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2009-07-04 05:03叶小伟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互动式创造性主体

叶小伟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全方位地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等各方面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师生双主体互动式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学改革,确立了“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发挥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效能。

一、“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地位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基于素质教育的“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强调对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重视激发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这种模式的教学思想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能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发展知识。因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发挥个人潜能问题的主体;完成学习目标的主体。

二、“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应该认识到。对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正如钱学森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还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过分地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创新的能力,必然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忽视传授知识而只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然是空中楼阁。传授知识的过程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就是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更新的知识、更新的技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创设学习情境的主体,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主体;是发挥个人潜能的主体,是完成学习目标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精心的组织和恰到好处的引导,启发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并无定式,然而其归属应是相同的。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体会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矫正思维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同时,还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经验,培养其创造能力,即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在“师生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思维。创设情境,唤起思维,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人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不是非常清洁”这一实验中,按照“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五六天就布置给学生问题:观察每天早晨你的住址周围的空气是否清晰、干净?请准备你选定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课上通过亲自实验,选择最佳的实验材料。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创设实验情境,确保了实验的成功。

2指导预习,引导学生思维。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就是把要学的知识作为问题呈现出来,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使学生通过运用各种策略活跃思维、获得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使之有“物”可思。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一个个新的知识点分别设计成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可以解决但无现成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想。例如,在“氧气的性质”这一实验中,教师给出七个预习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回答,确保弄懂实验的原理。并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方法。

3探索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探求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索、创新、研究的机会。其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作任何提示,而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独立的进行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作为主体,在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限制的情况下,获得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因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他们不依赖于前人的结论而自己探求新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研讨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请学生们汇报不同的探索结果,并说出每种结果的思考过程。教师要判断出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但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持不同意见者进行争论。通过研讨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几种方法的思考过程是正确的,哪些思维方法比较好。

5扩展知识,完善学生思维。扩展知识,完善学生思维,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提供新的花样,并及时反馈。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扩展练习。不但要加大课堂的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要层层加深难度,步步提高要求,使学生感到始终在学习新知识,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当然,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切不可匆忙赶进度、开快车。例如“溶液酸碱性”一节,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扩展练习,制作出一簇五颜六色、缤纷绚丽的花。

6小结课堂,巩固学生思维。课堂小结,教师应要求学生说出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或谈自己的收获,不完整的要求让其他学生补充,以达到清理知识、内化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应简单扼要地进行补充和归纳,以巩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论

要想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得到有效的保障,就有必要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我们提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实施“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对问题理解很透彻,当堂记住重点内容的几率达90%。近三年来,笔者所带的班级在各种化学竞赛中获得了不同类别的奖项,尤其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猜你喜欢
互动式创造性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