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现代派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必要性及其施教策略

2009-05-13 08:34王红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派高中语文文学

西方现代派作品单元在2008年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删除,理由大概有这么几条:第一,西方现代派作品内容消极、悲观、颓废,不利于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培养。第二,西方现代派作品形式怪诞荒谬、远离现实,基本无实用价值和现实劝谕性。第三,当下语文学习内容繁多,考试任务艰巨,语文学习理应正本清源。第四,日益繁盛的汉语、汉文化学习热潮对语文教材的编写也不无影响。对此,愚意以为不妥,特撰文述之。

本文先从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本身价值、时代要求以及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四个维度论述西方现代派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必要性继而从其遭遇的现实困境谈谈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施教策略。

第一,语文教材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了解本国及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和训练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凭借,作为既具时代性,也需历史传承性的例子型选文合编,语文教材理应最大限度地保证选材的广泛性和典型性。因此,选取最能代表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主潮和人文精神主潮的现代派文学作品无疑是符合这一要求的。之前入选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的无论是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是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抑或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们都是西方现代派作品中的经典,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同时这与语文教学中倡导经典的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选取西方现代派的经典之作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符合语文教材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

第二,从西方现代派作品本身价值来说,西方现代派作品主要表现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欧美社会中由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所导致的精神危机。科技的高度发展,武器的更新,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战争的恐怖。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人们普遍感到幻灭和绝望,他们对传统的理性意识、宗教信仰和真、善、美的观念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资本主义社会所赖以建立的精神基础产生了怀疑,对未来的命运感到悲观和焦虑。西方现代派作品借助荒诞、变形、象征、隐喻、反讽、黑色幽默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对资本主义的文化进行了批判,人性的异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的精神信仰被彻底摧毁。同时,在这样一种真实到近乎残酷的现实书写下,又无不蕴含着西方现代派作家和非理性哲学家对人类文化处境和存在困境的深度思考。西方现代派的作品无论从产生的社会背景还是从其中透露的文化思想的角度都不能不让人震惊继而震撼,语文课本虽不是历史课本,但要读懂当时代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又不能不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考查。如果从思想内容、题材技巧方面去考虑,那么我们就更不得不为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万般技艺、奇思妙想而拍手叫好。

第三,新的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大力呼吁与西方开展文学对话、文化对话和精神对话,西方现代派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便是开展中西文学、文化对话和精神交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首先,教材作为教学所本,它极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语文教材以单元选文的形式肯定一批西方现代派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可以合理引导学生重视西方文化、文学的学习。其次,我国的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率逐年增加,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习,西方现代派作品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可以在极大范围内让中国学生乃至中国人接触最优秀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从而更好地进行中西文化、文学的交流碰撞。再次,伴随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大潮而涌现了我国高中生、大学生的出国热潮,如果我们的高中学生能够尽早地接触世界文学主潮,对他们的留学生活和学习也不无帮助。

第四,西方现代派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文化积累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渴望了解西方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文学;渴望和世界有更多的精神文化交流。西方现代派的优秀作品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可以引导高中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基本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全文化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各项生理和心理机能已渐趋成熟,他们已基本具备对外界事物的审美和甄别能力,甚至有了对人类社会苦难经历的认识和认同,引领学生从文学里了解资本主义的黑暗和罪恶,也有利于我们今天更积极、健康地面对现实生活。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合理安排现代派作品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西方现代派作品教学的道路并不好走。接下来笔者就西方现代派作品遭遇的现实困境谈谈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教学策略。

第一,扫除西方现代派作品属于文学颓废派,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主观偏见,找准西方现代派作品教学的着眼点。我们习惯于以一种建立在自我欺骗基础上的正统的人文精神去框定西方现代派作品,结果发现它与我们的理想经验格格不入。爱布拉姆斯说:“如果说现实主义是‘镜子,浪漫主义是‘灯,那么现代主义就是一面‘哈哈镜,或者说是‘霓虹灯。”对于这样一种现实主义的变种,它的主旋律只能是“自主生成,而不能被动塑造,任何企图以先入的理念去解剖它的做法都只能显得虚伪、脆弱和毫无说服力”[1]。对于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教学,我们所选的着眼点只能是作品本身,或语言、或技巧、或形象、或思想也或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分析的对象是文本的矛盾,而许多无效分析,恰恰停留在文本和外部对象的统一性上。”[2]

第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水平,确保西方现代派作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受制于我们大多数的中学一线老师本身并未接受过正规的西方文化、文学教育,对西方现代派作家、作品也是知之不多,甚至还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西方现代派作品并不热爱,自然也就不会进行研究,我们的西方现代派作品教学或流于形式或浮于表层甚至还有被误读的危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老师连半桶水都谈不上,又如何能教好学生呢?因此,要教好西方现代派的作品,老师首先就得端正态度,公正对待西方现代派作品并通过课外适当的西方文学史知识的补充,确保西方现代派作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三,改变现有招生考试制度,对学生语文水平实行正确合理评价。在现有教育和招生考试制度下,西方现代作品处于“教师不教,学生不学,高考不考”的尴尬境地。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最终原因又都是考试不考。我国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高考作为现阶段甄别和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手段,理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考试内容,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实现人才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我们以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地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3]。现在,我们有了紧跟时代、极具先进性的课程目标,然而在考试时因为人文素养不易检测考试等原因,我们便索性放弃对既定目标的考查,也难怪在高考指挥棒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功利化趋向明显,人文性呼声泯灭。语文教改年改年年改,形式越改越多,本质从未触动,以至于今天西方现代派作品被语文教材驱逐。我们极力呼吁改革语文考试现状和评价制度,让西方现代派的优秀作品早日回归教材。

参考文献:

[1]高述新.高中语文不应忽视现代派作品教学——李遇春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0).

[2]孙绍振.文本阅读的七个层次[J].语文建设,2008,(3).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王红霞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81)

猜你喜欢
现代派高中语文文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三论”新视野下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探出城市日常生活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评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生活比较法”:走进现代派小说的艺术世界——以卡夫卡《变形记》为例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