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与初步实践

2001-09-15 08:45周明儒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1期
关键词:学时书目课程体系

周明儒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构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课程体系,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到高师院校在今后选择什么样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战略,因此是一个事关全局的课题。审视高师原有课程体系的长处和不足,根据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向的认识和培养21世纪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高师本科课程体系,并初步付诸实践。

一、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我们要求新的课程体系力求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既保持过去重视德育、加强基础的优点,又注重创新、突出全面素质的提高和重视个性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切合我国的国情。具体要求做到:(1)打好知识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切实为学生今后从容就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坚持全面发展,着力提高素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4)精选学科课程,压缩教学课时。精选必修课,增开选修课,形成系列与特色。(5)允许试验,鼓励创新。在不违背总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创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1.培养方案由三个模块组成

过去的教学计划即纯粹的课堂教学计划,虽然包括了军训、实习等内容,但没有课外及科研训练的内容。现在的培养方案由三个模块组成:一是教学计划,二是科研训练计划,三是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三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较好地协调统一起来。

2.课程结构由五部分组成

高师教育是专业教育与教育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的“双专业”教育,这种双专业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并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此外,在课程结构上有别于其它高校的就是包含着教育课程。我们修订后的课程体系由五大类课程组成(括号内为约占总课时的百分比):通识课程(30%),教育课程(9%);学科必修课程(40~50%),选修课程(含专业选修与公共选修课)(10%~20%),实践课程(含教育实习8周与分散在平时的科研训练6周)。总课时由原来的3000多下降至2700以下,其中不含教育实习和科研训练。

3.教学流程基本采取2+1+1程式

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同时安排主子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以专业课为主,第四学年以选修课为主。周学时数,前两年不超过24,后两年不超过20(不含学生自选课时)。

三、新课程体系的一些特点

1.把科研训练列入总体培养计划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用人竞争,我们在校内提出了“与同类师范院校毕业生比学术水平,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比从师技能”的知识能力要求,坚持师范性、学术性的统一,要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各院系制定了学生在校四年内的科研训练计划,规定了每学年的训练内容与应达到的要求。不少系还成立了指导教师小组,制定了考核奖励条例。

2.把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作为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以教学立法的形式为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保证

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把过去以大学语文、艺术欣赏、“三字一话”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文化素质教育提升了一个层次。我们采取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列入了计划,按照文学、史学、哲学、艺术、自然科学、教育科学及综合应用七大类,通过由教务处整体规划和教师个人申报结合的方式,确定了60门左右稳定开设的公选课,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从非本专业所属大类的课程中选修4门课,至少获得8个学分,才可毕业。我们还特别注意了文理渗透,为文科类学生开设了(高等数学);注意了拓宽知识面和向学生介绍最新科技成果,为理科学生开设了(现代科技导论),并分别编写了教材。

我们实施了“大学生必读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四年内的必读书目20种,选读书目80种,并组织编写(大学生必读书目导读)和“大学生必读书目考试题库”。配合必读书计划,学校每年以“名著导读”为题,开设20门选修课;配合选读书目,举行20次左右专题讲座。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大学生必读书考试”,学生可在四年内的任意一年参加,只有通过此项考试才能获得学位。

3.总课时减少,选修课增加,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程体系将原先3000多学时压缩为文科不超过2600,理科不超过2700。在“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教育等课程已占总学时40%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学科课程学时,各系有各系的思路。各专业都对必修课程进行了精选、优化与整合。如数学系处于核心地位的数学分析类的六门课程进行整合,保留但压缩了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和复变函数,而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和点集拓扑的最基本内容合并为一门(现代分析基础),将原来所需640学时压缩为现在的512学时,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各个专业(一级学科)参照该学科硕士学位点的设置,将选修课程组合成相应的系列,每一组设5~8门选修课,以便有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在其所感兴趣的方向上有较多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师范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沟通。在新课程体系中,有些专业的选修课仍只占总课时的10%,而一些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则达到20%。各专业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宽了。

4.有统一要求,但不强求一律,允许试验,鼓励创新

作者系徐州师大枚长、教授(徐州221009)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学时书目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习不是“刷学时”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