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该做到一课一得

2009-07-04 05:03钟儒桂罗桂荣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磨练拟题选材

钟儒桂 罗桂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作文教学又应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笔者认为,平时的训练就应该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把内容、语言及结构三方面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小点,每节课或者每一个阶段落实一个小点的训练。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指导学生选择记叙文体、写作话题作文时是如何实现课课落实的。

笔者每接一届七年级新生都会从话题作文的拟题开始,对他们进行系列作文训练。一般用六课时进行拟题训练。笔者告诉学生,记叙文题目要以描述性的语言拟写为好。然后布置他们以“寝室生活”为话题作文,并把学生拟出的较典型的六个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以此为例,让他们品析题目的内涵:①《今天我值日》、②《我们的201室》、③《睡在我上铺的兄弟》、④《流动红旗飘呀飘》、⑤《淑女不淑》、《哦,记得》等。

学生比较后得出结论:题③满含了同学之间亲如兄弟的情谊;题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读题⑤时,一个个活泼大方的青春女孩活蹦乱跳地出现在眼前;题⑥则体现出那动人的一幕已镌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笔者问同学们:为什么从题目中就能读出这么丰富的内容呢?大家讨论后归纳出了这些题目的语言特色:题①、题②语言平实,题③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题④用了反复的修辞,题⑤用了反向拟题法,题⑥用了呼告式,很有意蕴。于是笔者很自然地给他们讲了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可借用诗句,可巧用修辞,可妙用歌词,可反向拟题,可用呼告式等。方法归纳出来交给同学们后,再通过写作训练逐一落实。针对“巧用修辞法”,笔者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训练。

同时。笔者还在学生中开展了精妙歌词、诗句搜集比赛,然后筛选出五百多条意蕴深刻的句子,打印成两张,发给学生朗读、背诵,以便在写作时能做到信手拈来。

题好才一半文,另外一半得用上近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训练。仅“内容具体”一项要求,笔者就用了四节课来进行训练。

“内容具体”就是要求“言之有物”,而不能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着重训练学生如何打开思路选材:打开思路除了仔细审读提示语,从中寻找启发外,一般还可以从时间、空间、因果、对象等四个范畴来实现。例如,以“磨练”为话题写作时,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从时间角度选材,可以把话题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去考虑,也可以放到某一关键时刻或某一特定时间去考虑。例如,写自己曾经经受过的磨练,可以写七年级刚住校时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现在正在经受的磨练,如早锻炼使自己意志更坚强了;某个时间段经受的磨练,如做卫生委员的一年里,我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的;某一时刻的磨练,如参与了学校德育室《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演讲比赛后,我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从空间角度选材,可以想到话题所涉及的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场所中的磨练。比如,自己在家庭中的磨练,或者同学们在学校中的磨练;不同领域中的磨练,如假期参与卖报纸实践活动,检验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心理素质等。

从因果角度选材,可以想到话题的原因和结果。磨练的原因,可写我为什么需要磨练,是生活环境改变了,还是哪方面的能力欠缺需要磨练;磨练的结果,即磨练的收获是什么,如经过了半年的住宿生活,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还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师长了。

从对象角度选材,可以从话题的主体、客体对象人手。第一,写作记叙文一般要求文中有“我”,所以自己是很重要的对象,是重要的资源,所以可以写自己的磨练经历及感受。第二,其它人,包括周围的人、古人、名人等。比如,爸爸做推销员所经受的磨练;同学们军训时经受的磨练;越王勾践经受的磨练、刘翔的磨练等。第三,想象中的主人公。比如,聪明的一休的磨练:海伦-凯勒的磨练。第四,动物、植物。比如,一只小狗的磨练;一株小草的磨练。第五,范畴、概念。比如,一个班级人心涣散,同学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经过一次体操比赛的磨练,同学关系融洽了,等等。

以上训练内容,笔者是分四节课进行的,每节课都有意识地给出几个话题,让学生分析后侧重于某一个角度进行习作训练,意在让他们明白:一般说来,话题作文都可以从这四个范畴来打开思路,不过看哪一条路上的材料有价值,就选择哪条路走。四次训练结束后,在做总结时,笔者就告诉学生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同样适合于写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有的训练内容一节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笔者就会加补一次训练,使之真正落实。如落实“描写生动、形象”这一训练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印发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欣赏。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其一,用上鲜活的形容词;其二,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然后要求学生以“爱”为话题写作文。

批改时,笔者发现黄鸿鹄同学的《爱在家门前》一文选材不错,写的是一个冬天的早上,爸爸骑着摩托车带妈妈去上班时,顺便捎带他到公汽停车点的事。按惯例都是他坐中间,妈妈坐后面。可今天当妈妈踮起脚锁门时,他忽然发现自己已比妈妈高出一个头了,所以他决定从今天起开始感恩妈妈,保护妈妈。于是,他与妈妈推让一番后,自己坐到了后面,并像妈妈坐在后面那样,双臂环住妈妈的腰,双手抓住爸爸的衣角,最终安全到达了停车点。但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语言比较苍白。因此,笔者先指出作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形容词或修辞进行描写,然后再让他参考这一修改意见重写一遍。

在征得黄鸿鹄同学同意后,笔者将这一材料交给班上文笔优美的王紫薇同学写了一篇,她拟题为《换换爱》。然后,笔者分两大板块打印了这些文章:第一版块:《爱在家门前》的原稿、修改稿;第二板块:同题作文擂台赛《换换爱》。全班同学人手一份,并进行了《融情性描写》这一专题训练。通过比较《爱在家门前》的原稿及修改稿,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生动、形象的语言。再把《爱在家门前》的修改稿与升格文《换换爱》做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浓浓的母子情是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出来的,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这次训练后,学生作文的语言逐渐生动起来。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要想做到一课一得,课外的铺垫也是必需的。作文不是坐在教室里写出来的,而要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才可以完成。笔者既是语文老师,又担任班主任工作,于是就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使班级的德育、美育等实践活动为作文教学所用。

在笔者班上,每周的语文晚自习都是阅读和作文训练时间,写作话题都与他们近几周的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有学校组织的,也有笔者布置的感恩作业。在进行“感情真实”这一要求的训练之前,笔者布置了学生周末回家完成给父母洗脚、洗头发、剪指甲等常规感恩作业,从而充实了作文内容。

一节作文训练课以后,学生按规定交上了习作,笔者读后很受感动,因为他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任梦洁同学的习作题为《聆听妈妈的微笑》,写的是周六那天,做护士的妈妈下夜班后刚睡着,姨妈就来电话找妈妈。她轻轻走到妈妈床边,看见妈妈睡得很熟。就没叫醒妈妈,并默默地为妈妈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摇篮曲》,唱着唱着,妈妈脸上竟然露出了恬静的笑容。母女这么心有灵犀,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呀!孩子的孝心上天可鉴,读来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同学们的选材非常丰富,有一个同学写的是跟爸爸进行了一次促膝谈心,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父母要外出打工了,在车站告别时,自己破天荒地给了父母一个甜美的微笑,省却了父母的几许牵挂。由于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这节课的作文训练非常成功,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

还有诸如语言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以及作文点评等,笔者都按照一定的系列进行了训练。同样是一节课或几节课落实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到八年级下学期,各项训练基本完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样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也应该做到一课一得。像这样一节课或一个阶段落实一个方面的要求,在七八年级两年的时间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的要求都能得到系统地训练,甚至还可以将要求更加细化后进行训练。有了两年的写作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浓厚,并产生了想写的欲望,九年级时再进行查漏补缺和升格训练。三年下来。还愁他们写不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来吗?

猜你喜欢
磨练拟题选材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我爱你,妹妹
擦亮文章的“眼睛”
方法种种巧拟题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漫画
用聪明的方法 得最好的成绩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