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研读

2001-09-13 10:24安建华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人单位学校

安建华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与功能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地安排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从宏观上说,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使高等教育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并主动适应其要求的良策;从微观上说,这种教育模式是高等学校在教学计划中专列若干时间安排学生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去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完成规定的实践任务、达到一定目标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过程。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功能如下:

1.促进高校切实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从法律和行政上变“大一统”包办教育为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新的形势对高校的要求更高了,高校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责任也更大了。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可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更加关注和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如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上更加贴近社会,培养合乎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2.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必然要求高校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在思想观念上要认识它的改革意义,在教学计划上要更新理论、能力、技能的设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上要进行重新编排,在管理制度上要配套,在运行机制上要重新构建,在后勤服务上亦要进行相应变革。所有这,一切,都会使高校呈现出一种活力。产学研合作教育使高校真实、及时地了解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素质所包含的许多非智力因素在校园里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和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来。(1)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品德教育。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生产实践,成为生产实践的主体。身份的转变,使学生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转变。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后,将会使他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前景,使他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方针政策,辩证认识社会阴暗面。同时,学生在与工农群众、科技人员的实际接触中,可亲身体会、学习到工农群众、科技人员的优秀思想和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通过参与生产和科研活动,能体会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社会知识的薄弱、实际能力的欠缺,从而激活内心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自我培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3)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可以亲身体会到“协作”、“吃苦耐劳”的意义,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4.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人才培养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可以培养特长,激发兴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实施合作教育,密切了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关系,建立了教师结合实际开展科学研究的通道,有利于教师学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6.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开发应用产品技术。有资料显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人才、知识、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产生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学校与生产实践脱钩,信息不畅通。合作教育像一条纽带,把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连接起来,便于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便于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产学研合作教育构成的智力流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思考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工程的角度去思考和建设,使之步人良性循环。

1.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战略上要“三位一体”。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活动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是合作教育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1)学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高校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不同的合作教育模式;要作出周全的计划,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2)用人单位是合作教育的伙伴。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高校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才能“捆绑”在一起共同开展合作教育。(3)学生既是合作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要使学生明确合作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在以“职业人”的身份顶岗生产(实践)中,树立“职业人”和大学生的双重责任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当然,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顶岗生产,应取得相应的报酬。

2.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应能保障合作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应争取政府的支持,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高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属性亦是教育。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合作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最主要的目标。为此,高校应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纳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各方面为合作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作者系江汉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武汉430019)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人单位学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学校推介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