自己的刻苦和聪颖,这些因素,汇成了盈盈春水,使这棵剑坛上的幼芽迅速成长起来了。但现在,这位新秀却遭到了病魔无情的侵袭。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小栾能战胜疾病吗?她手中的剑还能进发出使对手震惊的力量吗?许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酱寒来。”栾菊杰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

回家的第二天凌晨,她三点多钟就起身,手握花剑,悄悄地来到屋外。月色朦胧,万籁俱寂。她不忍心打扰左邻右舍的睡眠,呼吸了兄口新鲜空气,转身回到堂屋,关上了房门。她拉开弓步,一次又一次大踏步向前、后蹲,门板成了剑靶,剑端虽是圆形,坚实的门板上仍然出现了黄豆般大小的密密麻麻凹印。因为她明白,花剑比赛不仅要击中对方的有效部位,而且刺中的力量必须超过500克,电动裁判器上的彩灯才会亮起来,才能赢得可贵的一分。

父母被惊醒了,询问小栾为何不好好休息?小栾

无法用言语回答,焦急地找出笔,在纸上写着:不要紧,我能练;如果不练,就会跟不上。这简短、朴实的十五个字,表达的是一颗执着地要为祖国献身的心。

她的父母发现,小栾不止是天不亮就起身练弓步,还在屋后的小院里伸直着手臂练托砖,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父母感到难以完成护理的任务,虽然从内心深处希望女儿多住几天,但为了她的身体健康,体谅女儿对事业的一片痴情,他们只好把小栾又送回体院。

女儿怎不恋家呢?但剑与剑铿锵有力的搏击,对小栾有更大的吸引力。领导、教练、战友何尝不欢迎她早日归来?他们希望她的是早日康复,打出新的水平、新的成绩来,因为他们知道,迄今为止,小栾是我国,也是亚洲最有希望在世界剑坛上夺魁的选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以后,顽强的进军又开始。

——在紫金山下宽阔的马路上,栾菊杰象一只领头的大雁,总是跑在队伍之首。别的运动员跑三千米,她常常跑五千米,甚至更多。她每天练六百次以上的弓步,成千次狠狠地向人像靶刺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她身穿击剑服,头戴面罩,一年四季大部份时光是在汗流如雨中度过。

——一九八○年一月,她以中国击剑队员的身份来到巴黎学习。这座繁华的西方名城到处灯红酒绿,珠光宝气,令人眼花瞭乱。但小栾的眼睛里最关注的只有一件东西——剑。教练奥潘代克是法国剑协副主痛,他亲自为我国三名女运动员上课。按顺序,小栾被排在最后。她千里迢迢来到法国,怎能坐在那儿等观!她心急似火,忽然眼睛一亮,发现另一位男队的教练正在休息,她鼓足勇气,请他传授剑术。那位教练被小栾的好学精神所感动,欣然应允了。二十分钟后,小栾摘下面罩,刚擦去额上的汗水,一看时间快到了,赶紧来到奥潘代克跟前,按训练计划一丝不苟地练起来。这位法国剑坛权威十分赞赏小栾基本功的扎实和剑术的刚劲娴熟。后来,他亲自为小栾拍摄了一部花剑动作的资料影片。

三年来,她就这样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大运动量的锻炼,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比赛,以求丰富自己的临场经验,为攀登世界剑坛高峰奠定基础。

一九八○年十一月在北京,栾菊杰以带病之身战胜了一九七九年世界冠军汉尼斯,赢得了人们高度的评价。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出国比赛前,她给体院领导的信中写道。我深感一个人得了病,药物治疗是需要的,但关键是精神状态,心情要开朗,不背包袱。我决心在击剑事业上做出一点成就。

七月四日,中国击剑队来到法国中部的克菜豪费朗,参加第三十六届世界击剑锦标赛。这次是国际剑坛的盛会,强将名手云集。栾菊杰在第一天的比赛中,连克欧洲强手,並以0:5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去年奥运会冠军特安盖。消息传开,栾菊杰立即成了法国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这一天,小栾打得异常英勇顽强。她从清晨七时开始,一场接一场,一直打到深夜十点多钟才放下手中之剑。她一共打了十六场,胜了十二场,取得了进入前二十四名的比赛资格。二十四名优胜者中,二十三名是欧洲选手,栾菊杰是唯一的东方姑娘。

第二天,在决定能否进入前八名关键的一场比赛中,她又同在马德里刺穿她左臂的苏联选手扎加列娃相遇。小栾这次打得沉着冷静,攻守有方,以4:8的悬殊比分轻取了她,获得了前八名的决赛权。

在决赛中,栾菊杰以坚韧的毅力,奇巧的剑术,战胜了另外三位著名选手。在争夺冠亚军时,小栾因疲劳和病痛,加上打得太急躁,输给了西德选手汉尼斯,获得了亚军。汉尼斯赢得了栾菊杰后,竟激动得跪倒在剑台上,双手捂着脸,兴奋得哭了起来!因为这位西德名将深知,她战胜栾菊杰是多么的不易!

击剑是欧洲的传统项目,在那里源远流长,非常普及。从一九○一年国际剑联成立后,八十年来,除栾菊杰外,没有一个亚洲人获得过这项运动项目的决赛权,历届世界比赛的前八名全部都为欧洲选手所囊括,从这里可以看到,栾菊杰在自己的事业中跨出了多大的一步。

中国国旗因为栾菊杰的成绩,两次在世界剑坛上升起,人们怎能不赞美、不敬佩这位二十三岁年轻的姑娘哩!法国报纸把栾菊杰的胜利,和中国这三年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称赞这是“栾和中国的奋起。”

可是,人们只知道,她在马德里,是在手臂被刺伤后取得亚军的;如果晓得,她这次亚军,是在肾下垂五厘米的状况下夺来的,人们定会发出更强烈的惊叹!

在党的培育下,栾菊杰经受了各种考验,闯过了大运动量训练、刺伤、疾病、荣誉等各个难关,才将自己也化成了一支百折不挠、举世瞩目的英武刚毅之剑!

今年栾菊杰回到南京小住了几日。她表示;一定要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努力学习西德队的狡黠,法国队的细腻,意大利队的策略,苏联队的体力,不断地提高自己。一个运动员的成绩可能会有起有伏,永远的常胜将军是没有的。但是只要能始终坚韧不拔、顽强进取,他就是强者。

祝栾菊杰的剑锋谱写出更加激动人心的战歌!

胜利属于永远进击的人!

猜你喜欢
花剑教练比赛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贪玩教练
加油
最疯狂的比赛
击剑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