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2009-09-28 08:38
党史文苑 2009年16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党务党组织

陈 荣

[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实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策略手段的转变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活力,确保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

[关键词]高校党建改革创新活力先进性

党的十七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织保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的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活力,永葆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是当前高校党务工作者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一、要从就党建抓党建的狭隘党建观念向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的大党建观念转变,使高校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处理教学、科研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错误倾向就是“就党建抓党建”,使高校党建工作游离于教学科研工作之外,不注重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实效性活动,不注重党建工作在高校的综合效益;另一种错误倾向就是放弃抓党建工作,片面强调教学科研工作,荒芜“自己的责任田”,用教学科研工作代替甚至取消党建工作,认为只要教学科研工作搞好了。就能“一俊遮百丑”。这两种错误倾向集中到一点。就是把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要避免这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共识,即教学科研工作和党建工作是一个密切结合的统一体,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的大党建观念,一方面要着眼全局,立足中心,站在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去思考、部署高校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高校党组织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制订党建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工作重点,落实党建工作任务。要从更高的层次上统揽全局。积极参与教学科研中的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顺利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体现党建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从根本上讲。党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只能是“服从”和“服务”的关系,这既是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党的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把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着力点,使高校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归属到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出科研成果、多出合格人才上。例如安排组织党建活动。不仅要考虑安排多少次培训、发展多少党员、上多少次党课、评多少先进,而且更应该考虑培训的内容是否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份量,有助于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党员是否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为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突出业绩的中青年骨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上;上党课是否着眼于增强党员的改革、发展、创新意识和增强党员投身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评选出来的先进是否在改革和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否真正成为“三个文明”建设的模范和标兵,等等。这样就可以增强党建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导向性”、“参与性”、“渗透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从单纯依靠组织手段管理党员向主要依靠教育和制度管理党员转变,使党员自觉用党员标准和党内制度约束自己

过去党组织对党员管理通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依靠组织手段管理党员。现在已步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轨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显著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允许人们自由择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领域发生的种种变化。必然会影响政治领域中党的建设。现实的情况是高校中有的党员未经党组织同意就去搞个体经营或进入“三资”企业。个别的甚至把科研成果、资料设备都带走了。不少同志认为,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妥,而现行的制度、政策又没有明文规定。由此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党组织靠组织手段管理党员的约束力愈来愈小了。应启发党员的自身觉悟,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变单靠组织约束为主向靠党员的自我约束为主转变。为此,党组织在日常的党员管理工作中,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开展党员标准教育,使每个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以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组织开展向《永远的丰碑》、《时代先锋》中的英模人物学习,就是加强党性教育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对上级宣传和推介的各类英模人物与先进典型,都组织开展了宣传学习。通过联系实际学习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紧紧抓住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首要问题,用英模人物的精神来启动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自觉性,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扎根学校、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的优秀党员,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学习的榜样。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我们狠抓了整章建制工作,先后制定了《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干部民主生动会制度》、《廉政建设规范》、《共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若干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外群众监督的规定》、《共产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若干规定》、《发展党员公示》等三十余项规章制度。实践证明,依靠制度管人其效应与作用是非同小可的。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了抓党员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因而较好地发挥了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了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使各方面工作均有了新的起色。

三、要从过去封闭、半封闭的活动方式向全方位开放的活动方式转变,使党建工作增强透明度,扩大影响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改革和建设都要加大力度,工作的领域和范围比过去大大延伸,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不仅要紧密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及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活动。而且要加强党建工作的纵、横联系。横向上,要打破党建工作“自我封闭”的格局,通过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研讨会、参观学习等方式。促进各高校党组织之间的情况与信息交流,从而促进与加强党

的建设。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来指导党的自身建设,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香港廉政》《面对五光十色》《来自亿元村的报告》《小康之路》《穷则思变》《改革开放纵横谈》《路在你脚下》《南街村》《生死抉择》《警示录》《先锋赞》《永远的丰碑》《忏悔录》等影视片。此外,还组织党员和管理人员到湘南学联、衡南县工联村、毛主席故居韶山、江西井冈山等地参观学习,并把参观学习与开展“五爱”活动结合起来。既开阔了党员的眼界,学到了党建工作经验,又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陶冶了党员的情操。纵向上,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办法,我们先后邀请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来学院作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省、市领导和英模人物来学院讲党课,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参观基层党建示范点。从而有力地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实行党务工作目标管理与各项业务工作目标管理同步规划,与教学科研成果同步考核奖惩;要定期召开党务工作会议,部署工作,研究措施与办法;要经常深入第一线,指导检查督促党建工作,听取搞好党建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总结推广经验;要建立联系点制度,在点上进行各项工作的探索与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在面上推广,使其卓有成效,带动一片。

四、要在考核党务工作上,从注重参量指标向注重根本性指标转变,努力培养既熟悉党务、又懂经济与教学科研的复合型干部,使他们增强总揽全局工作的能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繁荣和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因此,衡量和检验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时,党组织又有着与行政组织、经济组织不同的特性。党组织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建党原则办事。党建工作在效果的表现形式上往往具有间接性、潜在性等特点。因此,评估和检验党建工作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准,又要坚持党章规定的标准,从制度上、思想上、观念上确立起党务工作者真正值得不懈追求的目标。衡量党务工作者的实绩,既要注重搞了多少党务活动、做了多少次思想政治工作、开了多少次民主生活会、发展了多少党员、上了多少次党课等参量指标,更要注重考察他们在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表现与实绩及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培养“四有”新人等方面带有根本性的指标。在实施党提出的宏伟目标及各项任务的进程中。高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为了把高校办得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的需要,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加大力度。加重分量,自主创新。因此,高校党务干部接触的也就不能只局限于党务工作,这就需要加速培养、建设一支既懂党务又懂经济与教学科研的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要实行干部的换岗交流制度,尽量减少“一贯制”与“固定制”;要加强党务干部的培训。使所有党务干部都能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与规律、现代科技知识等;要提高党务干部的“参与度”。用制度保证高校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以确保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使高校党组织真正总揽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全局,成为领导高校的政治核心。

五、要从只注重加强对党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转变,使党务干部更加敬业爱岗,热爱党务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过去我们党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广大党务干部的自身觉悟,在要求高、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浪潮呼唤着党务干部“下海”,往管钱、管物、管人的“实惠”部门和岗位挤。“下海”后的实惠和掌握人、财、物的显赫地位引发了党务干部对党务工作的不安心,不热心;社会分配的不公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也造成了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之间在经济利益与生活待遇方面的落差逐渐加大。由于种种原因,党务工作增加了难度。而这项工作又往往不被人理解。解决上述种种导致党务干部心理失衡的问题,单靠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奏效。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既要重视加强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全局观念、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又要对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生老病死等给予热情关照,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在晋职晋薪、学习工作、福利待遇等方面要与行政、业务干部同等对待。建立起提倡奉献精神与实行物质鼓励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里。努力营造一个“当党务干部无尚光荣,当党务干部大有可为”的氛围,使他们受到震动、启迪和鼓舞。这样才能使他们尽其所能,献其所智,一心一意、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党务工作。

历史和现实昭示,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意义深远,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辱使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永葆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4).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3]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0.

[4]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J].中国高等教育,1998,(10):2.

责任编辑刘金旭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党务党组织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清华党组织公开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