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2009-05-31 08:24周小丽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的分析着手,提出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探讨了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知表达、沟通协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职业综合能力,探索提高学生的电脑艺术设计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标准;实践教学体系;电脑艺术设计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决定其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能力本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探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目标职业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专业教学中,以应用为宗旨来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较大比重。

实践教学是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技能、技巧、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所需的本领。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适应的目标职业岗位分为设计岗位和制作岗位。制作岗位的相关专业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且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制作岗位的人员需要量较大。从事设计岗位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理论知识,还要求具备一点设计天赋,不是人人都能学有所成的。另外,为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支出,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希望招聘来的人员既能设计,又能制作。

目标职业岗位所需技能

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门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专门技术和相应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是从行业的能力分析和职业分析中得到的。专门技术必须能够反映行业的主流技术。每一项专门技术可以根据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专门技术单元。例如,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中,就“广告设计师”这个职业目标而言,它需要计算机软件应用、广告制作工艺和广告设计等专门技术能力。每个专门技术能力又包含若干个专门技术单元,如计算机软件应用由位图软件、矢量软件、排版软件等技术单元构成。关键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任务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在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从业者具备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工作中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此外,关键能力中还包括从业的基本素质,如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

每一个职业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这些技能可以分解为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切入点,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中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表1为三类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它们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这些能力应作为我们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施实训和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任何专业都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要把实践教学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使实践教学质量有质的飞跃,就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我们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渐进的、相互依存的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

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认识实习采用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当高中毕业生跨进高职学院时,职业和技能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电脑艺术设计,从不同侧面了解计算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们带来的多彩生活,从而获得对相关职业的感性认识。首先,由专业带头人进行实习动员,以互动方式探讨、交流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对电脑艺术设计的兴趣,并为之付出努力。其次,外出参观公司、大型展览、出版社等,使学生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举办专家讲座让学生们全面了解电脑艺术设计的内涵,使学生树立起做一名出色的电脑艺术人的志向和目标。

单项实训采用模块式实训教学模式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是以任务形式驱动,以能力递进为阶段排列的。课程的开展有的可将简单的技能实践导入,如平面设计软件实训,用任务驱动法对一些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进行模仿性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对该任务有直观经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操作中掌握知识的运用,熟悉软件的使用,同时也从中熟悉设计师的创作风格,了解如何使用各种元素进行巧妙的搭配,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良好设计作品。有的可按理论课的形式直接导入,如写生、摄影、构成原理等基础实训,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观察方法,敏锐地感受景物的色彩关系、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从而能正确表达出形体和色调,为专业应用和综合实训打下扎实的基础。两种实训模式的选用要看学生学习的需要。每项时间为两周,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并为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实训采用职业资格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将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一般为一个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要求有仿真的电脑艺术综合实训室、真实的电脑艺术制作设备,如照片打印机、裁纸刀、打孔机等。综合实训的各个项目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形成职业能力。(1)书籍装帧设计实训:学生结合所学的构成原理、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等课程,分工合作形成团队,设计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效果图,然后用实际设备装帧出完整的书籍。该实训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创意设计规律及美的法则,提高综合版面设计能力,既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又锻炼动手能力。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均衡分配小组成员,选出的小组负责人对组员进行分工,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及协调作用,最终让所有学生掌握项目的工艺流程,了解制作成本。(2)CI设计实训: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与电脑制作能力。对该组织有互相依赖、个体职责、小组自我管理、社交技能、面对面互动五个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基本做法是:首先,确定一个实训主题。其次,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任务。这种实训涉及专业课程多,可通过对不同类别产品的制作及标题撰写,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也可以通过对做好的产品的创意原理进行解读并进行书面或语言表达,加深学生对创意原理的理解。最后是作品的出样和说明书设计。学生通过完成作品制作工艺流程锻炼动手能力。还应在进行综合实训的同时进行职业资格培训,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考试能够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使其在毕业时能达到劳动准入要求的相关技能等级。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高职教育要与人才市场接轨,必须在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培训。

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以实践教学促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缺陷,主要体现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过程。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企业比学校更了解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信息,这种优势与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相结合,对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可以极大地弥补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高等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设置合作平台,与企业共谋发展大计。(1)加强校企横向项目合作。学校应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加强横向合作。通过合作,学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能从企业一线获得大量项目支持,促进学校科研活动的开展。为使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要,学校可以聘请设计总监、高级设计师等企业高级人才作外聘教师,指导并参与专业建设活动。良好的合作,可进一步提升学校相关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项目合作是校企合作中有效的合作手段。(2)实施教师下企业制度。每年应定期安排部分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公司项目设计与制作。众多设计项目活动的开展,会为学校带来最前沿的业内发展信息,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3)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将所学的课程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要达到这一效果,离不开实习、实训的锻炼。针对专业实习、实训的要求,学校可通过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的是使学生在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增加实训机会,增长实战经验,加快自身成长,为日后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学习社会化对高职教育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不应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还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多年的实践证明,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实践教学有待探讨、改进之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振山.构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2008,(11).

[2]任艳斐.以职业能力为标准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J].职业时空,2008,(1).

[3]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周小丽(1973—),女,浙江江山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分子材料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