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农村青年眼中的改革开放

2008-03-30 06:51袁娜清
足迹 2008年4期
关键词:伟人博客改革开放

袁娜清

我出生在1986年,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敲锣打鼓,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听爷爷讲故事,总说毛主席的好,所以那时候,对毛主席有一种特别的尊敬。后来读小学了,和爸爸妈妈住,他们告诉我,邓小平成了主席,他是个伟人。我懵懵懂懂的,但也觉得这两位贴在墙上的国家领袖好,因为他们让我吃得饱,穿得暖,而“吃得饱,穿得暖”在爷爷眼里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们80后这一代被人们称为“自私的孩子”,不懂得体恤父母,不懂得关心别人,更不爱关心国家大事,吃得好,穿得派头才是真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也懂得感恩。小的时候,只知道墙上贴着的这两个人———毛主席、邓小平主席———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所以年幼的我们像仰望圣人那样,去仰望他们,仿佛口中的每一块糖果都是他们给予的,身上的每一件漂亮衣裳都是他们缝制的;长大一点,有了政治课,知道了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也正是这一政策让中国的经济腾飞,让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让我们觉得生活是如此的滋润,除了吃穿,我们有了更多的奔头,我们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

我们感激邓小平这位伟人,但是我们不会大张旗鼓地歌颂,80后不习惯把感激挂在口边,觉得寒碜,假惺惺;也不会迷信地膜拜这位伟人,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知道膜拜那是愚人的行为,根本不能让这位伟人再回到我们身边。于是我们做了最实际的行动———认认真真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

我们没有去研读“改革开放”的每个章节,每个字句,但是我们却用我们的双眼,见证了这伟大的奇迹。

路,让我们致富。

我家在农村,记得小时候的土路,一下雨到处坑坑洼洼,积水多的地方,都可以没脚踝,拉风的自行车———当时自行车很稀罕,就像今天的进口名牌四轮轿车———骑在路上,飞溅起两排恼人的水花。打从我记事起,那条土路已经通往城市了,它维系着农村和城市这两个迥异的地方,总听爸爸妈妈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要把扎成捆的柴运到城里去卖,补贴家用。当时在村里人眼里,最好的车子就是拖拉机,可是一个村子才那么一辆,两辆,更多的家庭都要推着沉重的手拉车,赶一上午的路,才能到城里。几个有闯劲的年轻人踩着这条土路出去了,回来的时候也把从外面学到的技术带回了村子,从此,村里人不用再光吃山了,村里人的生活开始富裕了。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条土路成了柏油路,很平坦,很干净,即使下雨,也没有讨厌的水坑了。我们村成了汽配之乡,人们把加工好的汽配产品运送到城市,致富了。自行车不稀奇了,拖拉机稀罕了,四轮汽车驰骋在柏油路上,特别神气。

路,让我们村富裕了,可致富的又岂止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子?一条青藏铁路,让多少人鼓舞雀跃?青藏铁路穿越高原冻土,最高海拔5072米,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不仅影响了西藏人接触和吸收新观念,更阻碍了西藏经济的发展。直到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造历时五年,“青1”此列车经过13小时26分钟的旅行,到达拉萨。“藏2”次旅客列车在经过13小时1分钟的旅行后,安全抵达格尔木。这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沿线的以藏族为主的54个少数民族真正开始告别闭塞的生活,逐渐摆脱贫困,迈向富裕。

那一条条通往贫困山区的路,又让多少有志青年走出了大山,让多少梦想成为了现实?让多少大山里的人们致富?人们聚集在一起,没有炸药,自己制;没有工具,自己造。渴了,喝一口凉水;饿了,啃一口干粮。就这样硬是开辟出一条道来,一年,两年……不曾放弃,每个人都知道:“穷困、穷困,被大山困住就穷;出路、出路,走出大山才有路”,只有走出去,才能告别这苦不堪言的生活。

还是路,让那些望尘莫及的外国品牌、产品进入了我们的国家,索尼、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奔驰、宝马……各种尖端的科技也走进了中国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纷呈。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增加了人们就业的机会。也正是这条路,让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走出了国门,国画、武术、书法……让更多标有“madeinChina”的商品打入了西方市场,于是,西方人民开始发现中国的存在价值,再也不敢忽视这屹立在东方的巨龙。民族自豪感告诉我们,我们真正地富裕了,强大了!

科学技术,让生活优越。

打从我有记忆起,家里就有一台羡煞邻居孩子的西湖牌黑白电视,听爸爸讲从上海买回来的,就是通过这台黑白电视,年幼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后来,村子里很多人家有了黑白电视,再后来,电视机也越来越高档,黑白,彩色;21寸,25寸,57寸;台式,立式,背投式;平面直角,液晶显示,等离子。各种新奇的家电纷纷进入了村子,一家有了,10户有了,家家户户都有了。村里人谁都没说这是谁的功劳,但是谁都知道,一个伟人提出了革命性的论题,毅然决定实施改革开放,那一年是1978年。后来改革开放取得实验性的成功,于是84年到92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它肯定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带动了经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富裕,我们村也渐渐致富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一件件家电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于是,生活开始变得简单了,优越了,可爱了。

11路公交车的年代,只有双腿值得信任,有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足以洋洋得意!可从乡下到城市也得踩上足足3个小时,再拉峰的车子也被满身的大汗给煞了风景,如今有了四个轮子的,40分钟就到了!家里没电话,得到邻居家借打的年代,也过去了,如今电话、小灵通、手机,走在街上,坐在车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中国的孩子去国外留学,发电子邮件给故乡的亲人、朋友,只要按下enter键,信件便可以到达对方的邮箱;OICQ、MSN等各种聊天工具,那些分别的朋友们即使不能见面,也能天天聊天。这种种,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瞬间缩短。

试想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那么电话、手机、计算机就依旧是贵族的专属品,寻常百姓依旧望尘莫及。我们庆幸,邓小平同志肯定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也正因此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优越。

文化,让精神富足。

过去人们想看书,不识字,也不容易买到;想看戏,没时间,也没这个闲钱;想出去见识见识,农活繁忙,走不开身……人们的精神生活贫乏得可怜。如今义务制教育普及到乡村,人人识字了,到处可以买到好书;听广播、看电视,上电影院,太容易了;种地不再是人们单一的生活收入,出门散心、旅游,变得如此容易,旅行社,帮你安排好一切,就算不出门,大面积普及的计算机网络,让你认识世界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闲来没事,写点文章,BLOG这个新兴的文化产物,流行于世界各地,成了种时尚。明星、学生、时尚达人、生意人……甚至连农民也赶这个时尚。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1月底,我国博客人数已达1600万,平均每天有30.5万篇博客文章被上传到网上。2005年岁末,有人就曾大胆预言“2006年中国博客圈将出现首位点击量突破一千万的博客”。可谁也不曾想到,这顶桂冠的加冕速度竟如此神速。2006年2月13日11时20分,才女徐静蕾博客在开通112天后点击量冲破千万大关,博客也成为她的第二张名片,630天后,她的博客点击量超过一亿。不得不让人感叹:到底有多少人再关注“BLOG”这个新兴的文化产物?甚至连农民也赶起了这个时髦,“可飞馒头的博客”是浙江省三门县六敖镇繁荣村的一个农民———丁师傅,在新浪网上的博客,他将自己的馒头通过BLOG送上了网络,于是丁师傅的馒头火了,这个如农民般朴实的博客,更是引发了网络媒体的深度讨论:以自由平等的博客精神,以健全的网络体系,以中国农民庞大的群体,农民能否会成为博客的下一支主力军?不得不让人肯定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物,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这股潮流也正以让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普及,影响更多的人。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惬意!

我们也懂得感恩,我们感戴生活对于我们的历练,感戴社会给予我们的一切,感戴所有美好的事物!这所有的一切我们不曾言表,只因我们羞涩,其实很想说一声:“谢谢!”

(作者单位:上虞小曹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伟人博客改革开放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智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