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观察报告

2008-03-30 06:51
足迹 2008年4期

孙 龙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来目睹民生变化、社会变迁,感同身受。

1978年,关键词:上大学

1978年的春天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标志着科学的春天到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是当时我们这些青少年的口头禅,那位撞了电杆说对不起的年轻数学家陈景润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报上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在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新政策。人的思想趋于活跃,年轻人中流行双卡收录机,听邓丽君的歌,穿喇叭裤,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但上大学的门坎还是太高,能考上大学的被称为“天之骄子”,不象现在考不上大学的人却成了让人议论的“稀奇货”。

这一年的秋天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远在吉林插队的表哥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表哥是69届的上海知青,怀着广阔天地炼红心的雄心壮志去了边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他只有17岁,到了那边他干得挺好,入了党,“官”职累至公社党委委员,别人想着法子找门路甚至弄张生病证明往上海调,他硬是没动这门心思。更可贵的是他在插队期间没拉下学文化,在1978年的高考中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却上了榜,从此一路顺风,毕业后进了吉林省四平市委党校,后又作为人才引进调到宁波工作,1993年下海经商,经几年打拼,如今在上海浦东新区经营着房地产公司,生意红火,成了一名比较成功的儒商。

1984年,关键词:分田到户,联产计酬

1983年余姚县农业部门在云楼乡新丰村(现马渚镇枫树弄村)搞了联产承包试点,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县推开了。从1984年起中央连续六年发了六个“一号文件”,内容为同一主题:就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直接受益就是购买副食品,棉布都不用票证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副食品票和布票都没有用了。到了1993年,粮票也不用了,大米面粉随便买。百姓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社会上新的名词也多了起来,什么“老三件”“新三件”,什么当了“七机部长”(家有电视机等七种电器机),后来流行起了摩托车,现在有房有车(汽车)已是很平常的事了。

这年,家住牟山乡牟山村的谢老汉年已六旬,他身板硬朗,与两个成了家的儿子和闺女共分得承包土地近14亩,通过精耕细作,辛勤劳作,当年收成是近十年收成的总和,谢家除了做好农田活儿外还做草包、木工等副业发家致富,没过几年两个儿子都盖起了大楼房,青瓦粉墙煞是气派,如今老人虽已作古,但他的女儿、孙子女、外孙女都在余姚城区置办了房产,生活条件很好。这位谢老汉就是我的泰山老丈人,不过1984年我们还不认识,他做我的丈人也是5-6年后的事了。

1987年,关键词:种粮大户,第二产业。

伴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成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了农民兄弟的又一条致富门路,也为当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找到出路,八十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河山”。它的兴起促使了部分农村承包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搞集约经营管理成了可能,为进一步探索农村改革作了有益尝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改革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后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矛盾,随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提出价格闯关等一系列观点。到1988年物价大幅上涨,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很大,出现了抢购等社会问题,政府采用宏观调控和其他措施稳定秩序,不管遇到什么压力,改革开放总方针始终不变。

新鲜的事儿着实多了起来,在牟山湖边的一块74亩本无人问津的低洼地居然有人一口气承包了下来,成了本市第一位种粮大户,这位姓陆名桂芳的农民在承包该亩土地前是一家村办砖瓦厂的厂长,承包了土地算是为村里和乡里挑了重担,得了许多优惠条件,还受到市里的表彰,在夏收夏种期间乡党委书记还带领乡机关干部为他割稻种田,他承包了三个年头,赚了一些钱,也盖了三间大楼房,女儿考上了杭州商学院,算是最先富起来的一批农民。

这年头当农民挺滋润的,白天在乡企干活赚工资,早晚侍弄承包田,晚上还可干点其他的副业,钱赚得多了起来,手头也阔了,春节摆出的酒宴比城里人好出几倍,也让城里人开始眼红心跳。一些青工暗地里开始捣鼓摇头电风扇之类的小副业,有的自己用,有的帮朋友忙弄几个小钱花花,这些称为“第二产业”的东西流行了起来,而到了1988年,由于物价飞涨,大家都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大包小包地把副食品、日用品往家里扛,结果回头看看还是得不偿失。而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开始为职工搞福利,弄个批文造集资房,还美其名曰“鸳鸯楼”解决大龄青工找对象难,工会也开始为大龄青工牵线搭桥办舞会,卡拉OK也开始流行。人的思想观念在这一刻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95年,关键词:国有民营,市场经济

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拉开了新的一轮经济发展的序幕,当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包括粮食生产经营在内的多种价格都已放开,“下海经商”成了时髦的词眼,不少有门路的职工也开始停薪留职去挣钱了。到了1997年至1998年,企业改制买断工龄,下岗失业,都变成了现实,令政府和企业头疼的“富余职工”问题开始通过减员增效来解决,人们也开始寻找各种途径再就业,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骝骝。

我有一位姓朱的朋友,他原是一个国有车队(后改为运输公司)的调度员,1995年起他承包了这个车队,除了上交税收规费外一切经营事务都由他说了算,当年车队的利润翻了好几番,他成了一位“车老板”。然后他和他的车队的名号并没改变,都还是“国”字号,从1993年下半年起,在余姚城区一些国有小企业都实行了承包制,称为“国有民营”这些小单位由负责人与上级单位签订了承包合同,除核定上交税费外,一切经营管理权都由该单位自己作主,收入分配也按比例分成,负责人可拿职工的1-2倍甚至还多,企业显示出了活力,职工收入比以前成倍增长。《余姚日报》还刊发消息肯定了国有企业余姚镇粮管所所属城区粮店的国有民营做法。

新世纪:新的名词更多了

买房,炒房,股民,基民

这年头生意越来越难做,银行银根抽紧,三角债,死帐坏帐令经营者头疼,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也令政府部门的头儿们睡不着觉,一系列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出台以救燃眉之急,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房价在上升,买房银行按揭和公积金贷款已不是新鲜事了,城区大批房产楼盘开发,人们等着抢着买楼盘。现在买房子的人比起90年代初期买房者要潇洒得多了。办了按揭每月付月供,生活质量并未受影响,照样风风光光过日子,有的还多套订房,转手倒卖从中赢利,称为炒房,新世纪头几年股市不景气,买股的亏得血本无归,而炒房的都大把大把的赚钱。政府只是负责监管,不再象过去那样令行禁止。而过了几年眼看房产涨价有点离谱,媒体开始大声疾呼,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抑制房价。但总体看,政府所做的还是引导,使其良性发展。到了2006———2007年,股市开始转入大牛市,到2007年10月上旬上证指数猛涨至6100多点,大量散户拥入股市,全国股民超亿,本市也有几万股民,现在炒股也真方便,只要在电脑里动动键盘就能搞定。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人在卖买开放式基金,这些人就叫“基民”,有人赚了不少钱惹得大伙眼红。有人竟玩起了贷款炒股炒基的危险游戏,这让银行的头儿们睡不着觉了,于是出台相关政策叫停信贷。到10月下旬股市开始调整下挫,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己跌至4500点左右,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股民和基民都被套牢且损失惨重。这东西原来也不是闹着玩的,“股市风险大,入市当谨慎”,大家还是悠着点。

公务员、职称

相对于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现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香了起来,这些人过去叫国家干部,收入与普通职工相差不多,现在改了个名字,叫做“公务员”,收入也大大提高,如今一个公务员年收入已近十万,一对公务员夫妻的收入已超过了办小厂的老板,而且不犯什么错误就没有风险。现在收入尚好的家庭已是有车有房,生活超过小康水平。与之相对应,评职称又是一种“热”,这种过去被认为很“高级”的东西现在也在普通百姓中“大行其道”。教师有“中教高级”相当于副教授,“小教高级”相当于大学讲师,农业有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经济部门有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统计师,高级统计师,还有政工师、高级政工师等等,五花八门。这东西也挺管用的,评上了不但能涨工资,而且身价也上了台阶。皆大欢喜。

奥运会、全民健身

2001年7月23日是全中国人不能忘记的日子,这天晚上北京以绝对多数票在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胜出,我们当然在电视机前看申奥现场卫星直播,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主办城市时,我们都为之激动和振奋,因为在这一刻奥运之梦离真正实现为期已不远了。回想1993年那个晚上,北京以两票之差落败于悉尼的沮丧,今日终于扬眉吐气了。欢呼过后就是迎奥运为国争光的奥运热兴起。早在这以前在姚城各个公园早晚已有不少中老年人开始进行健身锻炼了。现在的中老年人的思想比以前已大大开放了,不但有了健身舞蹈、腰鼓等,迪斯科、交谊舞也成了广场舞之一,媒体宣传健身活动对提高生活质量、减肥带来的好处,现在不但在城区内,就是马渚、泗门、丈亭、牟山、梁弄等乡镇也兴起了跳健身舞的热潮,这个社会真的大变样了。

旅游,下山移民、养老保险

余姚的四明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已不是什么秘密,这个占余姚50%以上土地面积的山区半山区是各届政府感到为难的地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四明山区的红色旅游也火了起来,办了红枫节、柿子节等相应的节日,特别是丹山赤水,据说是道教的第十九洞天,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来客,山民顺势而上办起了农家乐饭庄、旅店,生活开始好转,在穷山恶水中的一些山民,政府安排了下山移民点,把他们迁到了城郊,安排他们就业,生活大大改善。与此同时,到了2007年下半年,城乡养老保险开始全面覆盖。60周岁以上老人都可办理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无生活收入来源的城乡老年人,每月可领到50元的生活补助。此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补贴等也正式实施,政府有了钱,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一系列的举措深得百姓拥护,真是亲民政府,造福一方。

培训班,家教,择校

这年头大学生不吃香了,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并非个别,媒体大声疾呼为在校中小学生减负,但有高考的大棒树着,谁敢轻举妄动。不但如此,各类培训班,家教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都是独生子女,谁不想为后代创造好的条件。花钱不要紧,只要为了孩子好,苦点累点也值。一些农村的家长有了几个钱,硬是把孩子往城里的学校送,择校风开始蔓延,这年头,不上一所好的大学,今后找工作真的太困难了,大家都不容易,赚了钱,还是多为孩子想一想罢,钱迟早都得化,为了孩子挣份财产不如为孩子智力投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在教育上下工夫能行吗?

电脑,网络,电子商务

电脑这玩艺儿挺诱人的,最初玩这东西的当然是年轻人,不管多顽皮的孩子往这东西面前一坐就起不了身了。先是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家长们大多对这东西不怀好感,说这是误人子弟的东西,共愤之,共讨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其实是个宝贝,合理使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特别是网络的普及让人尝到了甜头,一些头脑活络的人搞起了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结果生意比过去做的大得多,报上登了一个年轻人,开了个名叫“阿里巴巴”的网站,还经营网络游戏,不到一年,真的是“芝麻开门,日进斗金”,发了财。于是IT产业,伊妹儿、QQ之类的新名词多了起来,世界在这一刻似乎变小了,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环保,保护母亲河

早在1978年,在姚江上发生了一件“死鱼事件”,当时正值初夏,一早起来人们在城东皇山江一带发现江水发黑,鱼、虾都翻白了,不少人带着网斗在河里捞鱼虾。后来查明这是附近的造纸厂和东风厂二硫化碳车间排污水造成的,当时人们并没有什么环保的观念,也不知道环保是何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兴起,环境污染不仅仅在城区,农村也不见清清河流了。人们终于明白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环保了。市里多了一个叫“环保局”的职能部门,开工厂项目审批也开始要经“环保”这一关了。与之相对应。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爱绿护绿活动由政府创导公民参与,日益深入人心,城区造了龙山西麓广场、阳明公园等市中心区绿化广场,封山育林、城市绿化带、三江六岸绿色植被建了起来,通过大规模的护绿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对污染行业的大规模清理整治和工厂的迁建,城市的环境质量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团市委等组织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响应,目前,经过大量的环境整治活动,特别是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市民的环境意识也大大增强了,保护环境业已成了市民的共识。

80后,房奴,卡奴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后,普通居民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少了生活好了就有溺爱现象,这些孩子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因为他们都出生在1980年后,人们习惯地称为“80后”。这一代人现在长大了,又要结婚生子了,他们这代身上存在一些毛病,但总的说来他们知识丰富,具有现代意识。这代人自身也存在生活压力,这包括就业和今后要照顾四个或更多老人的任务等。媒体称他们“生在新时期,长在蜜罐里,处在战场上(竞争激烈)”。不管怎样,人总得面对生活,总能生存下去。

现在的小青年一参加工作赚不了多少钱,但大学毕业已是25岁左右谈婚论嫁的年龄,没钱就向大人要,不少家长本来钱就不多,为儿女结婚咬咬牙借钱贷款买房子,装修还要讲点排场弄得经济紧巴,叫“房奴”。现在银行生意也难做,一不小心把眼睛瞄准了年轻人,推出了刷卡消费,只要有张银行卡,到商场买东西或是饭店消费只要在吧台收银处刷一下卡就行,还能打个折,又可透支几千元,在规定的时间内还上不扣利息,上是挺上算的,小青年当然欢迎,可由于没把握好度,一些人领了工资就去还卡上的钱,有时弄得手头紧巴,这些人被人戏称为“卡奴”。

志愿者,感恩,献爱心,感动

自从电影院里放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后,志愿者这个名词叫响了,有青年志愿者,也有中老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等。这些人做了好事都不留名,帮困、助残、助学,为贫困地区和灾区献爱心等,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雷锋,还有温暖着人心的举动,他们都是普普通通之人。2006年上半年杭州《今日早报》刊发了一则通信,有位叫刘霆的大学生,一边照顾患病的母亲,一边上大学。还打工挣钱养活母亲和为母亲治病。报道的题目叫《背着妈妈上大学》。这种感恩回报孝敬母亲的报道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我们这个称作“文献名邦”的城市也挖掘出了不少感恩故事和孝敬老人的先进典型,有22年照顾病残母亲的陈高年等等,从中央电视台,省台到我们余姚都在举办“感动中国”“感动浙江”“感动余姚”新闻人评选,一批普通民众成了人们学习的道德模范和标兵。

回眸30年,我的心情激动,有喜悦、有迷茫、有追悔、有感激,30年,四分之一世纪多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一瞬间,但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真谛,这就是“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是邓公引领了我们走上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这其实也是一种感恩吧。

(作者单位:余姚凤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