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2009-05-31 08:24桂百安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高职

摘要:辅导员在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高职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承担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开展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呈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态势。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存在着基础建设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学生来源复杂等特点,高职学生管理是一大难点。如何有效地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及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高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

经调查发现,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所在,同时,也没有切身感受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管理学生的作用,因此,多数辅导员觉得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即使有必要开展,也应该由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实施。

第二,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复杂,使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花去了辅导员大部分工作时间,因此,他们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咨询技巧培训,这让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底气不足,担心引导学生误入歧途,故不如不做,否则会承担一些不必要的责任。

第四,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更多地倾向于学生成绩、到课率和事故率,而对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轻描淡写,或根本没有提及。没有制度上的监督,就很难有行动上的保证。

高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参与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也是高校多级心理危机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如果辅导员置身其外,不闻不问,势必影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

(二)学生渴望辅导员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询

经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不太满意。他们苦于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苦于心理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而高职辅导员大多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年龄、知识背景、经历与学生比较接近,学生也很乐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诉说给他们听。在大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辅导员更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更易与大学生沟通,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新形势对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高职学生厌学、自卑、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现象,以及时有发生的自杀事件,传统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有必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改进学生管理模式。许多学生管理问题的出现不单是思想品德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疏导的结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融入学生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构建和谐班级。

(四)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帮助高职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促进其心理素质提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进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做好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举措,有助于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五)有效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涉及包括日常学习生活在内的各个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但能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而且对辅导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高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精神

当代大学生在身体上以及心理上都已接近成年,人生观、世界观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法,懂得选择,懂得区分善恶美丑。虽然有时候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做出了一些与身份、环境不相符合的事情,但对于这些行为,辅导员如果能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将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主体,平等相处马斯洛说:“企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若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无能感,从而失去信心。高职生往往是高考落榜生,自卑感更容易被触发。只有尊重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同他们交谈,他们的自尊需要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辅导员要时刻以尊重人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人格,接纳他们的个性爱好,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改变那种以管理者自居的简单做法。当辅导员以平等的身份、真实的感情与大学生相处时,他们就会向辅导员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他们。

理解关心,宽容待人著名心理学家佛罗姆说过:“爱是一门艺术,它能把人类、种族、社会、家庭维系在一起;它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理解”。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也非常敏感,表现为容易偏激、冲动、很难克制自己的情绪等,无意间犯了错误,不能动辄冠以“道德品质败坏”的帽子。这时,如果辅导员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替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感受,尽可能给他们留些“面子”,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不但容易使他们接受,效果也比一般的批评要好得多。此外,应允许学生情感上的发泄,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允许他们以各种形式适当地表现自己。如果辅导员处理问题简单化,压抑学生的个性,就

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开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学生的心理作为切入点,尝试运用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方法,加大对学生思想工作的力度。引进心理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不仅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还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有重要意义。心理咨询不仅为思想工作开展拓展了新的途径,也提供了新的方法。如运用心理测试的方法对高职学生思想状态进行普查,了解高职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思想倾向、困惑等,使思想工作更加切实地展开。在思想工作中运用心理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心情更放松,更容易敞开心扉,使思想工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日常思想工作中去思想意识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往往混淆在一起,可能同时表现为思想方面的问题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如高职学生中存在的自卑、焦虑、孤独和偏激等。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清问题的属性,运用正确方法加以引导解决,特别要学会应用心理咨询等知识,在常规思想教育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高职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启发,使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又为高职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承担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掌握相应的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非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性格特点,这是教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天独厚的条件。高职辅导员可以通过承担本班级或本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务,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辅导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长,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另外,很多学生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老师面对面交流,原因是对心理咨询老师不了解和不信任。如果本班辅导员能够提供心理咨询,将会很有优势。当然,心理咨询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对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四)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辅导员应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根据班级特点定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对心理测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掌握普遍的心理问题及较特殊的个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常用的心理测量量表有SCL-90、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考试焦虑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等。通过SCL-90量表的实测,辅导员可以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并筛选出有心理障碍倾向的个体,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MMPI是当今国内外最流行的人格测试方式之一,内容包括健康状态、情绪反映、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26类题目,可以用于测试正常人的人格类型,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病等。通过实测,可以更好地帮助辅导员发现不正常学生个体,及时实施心理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实测过程中存在一些如环境、被测者身心状态等不可控因素,会导致结果偏差。因此,对心理测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慎之又慎。应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科学严格地筛选,不可主观判断,不能随便给某个学生戴上有心理问题的帽子,否则,会给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心理档案是一个可以反映学生心理历程的动态数据库,辅导员应将学生的自然情况、测试结果、访谈情况、干预措施记录归档,其中还应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重大生活事件记录在案,如失恋、斗殴、家庭变故、失去奖学金等,并给以重点关注,以防心理危机的产生。对心理档案要严格保密,不可泄露。

有关建议

第一,高职学院应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计划,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训力度,不搞形式主义。

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主动配合辅导员开展此项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并与评优评先挂钩。

第三,学校应鼓励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在时间、经费上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向其.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3,(2).

[2]韩浩.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3]柯美喜.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寻探[J].教育艺术,2007,(10).

[4]李丹仪,穆湘兰.高校政治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广州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1).

[5]伍芙蓉.心理需求层次指向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要求[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作者简介:

桂百安(1980—),男,安徽东至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