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情景”须有史学的证据意识

2009-03-11 08:19张永谦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

张永谦

[关键词]虚拟情景,历史教学,证据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39—03

2008年11月19--20日,“全国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与会期间,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方老师曾执教一节示范研讨课,课题是《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参加会议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对方老师的示范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一节课下来,笔者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虚拟情景”缺乏史学的证据意识。

上课伊始,方老师通过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等“生活中的历史”导入新课,然后,以虚拟的“一个长安商人的故事”为主线,以长安老字号店铺老板李益家族创号以来账本记录的丝绸销量为“虚拟情景”,介绍和探究了“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其立意之新,设计之妙,赢得了许多听课教师的赞赏。不过,在“虚拟情景”中有这样两个片段值得商榷。

片段1丝绸往事:“以前匈奴人控制西域时,生意惨淡,我家卖到西域的丝绸每年不到100匹;汉朝打败匈奴后,每年销往西域的丝绸达2500匹。唉,这些匈奴人……”

片段2驿站漫谈:第二天,由于西域大宛城急需10000万匹丝绸,李益亲自随商队前往。在驿站,他与别人攀谈起来,李益说:“我的丝绸特别好卖,李家丝绸庄可是越来越红火,真得感谢丝路开通啊!”,可一听到这话。与他同行的赵武、朝臣后人刘儒,世代为民的吴朗马上反驳

赵武:“我太爷爷是汉武帝时的骑兵,当年就是因为用兵,死在这条路上的,害得太奶奶哭得双目失明。”

刘儒:“听爷爷说,当年开拓这条路花了很大的代价,光是汉武帝时,仅河西地区花了至少1000亿钱上下。”

吴朗:“真是劳民伤财,一点都不值得。”

从上面“虚拟情景”的设计来看,至少有五处缺乏历史证据:

一是“匈奴人控制西域时”,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否畅通?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书·张骞传》有:“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日:‘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明当时这条商路是“闭道”。那么,李益家每年卖出“不到100匹”的丝绸该如何理解?

二是“丝路”之称起源何时?“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简称“丝路”。从此,这个生动、形象的名词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很快流传开来。李益的感言——“真得感谢丝路开通啊!”——没有根据。

三是“匹”在西汉时期是不是通用的计量单位?匹,会意字。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褶皱。本义是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说文解字》有“匹,四丈也。”《史记·叔孙通传》有:“赐叔通帛二十匹。”《汉书·食货志下》有:“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但在秦汉时期,“匹”还不是人们通用的长度单位。如《汉书·律历志》记载:“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四是“西域大宛城急需10000万匹丝绸”,已近于胡说。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百五十里,户六万,口三十万,胜兵六万人。”如果按这些数字计算(即使人口有所增长),10000万匹乃大宛国人均300余匹,这可能吗?须知,丝绸是有钱人穿的衣料。

五是“汉武帝时,仅河西地花了至少1000亿钱上下”,这个数字完全是主观臆造。史书记载,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进行过六次币制改革,其中公元前118年开始的第四次币制改革是“改铸五铢钱”。五铢发行31年后,汉武帝崩殂。据《中国通史》统计,“自武帝至平帝一百多年中共铸五铢钱280亿枚”。汉武帝在河西地区花了“1000亿钱”,可能吗?

情景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情景曾被简化为“一组刺激”,在教育学上有着复杂的意义。但是,在历史教学中,所谓虚拟情景是“以史实基本特征为架构的再现,并非可以脱离基本史实进行虚构”。

“虚拟情景”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已屡见不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中学张宏杰老师在“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的教学中,以虚拟的“阿牛故事”为线索,采用日记的形式,串联整节课的内容,颇有新意。但在“虚拟”日记中,缺乏史学证据意识。兹摘录如下:

1958年9月3日星期一阴

最近的怪事真是多,村里先是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漫画。接着大家就把十几亩地的水稻密密麻麻堆到一亩田里,还向上报告说亩产达到三千多斤。没过多久,村里又把我家里煮饭的铁锅都收上去炼钢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太高兴,现在有了人民公社,吃饭都不要钱了,还要那铁锅做什么啊。呵呵……

查阅1958年日历可知,“1958年9月3日”是星期三,而不是“星期一”。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可知,1958年8月17--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了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9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议》,同时《人民日报》发表《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于是一个大办人民公社的全民运动,迅速在中国农村广泛开展起来。”而“日记”中说“现在有了人民公社”,显然与史实不符。

再如,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张敏老师在“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虚拟情景”:

师(出示材料):《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烫了两胡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成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师:“那你们再看看这材料,看看金席这次又错在哪里?”

生:“蚕豆、花生。”

师:“为什么不对?”

生:“它们也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的时间不对。”

师:“对了,花生大约1530年代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射雕英雄传》中,1199年临安乡下的一个穷村破店,跛子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

生),郭、杨二位大侠对这样惊世骇俗、连当时大宋皇帝也没见过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们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外国食品?”

(全班学生被我的话逗得笑成一团。我见火候已到,趁热打铁抖出最后一个包袱)“同学们,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金庸为何会闹这些笑话呢?”

“因为他没有学经济史!”(全班最古灵精怪的学生得意洋洋地大喊,学生们又笑了)

我也一边笑,一边顺势引导,娓娓说出经济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学习经济史。

“蚕豆”究竟何时传人中国?学术界有分歧。不过,一般的共识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地区。人教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都这样表述。那么,宋代有没有种植蚕豆?北宋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称:“张骞使西域,得胡豆种归,公署人仍呼此为胡豆。”南宋诗人杨万里《蚕豆》诗云:“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沙瓶新熟西湖水,添累分尝晓露腴;味与樱梅之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绚,老夫稼圃方双学,谱人诗中当稼粟。”元代王祯的《农书》说:“蚕豆,百谷之先,最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饭充饱。”通过这些材料我们或许能从一个侧面找到答案。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有人说“虚拟历史”其实是一种借尸还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是一个躯壳,你的想象与猜想、你对现实的理解赋予了这个躯壳血肉与灵魂。但这个“虚拟”不能凭空臆造,必须依据前人遗留下来的真实历史材料,即所谓历史的证据意识。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对史料的依赖是历史学的显著特点。司马迁从20岁开始漫游,考察风俗,访问古迹,整理、考核、排比史料,最后才写出《史记》。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强调“孤证不足以成说,非荟萃而比观不可”和“尽可能运用典型史料”两大原则,即所谓“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当代许多专家、学者也都强调史学的证据意识,把史证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聂幼犁教授指出:“根据史料来确定史实是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在史料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当努力发掘、发现或存疑,养成实事求是、实证研究的态度。”冯一下教授说:“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考证(考据)是旧史家的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总以为深入分析,透彻说理才显得有学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表现。对史学研究者和历史教师来说,考证(考据)是必须具有的基本功。”那么,采用“虚拟情景”应该具有怎样的史证意识呢?概括地说:(1)真实性,即虚拟的情景来源必须有据可考,真实可靠,学会辨识一般的伪证和虚构;(2)确切性,即虚拟情景引用的证据必须充分详实,避免孤证;(3)一致性,即虚拟的情景必须是多样材料中得出的基本一致的共识。一句话,从证据出发,不任意虚构史实。

综上,我们认为“虚拟情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具有史证意识,坚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原则。否则,一味地追求“同能不如独胜”,违背史实或随心所欲的虚构,无疑是有害的。

[责任编辑:任世江]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选择性崇拜”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