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歌且行

2009-06-15 07:25姜宏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写作方法习作

姜宏伟

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吕叔湘先生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这种情况现在依然存在。如果能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厌读怕写转变为喜读爱写、初步能读会写、听读说写能力协调发展,全面素质逐步提高,这将有重要的普遍意义。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试着寻求一条使“读写结合”有更好前景的路子。下面是我们探路中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组织一些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课内外专题活动。如对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作一些调查研究;对某项体育运动的起源、规则、发展作一点研究;对某种植物的种类、生长特点,以及一年四季的变化等作一些追踪研究;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需要说明的是,对这些活动结果期望不宜太高,因为活动的本身在于发掘学生潜在的优势,激发他们读写兴趣。

二、共鸣是良好的媒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对课堂气氛产生影响。为此,一要着装朴素大方、自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笑容、精神、激情带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老师上课满面春风充满激情,学生也会如沐春风。除此以外,还要用学生愿意听的话去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三、体验是对构思的品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体验作者的构思入手,在对比中细细品味作者构思的特点。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首先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后,又补充其相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参观者的身份讨论编写一份说明文提纲。学生做完以后,教师再公布个别学生的提纲,让大家比较,评议其优劣。接着,将学生引入课文以后,一边欣赏文章的巧妙构思,一边对比自己的写作构思,从中找到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仿写是对神韵的领略

模仿课文写作过程,也是进一步领会课文神韵的过程。虽然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似乎都领会了课文的妙处,但是轮到自己动笔,才发现对课文的理解不甚了了。这样就促使学生的反复阅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说仿写对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讲课当中,碰到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段落,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层次结构,研究它的写作特点。然后当堂让学生依照课文提供的方法写片断。

五、讲评是对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当中进行作文评讲,把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和评讲学生的习作结合起来。这样能收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某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时,如果拿出本班学生的习作来对照、比较,学生很容易理解哪样写是不好的,应该怎样修改才好。这样讲,即把“写作分析”的环节讲活了,讲得有针对性了,又可节省专门的作文讲评课时间,更便于学生运用课文上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从而架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六、改写是对思维的扩展

改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改变课文的组材顺序、人称、文体,也可以是改换原文题目、中心、写作方法,还可以是将原文扩写或缩写或续写等等。由改写的多种形式我们不难发现,改写的要求较之仿写高一个层次。这一训练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作文布局谋篇的着眼点,材料和中心怎样一致起来,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以及作文的多种表现手法。改写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品评优劣得失,这样就能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改写和仿写可以交叉进行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务本求实,防止追求离奇怪诞和不动脑筋的摘抄拼凑。

七、修改是对文笔的提高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可以说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会修改、能修改、习惯修改。

比如,在学《背影》之前,出一道《××最爱我》的作文命题,草稿完成后,转入课文学习。在揭示了课文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征的细致刻画和记叙中结合抒情来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以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草稿来对照,找一找其中有没有形象特征的细致刻画,如果有,看是否写得动情感人;如果没有,又应该如何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去捕捉和补充这种“形象特征”。这样修改自己的习作,既方向明确,又加深了对课文写法的认识。

八、读书笔记是读写的延续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检查课外阅读常用的形式。在指导写读书笔记时,要以“感”为主,联系读物的内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是怎样产生的,怎样随着一步步阅读而加深的,以及自己在阅读时的思想活动、心理活动,做到真实具体。教师给以必要的指点、帮助,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零零星星的感受更明朗清晰。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觉得写读书笔记就像跟老师、同学亲切交谈那样自在、舒畅,再不会有搜肠刮肚,苦于无物的负担了。

我很欣赏这样一则广告语:肯求变,一定会有新的机会。如何更好地用好课本这个“例子”,同样需要“求变”精神。如果学生在读、想、问、说的过程体验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参与,体验到一种自主学习的喜悦,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还极好地训练了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能力,把听说读想写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用“心”去思考、去体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轻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习作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