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作文教学

2009-03-08 01:47张济民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写作兴趣提高效率作文教学

张济民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提高效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又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索,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二、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教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一)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

人们常说: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在中考话题作文成为主流之后,拟题的意义更加重要。如果作文有一个靓丽的文题,一定会使阅卷教师的眼睛为之一亮。要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采用如下方法:

1、巧妙化用、妙趣横生。把影视剧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

2、巧设悬念、引人入胜。题目巧设悬念,易调动读者阅读全文的胃口。

3、精彩组合、风趣幽默。有些记叙类作品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这时可以相应的拟一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读者的青睐。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要告诉学生: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

2、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三、要运用多种方式鉴赏和修改学生作文

(一)教师初步修改

先浏览一遍学生作文,并给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打出一个印象分。此举,意在供学生批改时参考,不至于批改、评判太离谱;也期望借此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作文细读、深挖、认真修改,用自我发现来印证教师的打分。当然更提倡学生有不同意见,大胆指出教师评判的疏漏,教师应给予大力表扬。

(二)让学生自改、互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修改作文,是写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学生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重视这个环节,写完文章就交给老师,他们认为修改是老师的事,当老师发下作业本后,他们又往往只看看分数、翻翻总评就往抽屉里一放,完事大吉。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内容形式兼顾的原则、多批少改的原则、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其中因人而异的原则在批改过程中尤显重要。

另外教师还可以成立批改小组,这样既可保证批改的质量,又能让其他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机会,全班形成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提高的良好的批改氛围。要求小组对每篇作文至少要阅读三遍:第一遍阅读主要是粗通文章大意,为“改”和“批”作一个铺垫,使批改不至于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第二遍阅读可结合“改”进行。“改”侧重字、词、旬、标点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前面提到的批改原则和批改符号的使用进行。第三遍阅读可结合“批”进行。“批”侧重结构层次、主题思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写批语时,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对本次习作所给的意见,在小组中展开广泛的讨论,共同协商,形成一致的意见。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相信各位教师一定会长期持之以恒,多思考、多实践,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兴趣提高效率作文教学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