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教师的人格风范

2001-09-13 10:24白树震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4期
关键词:风范人格大学

白树震

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智力工程,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民族未采的崇高历史使命。作为高校崇高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风范,无疑是影响和制约高校践履自己崇高使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就具有了超越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本身的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主要特征

1.在人格风范的意识水平上,具有明显的高层次特征。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总是首先要完成对人类文化的历史继承,同时实现当代文明的整合,并由新的一代承接和发展下去。在这一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社会精神文明传承的载体和纽带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人格是道德文明的楷模。

2.在人格风范的功能作用上,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特征。教师工作场合的公开性,要求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既人格的外化),只能在群体学生面前展现,并同时受到教育对象的审视与监督。因此,时刻以高尚的人格风范“为人师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受教育者来说,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3.在人格风范的影响力度上,具有深刻、全面、广泛、长远的特征。深刻,指教师的人格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触及灵魂,陶冶情操,培育品德,塑造性格;全面,指教师人格风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观念层面到行为方式;广泛,指教师人格风范普遍地影响全体在校学生,并通过他们去影响整个社会;长远,指教师人格风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而且会对他们的一生发生作用,进而会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进程。

4.在人格风范的作用结果上,具有可预测性的特征。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大学教师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巨大责任,他们对自己的人格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及引发的后果,在事先会有一个基本的预测。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决定人的道德行为方向的深层动机是主体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在行为结果的预期中,教师自觉的身体力行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5.在人格风范的运行机制上,具有“自律”和“他律”相互制约的特征。教师在以高度的自觉性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人格表率的同时,又要接受被教育者对自己人格风范的检验和审核。尤其是知识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他们对教师的人格行为往往具有理性思考后的判断和选择,从外在因素的层面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需求。

(二)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基本内涵

1.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目标。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信念是人格中最富有价值的内涵,是人格的灵魂与核心所在。它确定人生奋斗的方向和价值目的,并为此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一个人的职业角色和主体愿望相一致时,则仅仅意味着其职业理想的实现。从群体的角度看,只有当社会赋予某种职业角色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时,它才具有了崇高远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为大学教师的个体在践履高校整体价值目标时,必须自觉实现以下三个“超越”:首先,超越个体本位的“自我”意识,主动把“小我”的奋斗目标融入高校这个“大我”的价值目标之中;其次,超越名利观念的束缚,把个人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点上;最后,超越世俗生活方式的干扰,以“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远气度,去追求真理,关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2.爱岗敬业的强烈责任意识。大学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自于对高等教育事业社会价值的深刻理想,来自于对时代“骄子”真挚的爱。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包括:首先,教师自身的自尊自爱自强,时刻注意树大学教师的“师表形象”,即人格风范。对自己人格行为的高度负责,就是对大学教师的群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负责,这一点在当前市场经济冲击知识价值的社会背景下尤其必要。其次,认真教书,全面育人。既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就应该把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导师、政治上的引路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教师对学生负责的实质,就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最后,重视科研,更关注科研成果的价值本身。科研是人类的认识对未知领域的拓展,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苦苦求索,它的质量好坏与价值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当代人或后来者的生存环境。因此,大学教师在科研中,应以“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豪气与责任感,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处境和命运尽责。

3.勇于创新、超越自我的科学态度。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首先是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意识。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还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面向未来的科学精神。从宏观的视角看,大学都处在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人类文明史上的多数科技成果和理论成果都是在大学里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中产生的。之所以如此,除了这里拥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条件之外,关键是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特别是创新能力很强的教师队伍。他们思维活跃,很少保守,敢于向权威宣战,提出质疑,大胆超越;他们从不满足,挑战极限,更新自我,超越自我;他们的思维向度总是着眼于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着眼于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着眼于世界发展的未来。勇于创新,勤于探索,是大学教师人格风范内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4.乐于奉献的博大情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无私的奉献,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教师,这种奉献具有着更为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首先,对社会而言,他们直接奉献出的是自己培育出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正发挥着和即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赢得了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尊重;其次,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奉献出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修身之德、成业之道;不仅是生活的关爱,更多的则表现为理性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点化。他们甘为人梯,期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学教师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图功利的高尚情操,构成了大学教师的最高道德准则。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大学教师的人格风范才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5.高雅脱俗的生活行为方式。大学教师独特的社会角色和历史责任,决定了这个高层次的知识群体具有自己特殊的生活行为方式。主要特点是:首先,从一定程度说,大学教师的生活方式是对公众生活方式的批判和否定。虽不乏功利色彩,但更多的是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对人类知性和德性的关注。其次,大学教师的行为方式是脱离低级趣味的,少些世俗习气的,在他们生活的周围社区范围内,理应成为人们效仿的道德文明的楷模。再次,大学教师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人生和生活充满炽热的情感,但更注重的是生活中的精神内涵。最后,大学教师的生活行为方式理应为公众生活行为方式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公众会从他们的言行中得到某种启迪。

(三)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示范教育功能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动力,也是大学教师人格风范发挥示范教育作用的前提和根据。从这个层面进行归纳,大学教师的人格示范功能主要是:

1.始发功能。教师人格风范的始发功能,是指在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视为零点的前提下,当具备某些条件的时候,所引发的学生产生与教师人格行为指向性相一致的文明道德行为。它的意义在于启动学生的某种道德意识,使之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例如,教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人文敬业精神,可唤醒学生对待事业的强烈责任意识;教师事业有成,可激发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等。

2.导向功能。即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行为去引导示范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目前社会处于转轨之际,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处于无序状态的情况下,这种人格示范的导向功能尤为必要。从人格示范导向功能的性质来看,包括正值导向作用和负值导向作用,在结果上表现为学生道德人格的增值或减值。当学生的个体人格发展指向正值时,他将会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反之,他将会成为危害社会的祸害。在这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及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

3.转化功能。人格示范的转化功能,是指教师的某些高尚人格风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向好的方面转化。在德育实践中,凡是有经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会有针对性地利用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把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中的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强化功能。如前所述,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尤其在现阶段,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又往往呈现出正值或负值的两种动态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教师人格示范对于稳定和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信念无疑会起到健康积极的作用。

应该指出,大学教师人格示范功能的作用,既不同于知识传授,也不同于思想教育。它的特点是通过教师的“身教”去启发、暗示、引导大学生去如何做。它靠的是道德主体的自我领悟、内化,然后升华外化为学生的自觉道德行为。这也正是大学教师人格示范功能所要达到的直接目标。

(四)大学教师人格风范培育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大学教师人格风范内涵的探析,不难看出,培育大学教师特有的人格风范是一项极为繁重的任务。从宏观角度看,它需要社会各个阶层都为之努力。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保障,大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与稳定,教育功能的健全,意识形态中过分功利化污染的清除,都是培育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支撑环境与前提性条件。在这里,仅从微观的层面,即从大学教师主体自身道德人文素质培育的途径作一点探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的主体道德人格的完善,具有现实的可塑性。通过后天的实践去挖掘和提升客观世界赋予自身的各种潜能素质,这是培育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主要途径。对此,我国传统的价值理论亦有认同,他们认为达到理想道德人格境界的通道是“学后而可以成圣”,“人皆可以为尧舜”。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的道德楷模,无一不是同他们终生重视后天的实践和修养有关。从大学教师自身精神内部的转化、提升、超越的角度看,培育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主要途径有:

1.大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大学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桥梁的职业上的优势,在当前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中,冲破中外不同道德文化习俗的阻隔和思维定势,在各种道德文化的冲撞中去思考和选择,力争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生,为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培育奠定认识上的前提和知识基础。

2.大学教师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地自觉扬弃自我、超越自我。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主张正人要先正己,只有自己先做好,然后才能教育好学生。大学教师要悟透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敢于和严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否定自己。“一日三省吾身”,以理性审视来磨练与升华自己的人格境界,达到现代意义上的真善美的统一。

3.大学教师要自觉地在教育实践和人生实践中建构人格价值主体,主动成为大学教师人格风范的担当者。实践,是人格风范培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人格风范展示的重要场所。大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从传统及现实的层面中汲取精神养料培育自己的人格意识,笃行人格风范,在高校教育变革中觉己觉人、自强不息。

大学,是现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中心,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风范与民族发展的未来关系极为密切。为此,大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应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勇于担当重任,不负使命,用大学教师群体智慧的光芒和人格风范的力量指照和创造21世纪华夏文明的辉煌。

作者系通化师院政法系副教授(通化134002)

责任编辑:黎立

猜你喜欢
风范人格大学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至善
御姐风范
眼界
漫画之页
钢琴家风范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