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

1981-12-29 03:52藏春卉
祝您健康 1981年5期
关键词:好孩子任性金钱

藏春卉

人们常常认为不纠缠不休地向父母亲要零食或玩具的孩子是好孩子,其实不然。没有一点欲望的孩子只能称之为乖孩子,而不能认为是精神发展十全十美的好孩子。嘴上说“我要、我要”,但在表示自己的欲望后,能经得起不满足自己欲望、约束得住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孩子的这种能经得起约束的能力叫做自制适应力。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有这种良好的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孩子被放纵得没有一点自制力;有的孩子则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自制力受到过分压抑,使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儿的自制力呢?这里的内容很多,包括控制孩子对物质和金钱的欲望,给他们创造向困难和危险挑战的机会,重视劳动教育等等。

一、控制孩子对物质和金钱的欲望。这种欲望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幼儿期从要糖果、饮料开始,到要玩具、连环画等;学龄期首先是要各种文具,再就想要望远镜、高级玩具等,在中学或高中时期,需要高价商品、甚至希望持有金钱的欲望等,如果孩子的这些欲望都得到满足,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一切为我所需”的观念,心目中很少为他人着想。一旦任性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暴力的情绪就会发作,以致出现殴打父母,居于父母之上,为所欲为,突然离家出走等等现象。

要控制孩子的这种欲望有时很不容易,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成人与他们的关系,比如。(1)老年人与孙辈的关系。在家里或邻近有老年人的情况下,孩子的物质和金钱欲望很容易得到满足。老年人容易百般顺从孩子,以某种物质和金钱的许愿来换取孩子的欢心或暂时的安宁。这极易滋长孩子的任性、霸道。(2)父子之间的关系。由于儿女稀少,生活条件逐渐优越,父亲溺爱儿女的趋势在增长。做父亲的认为平时很少同孩子在一起玩,因此就以满足孩子的物质和金钱欲望来弥补做爸爸的“过错”。还有不加选择地带孩子去看儿童不应接受的音乐、戏剧、电影,从而使孩子出现早恋等不正当行为。在某些物质、金钱、精神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有的孩子就会因此走上盗窃、欺诈等犯罪的道路。(3)母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某些调查,在儿童1~8岁时就应当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可是,不少母亲出于慈母之心,这时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做母亲的培养儿女的自制力,应该在乳婴的后半期即可开始。首先是控制小儿的饮食欲望,也就是说培养小儿的忍耐性,但注意到了一定时间,就应满足小儿的饮食欲望,以免小儿对母亲失去信任。

还要养成一种习惯,即只在生日或节日的时候,才买玩具等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不要养成一到玩具店,就哭闹着要买这买那的习惯。对10岁以上的儿童,平时正当合理的花费应给予满足,但要有限制。这样可以培养小儿节制花钱的习惯。象亚洲一些国家盛行的给押岁钱的风俗,会过早地刺激小儿的金钱欲望,对孩子是不适宜的。对于特别任性而又知错不承认的孩子,应着重说理教育,但也可给予轻微的处罚,帮助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观点。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准备和收拾饭桌,4~5岁的孩子就可以参加;有些孩子愿做的小事,应尽量给予机会,即使失败,也不要横加指责,以免挫伤其积极性,必须随时指教,帮助孩子获得成功。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自助能力,如吃饭、穿脱衣服、大小便等,即使花费时间,也要让孩子独自完成,使孩子学会料理生活的方法,增强生活的自信心,使孩子习惯自制的生活。

三、在丰富孩子生活经验的过程中,适当地给孩子创造一些向困难、危险挑战的机会。当然,成人在允许之前,要充分估计到孩子的能力限度。例如可以通过爬树、登山等培养孩子的意志;也可以进行较长距离的郊游来培养孩子的耐力。这些活动不仅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极为重要,而且对孩子的体质健康也很有效益。

希望家长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积极探索和掌握培养孩子自制力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意志坚强的青年一代。

猜你喜欢
好孩子任性金钱
好孩子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千万别任性
任性者的搞笑
有才任性党
真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