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内河一张干净的脸

2009-03-06 05:18蒋哲村
就业与保障 2009年1期
关键词:洪湖保洁员内河

蒋哲村

《马可·波罗游记》中有段关于福州的记载:“这个城市的中央有一条河横贯而过,河面宽一英里,两岸都建有高大豪华的建筑物。”这条“河”其实就是闽江。一些专家说,数百年前的福州,可以说是“东方威尼斯”。福州市是典型的江南城市,城内河道纵横,船只也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但是,到了近现代,为了战争需要,很多河道被填平。如今,这些内河三三两两的不规则地分布于福州的大街小巷。许多人认为,城内有河流,一个城市才会显得生动活泼。福州便是如此。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一些群众对内河爱护不够,乱占河道,乱倒垃圾,内河污染严重。因此,内河保洁员承担起了很重的任务。杨从树就是其中一位。辛苦的劳作换来了内河的干净整洁。但是,杨从树却谦虚地说道:“其实也没干啥事,就是清个垃圾。”

洪湖边的朴实农家

眼前的杨从树,一脸的古铜色,头发也开始泛白。和城里的同龄人相比,他显得老些。但是,他的心里依旧还保留着刚来福州的那份期待。十五年过去了,这份期待有增无减:“我希望可以在福州活得更好!”

将近50岁的杨从树是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蔡杨村人。“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么是故乡,清早船儿去呀么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啊……”没事的时候,杨从树喜欢哼唱这首《洪湖水浪打浪》。他说:“这首歌很好听,很有味道。它唱出了我们渔家人的生活和希望。”但是,老家的生活并不像歌中所唱的那样美好。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家里处处需要钱,孩子还得上学,在老家挣不到几个钱的。”杨从树感慨道,“我们也不想离乡背井的讨生活。谁不想呆在家里。但是,迫于生活压力,我不得不离开父母家人,去外地打工。”1993年,出于供小孩读书的初衷,杨从树和妻子徐芝萍一起来到福州,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打工生涯。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身在异乡的这对夫妻,十几年了,不知不觉把福州当作了另一个故乡。想家的时候,也只是看看家人的照片,或者用IC卡在电话亭里和家人聊上几句。

有份安定的工作不容易

刚来福州的那几年,人生地不熟的杨从树夫妇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刚开始的时候很苦,我们俩找不到房子住,只能睡在马路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两个乞丐。找了好几天也找不到合适的事做时,我和妻子只好靠捡垃圾换点钱来维持生活。后来的三四年里,我当过搬运工、建筑小工,做了许多杂活。”好在1998年的时候,福州市内河管理处面向社会招收河道保洁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杨从树夫妇确实挺高兴的,他们当即就报了名。照他们自己的话讲:“我们从小就生长在湖边,很懂水性。从小到大泡在水里。年轻的时候在家里也搞过几年养殖,会撑船,也会开那些机械船。我们觉得这份工作挺适合自己的,所以就报名了。”

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内河管理处录取了。杨从树便在光明港河道当上了一名河道保洁员,这一年是1998年,杨从树40岁。“刚到光明港河道,眼前的河水黑得像墨汁。这时,我就愈发怀念起家乡的湖水。那时候我就琢磨着:啥时候,这又臭又难闻的水会变得清点?刚开始的时候,船划一下,撑船的竹竿上便沾满了油污,所以就得用抹布一次次地擦竹竿,很费力。晚上回家后得马上反反复复地冲澡。那几年,只要一想到满河的垃圾和难闻的气味,再好的饭都吃不下。”但是,毕竟这也是一份工作。杨从树夫妇有了单位提供的房子,他们不需再露宿路边。“所以,我们就坚持干了下去。毕竟,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能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不容易。”

与垃圾为伍的这些年

经过整治后,光明港河道确实比原来干净了很多。自从和内河打交道,杨从树也便开始了与垃圾为伍的日子。

早上7点半,杨从树熟练地跳上泊在晋安河畔的一艘船,发动电机,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船上的工具其实很简单,只有一杆捞瓢。船缓慢地行驶在河面,穿梭往来于河道之间。杨从树立在船头,一只手掌舵,另一只手用捞瓢麻利地捞起河面上的悬浮物。“要清理这些悬浮物,你得有个好眼神,才能把它们‘一网打尽的。”这些悬浮物,主要是些塑料袋、牛奶盒等,大都是一些群众丢下来的或风吹下来的。到了桥下,由于两边的悬浮物堆积得较多,很快就会装满大半船。

“四处垃圾与污水,少时满船臭味飘,人人都觉垃圾烦,怎像我日日往来回啊,啊……”

但是,杨从树并没有抱怨这又脏又累的保洁工作。近十年来,杨从树始终奋斗在内河保洁工作的第一线,爱岗敬业,从不叫苦叫累。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杨从树都能始终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但是,近十年的坚持,让杨从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他觉得自己能在这里干下去,很不容易。问及近十年的工作,杨从树还清楚记得其间发生的点点滴滴。

1999年是杨从树从事保洁员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5·18”招商月活动在光明港举办国际级的龙舟比赛。为了这个国际级的比赛,杨从树和同事们每天清早5点就要对比赛区进行全面清洁。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中午和傍晚也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河道卫生达标了,比赛也圆满成功了。往返于赛区内尽心竭力的杨从树和同事们都累得腰酸背痛,但是并没有怨言,他们觉得在自己清洁的河道上能有这么一个国际级的比赛,很自豪。

大家都知道2005年10月的台风“龙王”。百年不遇的大台风席卷福州,暴雨如注,人们很难在街上行走。随着雨量的剧增,市内市外的河水猛涨。低洼的地方大都被淹没,很多东西都被水卷走。福州的很多内河也都堆积了成片成片的垃圾。垃圾上面能走人,成了福州市的一个怪景。保洁的机械船根本就无法行驶。“那个时候,看着满眼的垃圾真是愁得没办法。但是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垃圾堆在那里吧?”杨从树和同事们只好穿上下水裤,用手把垃圾一点点地捞上来。

自1998年担任河道保洁员以来,杨从树和妻子徐芝萍往返了4万多公里的水路、清理了1万多吨的垃圾。自1998年到现在也十多年了。十多年的辛苦、十多年的与垃圾为伍,杨从树付出了,也收获了。所负责的河段年年都被评为“达标河道(段)”,也获得了“十佳农民工”、“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但是,十多年的酸苦是外人所不能体会的。谈及工作,杨从树总是轻描淡写。“这是我的工作吗?工作就要尽职。”但是,十多年的风雨无阻、十多年的坚持不懈,杨从树成就了自己的价值。而最让他自豪的是可以在工作当中拯救那些落水的生命。杨从树回忆道,救过一个喝醉酒的老人,也救过一对因感情问题而跳水的年轻人。杨从树夫妻俩在福州内河清污保洁多年,救下多名轻生者。在工作的这条河道上,杨从树每年都会救起一两条落水生命。他说:“我就想不通,现在的人日子也好过了,不知为什么,总想轻生,好好活着多好!”确实,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活才是明智之举,不是吗?

苦日子也是生活

杨从树多次讲道:“干我们这一行,一定要会吃苦。我们过的就是苦日子。”十几年了,杨从树确实吃了不少苦。为了工作,夫妻俩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连续十年的春节,杨从树、徐芝萍都是在福州过的。他们也想孩子、想家,但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他俩还是放弃了。“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做河道保洁的和别人不一样。这个时候,人们制造出来的垃圾更多。我们一走,垃圾就没人弄了,河不就脏了吗?以前的工作就白费了!”杨从树接着说道:“我想孩子、家人会理解的。再说,我们这边的内河保洁员很多都是湖北洪湖人。我们虽然回不去,但是老乡聚在一起也会有家的感觉。”

十多年,杨从树不怕脏不怕累,辛勤工作,救了很多的落水者,做了很多的好事。十多年来,孩子也长大了,杨从树夫妇对福州也有了很深的感情。他们已经把福州当成第二个家。唯一让他们有些遗憾的就是住房问题。原先他们住的是内河管理处的免费宿舍,前段时间却拆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建起来。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福州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哪怕是旧房子也好,毕竟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多好!”

“洪湖水呀长呀么长又长啊,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啊,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啊……”真的,希望他们的生活也像歌中所唱的这样,一年更比一年强!

猜你喜欢
洪湖保洁员内河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
洪湖黎明(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