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形成良好学习动机

2009-10-20 04:28王兵虎
关键词:应用意识学习动机小学数学

王兵虎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计算;应用意识;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9-0064-0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深入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和创造性地加工设计,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学生有了应用的需要,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下面结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一简要评议。

一、情境诱导,以便学生产生数学应用欲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如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调动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吧。课件播放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后,我说:你喜欢一休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进一步引导:一休是个聪明的孩子,今天,他要和最聪明的同学交朋友,你敢挑战吗?我接着又说:为了改善一些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现在迫切需要建设一座希望小学。在建设过程中,一休有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这些问题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有关。

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了竞争意识,唤起了学生的爱心,感到建设希望小学很有必要,为自己也能用数学知识出一把力而非常高兴,于是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良好的学习动机就形成了。

二、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善于钻研和组织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补充或调整,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力求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希望小学计划招收450名学生。根据办学标准,学生人均占地面积至少要达到26平方米。请你根据下面几块土地的情况,选择一块土地建学校。

①平行四边形土地。底长130米,高90米,单价是每平方米20元。②梯形土地。上底78米,下底80米,高150米,单价是每平方米16元。③三角形土地。底长156米,高150米,单价是每平方米14元。

通过这样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这些知识,就不能正确计算这些土地的面积。而在购买土地时,不但要考虑形状和面积,还要考虑土地的价格和使用价值。这就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而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首先就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同时,学生在分析和计算中也提高了知识应用的技能。

三、拓展课后调查,使学生体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事事离不开数学,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

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教学结束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多边形的知识,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产生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责任编辑 高洁】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学习动机小学数学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