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作文教学新模式初探

2009-11-03 06:02曾佐希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交流作文

曾佐希

在新课标背景下,作文课如何上?如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如何创新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新课标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理论依据,积极探索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训练新模式。

一、自由作文,放飞思维

自由作文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维,愉快表达。自由作文,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写作内容、自定主题、自定题目、自选文体作文。目的是发扬“文以载道”的传统,发挥“诗言志”的功能,让学生借助作文尽情说出心中的感受,“我手写我心”。教师以此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找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通过自由作文的讲评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期增强学生作文信心,使学生放胆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一般来说,自由作文由学生在课余完成,一周至少一篇,范围、文体、字数全开放。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只要学生明白自己在写什么,写出来了就行。

当然,在高三,由于课时紧,任务重,可以附加一些限制性的自由作文。即教师有目的地训练某方面的能力,训练某方面的内容,指定范围自由作文。这就是所谓的半自由作文。

二、探究作文。开启合作研究之门

探究作文可以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核心。新课标的核心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认为,自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自己主动学习和有自己的思考、认识。合作更多的是分工,分工查资料,分工学习,通过交流互相弥补互相促进。探究就是会思考,在众多的材料中学会取舍,筛去谎言明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点和自主有交叉,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探究作文,就是带有探究性质的作文。具体来讲,探究作文有两种形式,一种即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由指导教师给出探究方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形成探究文章;另一种即语文科根据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探究点,让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探究文章。可以说,这种形式可以伴随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比如讲散文,可以让学生对比研究不同散文家的风格,探究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讲小说,可以让学生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探究细节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灵;讲文言,可以让学生去深入了解作者,探究不同的句式的不同译法……这些探究,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作家的,也可以是不同作家之间的,总之,与语文相关的点都可形成探究。

探究作文两周或一月一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命一些探究性题目,让学生课余选择完成。如“景物描写在散文和小说中的作用”“爱与恨——古诗中的怨妇心理初探”等等。一次命多个探究题目,分组完成。小组内写相同的题目,资料可以分工查找,可以共享,文章则独立完成。

三、活动作文,让生活触发更多灵感,让兴趣、快乐相伴成长

活动作文是新课标的一个特色,活动中学习,活动中作文,让兴趣、快乐永远与成长相伴。活动作文大体有两种:一是课外活动,课内展示,这种形式称之为体验作文可能更合适。体验作文主要通过某一主题方面的体验活动,触发灵感。激情作文。比如“感知自然…‘体验亲情”等;一是课堂活动,比如某一方面能力训练的片段式活动作文。教师训练某一方面的能力,师生互动交流完成。第一种形式主要是生生合作,强调生活体验。让生活触发更多灵感;第二种形式主要是师生互动,强调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更美的思想火花,在激起写作兴趣的同时快乐作文。

课外体验活动作文的开展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往往同阅读、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周期比较长,一般一周至一个月为一个活动周期。教师设计好流程,布置好总的任务。导演好最后的展示;学生则根据教师意图,分工合作,去体验,去感知,去思考,去创作,最后展示成果。

课堂活动作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班的情况适时操作,一节课训练一个点,一周或双周一次。

四、限制作文,向时间要成绩

限制作文即时间限制,当场命题,课堂40分钟完成。有人肯定会质疑,自主创作能力养成,怎么也有这些应试的东西呢?这些不尽是为了应试。课堂限制训练是一种成形训练,前面所讲的自由作文、探究作文、活动作文,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限制作文,则是加强教师主导性,让学生在规范之中寻找快乐,在高分之中获得成就感,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写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主体能动性。

话说回来,中学作文课题研究不是空对空,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高考不取消,作文就要应试,应试作文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限制作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试想,一个学生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那60分钟呢?他就更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还可以保证其他试题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限制作文一般是一周或两周一次。训练前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题目,课堂限时完成。

在训练内容上,限制作文有几个训练系列:

模仿作文训练系列高一两学期借助必修1~5,对各种文体进行借鉴模仿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

高考作文训练系列高二第一学期用10~14周时间对历届高考作文进行演练,高三第一学期用5周时间对当年高考作文进行演练。让学生了解高考如何考,知道高分作文什么样,看看别人如何写,明了自己如何应试。

文体规范训练系列高二第一学期用10~14周时间对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进行训练,使学生对各种文体了然于胸,做到高考符合文体要求。

考点训练系列高二或高三第二学期用10周左右的时间对人的自我类、人与家庭类、人与学校类、人与人类、人与社会文化生活类、人与自然类等考点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高考考点的多样性。

审题及题型训练系列高三第一学期用6周时间对不同形式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进行训练,特别是从审题上进行训练。

练字行动每次限制作文,不够800字的多写一篇,字欠工整的重抄一遍,偏离题的重写一遍。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时间限有时也能工整书写。

五、拓展阅读,扩大的不仅仅是视野

拓展阅读即拓展思维空间,扩大视野的课外阅读,它包括学生的课外自由阅读。为了让时间发挥出最大的能效比,我们对阅读采取了限制,即主题阅读和专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定下一个主题,让学生去找与这个主题有关的文章来阅读,能找到名家美文最好,如“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专题阅读则是针对一些内容设专题进行阅读,可以是某个作家的专题,如“走近三毛”,也可以是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如“奥运明星”,主要是对热点问题、热门话题等进行延伸阅读,展示讨论。

在拓展阅读中,图书馆可以承担起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图书馆的图书和相关功能,可以让学生受到更有益的熏陶,获得更大的自主创作的活动空间。

六、交流展示,智慧在思维碰撞中生发

交流展示主要是对自由作文、探究作文、体验作文和拓展阅读进行交流展示。课余的文章和阅读心得如果不处理,学生会感到没劲。为了调动大家阅读、写作的积极性,隔周对自由作文和拓展阅读进行交流,分小组轮流主持。自由作文主要从拟题、精彩片段、美文三方面进行展示,拓展阅读则是根据内容而定。探究作文和体验作文在结束前半周或一周由小组统一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一到三篇,班里集中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做得好的自然是博得阵阵掌声,此时,展示会成了擂台竞技会,一时喝彩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学生从中学到的,感悟到的,也许不止一个题目一篇文章那么简单。

七、评改,师生都动起来

作文评改师生互动。每次作文,作者于文后写写作感受、心得,同学写评语(文章的优点、弱点、改进的方法及读后的心得启示)。教师讲评则采用面批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形式。面批着眼于个性,课堂讲评立足于共性,但两者有一条是一致的,就是信心的建立。

八、投稿,激发写作热情

写作热情投稿升温。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向报纸杂志投稿。通过获奖、发表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篇文章获奖或发表,收获快乐,享受成功,得到激励的,可能不仅仅是写作者和教师。

猜你喜欢
新课标交流作文
如此交流,太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