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中需要这些创新思考

2009-03-06 05:18陈溪河
就业与保障 2009年1期
关键词:责任政府培训

陈溪河

本文作者根据长期在劳动保障系统工作的经验及参加相应工作培训的体会,就当前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本刊择发其主要观点,意在今后能够征集到相关的稿件,为实践者提供一个展示工作经验的平台,为理论工作者创造一个发表见地的空间,共同促进就业工作朝着更好更快的目标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责任体系

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是各级政府重要责任。完善促进就业政府体系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大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责任。

——要真正落实政府就业目标责任制。责任制作用关键是要层层落实,认真考核,兑现奖惩。不仅要表彰成绩突出的单位,而且要表彰和奖励对就业贡献较大的业主和个人,形成为就业作贡献光荣的社会风气。

——要制订落实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要落实有关部门兑现政策的责任,对符合条件而不予兑现政策的部门和责任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政府促进就业基金,纳入财政决算。根据就业任务的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明确每年的就业经费预算数,专项用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要在完善促进就业政府责任体系的基础上,要积极构筑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在强调政府承担促进就业首要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人民团体、各种经济组织、各个新闻媒体以及各级社会管理层面的积极作用,将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变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责任,以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为促进就业做出贡献。

◎创业能力

微小企业是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微观实体,同时也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在规划、审批、立项、用地等方面对微小企业予以支持,有关部门要向微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建立微小企业的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全面系统地营造有利于微小企业发展的创业环境。

——应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是实现再就业的带头人,他们创办企业成功,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具有乘法效应。要切实把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愿望。

——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要培养一般劳动者,而且要重点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小老板”和经济发展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实施“城乡技能扶助计划”集中培育一批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重点以农村18~40周岁农民工为主要对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改革现行培训体制,通过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工在市场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职业培训运作市场化、社会培训资源集约化、培训考核鉴定标准化”,培养一批高技能职业人才。

◎管理模式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要,要打破城乡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定和完善有利公平就业的政策,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不合理限制规定,要进一步疏通农民工进城的渠道,变限制为开放鼓励,变审批收费为维权保障。单位用工、中介服务、管理监督应一视同仁,实行平等竞争就业。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化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建立,通过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就业工作重心下移。街镇乡村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化就业管理服务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组织在政府、支撑在社区、工作在基层、落实在社区的就业管理服务新格局。

◎托底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竞争就业,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而实现充分就业也是政府成本最低的社会保障。只有绝大多数人有工作,缴得起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制度才可持续运转,少数的特困群体才有可能做到应保尽保。

——要构建与就业形式多样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确立社会保障个人参保的主体,完善个人独立参保机制,支持多头参保,灵活参保的方式。

——是要将促进就业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完善对特困群体的就业托底机制。解决弱势群体的再就业,是使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性措施。要把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家庭成员作为就业托底的重点,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对特困人员进行就业托底;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特困人员的就业服务力度,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尽快摆脱就业困境。

◎协调发展

——把促进就业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扩大就业。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发展一般加工制造业项目为主,着力安置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以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为辅,兼顾知识技能一般的劳动者就业和高层人才作用的发挥,营造一个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把促进就业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扩大就业。按照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抓引导。第三产业(包括街道社区)范围很宽,岗位很多,能否使第三产业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关键在政策引导;(二)抓剥离。加大协调整合力度,促进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逐步把物业管理、汽车运营与维修、接待、服务、餐饮、教育、医疗等行业单独分离出来,实行社会化管理;(三)抓升级。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实行标准化服务;(四)抓机遇。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同时,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和各种形式的媒体广告业以及信托类旧货交易市场和专业化物流公司,为现代市场提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畅通渠道和服务。

——把促进就业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扩大就业。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集中力量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既可容纳大批劳动力,也可吸纳大量高科技人才;(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一大批员工;(三)加大企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实现优势企业的扩张,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把促进就业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过程中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中心,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致富,还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我们要在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让农民在外增加收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长才干。并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回乡搞建设、办事业、谋发展。

——把促进就业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起来,在鼓励全民创业中扩大就业。(一)积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就业方针,积极引导劳动者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政策鼓励下岗、失业、待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大力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二)加大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近几年国家和省、市、区都出台了多项就业政策,为解决当前突出的就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应着力抓好各项政策的组织实施,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责任政府培训
培训通知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