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开展“活动作文”的探讨

2009-11-03 06:02范明华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作文课活动课作文

范明华

活动作文课,指通过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与作文相关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近两年我们学校一些年轻老师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开展了《感悟亲情》《体验乡情》《感悟真情细节描写》《衣食住行话茂名》《感悟爱国诗》等一系列写作活动,这引起了广大老师的兴趣。笔者深有感触,就此作一点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活动作文课提出的背景

1“误尽苍生是语文”,传统语文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自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发布以来,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了根本上的变革。

2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这种课型单一,以“师道尊严”为前提条件的教学模式,把生气勃勃、充满灵气的学生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条框框之内,搞得作文课堂教学没有活力,没有生气。

3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出范文,学生机械模仿,常常导致学生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文章材料雷同,内容千篇一律。

二、活动作文课提出的意义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讲得多、讲得深、讲得透,可那是老师的东西呀,学生不能老是食这种嚼过的甘蔗吧!常常老师还没讲完。学生早已兴味索然了。活动作文中,由老师的独角戏变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课堂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社会。感悟社会人生。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倾诉。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2激发了学生写作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从人的成长出发,人的需要有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种。从作文教学来看,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写作的需要。以前的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是被迫的,他的感情态度得不到重视,而活动作文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变以前的学生单纯的写变为演——议——说——写,即使最差的学生,可以在这样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地说唱演写,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还有什么不能激起他写作的动机呢?

3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原来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的写作知识仅仅来自有限的课堂讲解。而活动作文中,采取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写作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必然要在课外做许多准备工作,如课前搜集资料,比较分析;课中小组讨论,积极发言;最后交流展示,提升写作水平。通过活动,学生既积累了知识,锻炼了听说读各种能力,又有效地提升了写作水平。

4大力培养学生个性

原来的教学模式。常常只有教师严肃的指导、生硬的评语,而活动作文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更多的是学生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去,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动笔,这样的个性和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三、活动作文课的模式

1课前准备

每次活动前,老师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讲解相关知识,然后让科代表按同学们的情况分组,各小组再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

2课堂活动

(1)老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讲明活动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然后按照准备好的各个环节充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握好课堂节奏,作好学生发言的点评,以鼓励为主,切忌出现伤害学生自尊的话。

(2)接下来,让学生课堂写作,统一时间完成。

(3)然后老师讲明要求,学生自评或者互评。小组推荐精彩题目、段落、文章进行展示。

3老师总结

将学生评的作文中选出优良差各等级的文章,比较分析本次作文好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他们提出今后要注意的事项和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四、活动作文的误区

1计划的周密详细不够

有的活动课为活动而活动,不注意教材前后的连续性与系统性。比如粤教版,完全可以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老师这样设计活动课:感悟系列——感悟亲情、感悟友情、感悟乡情;描写系列——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记叙系列——记叙的生动、记叙的具体、记叙的结构、记叙的开头结尾、记叙的情节安排;议论系列__议论的观点、议论的材料、议论的结构、议论的论证方法;话题作文系列,材料作文系列,命题作文系列等等。高中三年可就这些作一个系统安排。

2跟基本功训练结合不够

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不注意传统作文知识的讲授,完全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活动的确生动有趣,但必须明确活动不能代替一切,写作才是最后的归宿。尤其是拟题、立意、构思、仿句、拓展、文体、章法、选材等基本功必须加强,做到讲练结合,一个都不能少。

3教学目的的统一性不够

活动作文课把传统的作文讲授课转换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学生可以唱歌、跳舞、表演剧本(不是每节课如此),课堂寓严肃的知识讲授于形象活动之中。但必须将各个板块统一起来,服从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比如,有的活动课,让学生感悟了岳飞、陆游、辛弃疾的词,本来内容安排、学生的表现也不错,其实只要在这节课中贯穿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就行了。可老师偏偏没点,所以各环节缺乏必要的联系,整节课显得零散。

4活动的深广度不够

有的活动课缺乏思想的深刻性,把作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活动作文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就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在平常的教学材料中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意义。比如,我们交给了学生细节描写是什么。还要多加追问。怎样写。并将不同层次的文段交给学生,比较分析怎样做到细腻,怎样做到动情,还可以与其他描写加以比较。这样,就拓展了活动的深广度。

5教师的主导性不够

新课标规定“教师是写作活动的主导,学生是写作活动的主体”,教师让学生充分活动,但必须操控全局。有的活动课全部交给学生组织,教师只在最后稍加点评,而学生的组织、点评等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6教师指导的细致性不够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尽量创造宽容、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细枝末节,加以恰当点评,善加鼓励。不能主观臆断,唯我独尊,把教学课堂又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7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够

我们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点评中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激励。须知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扬,可能就让学生沉寂的内心燃起熊熊烈火,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在活动作文中。教师勇敢地赞扬你的学生吧!让这些话经常溜在你的嘴边:你真棒!你真有个性!你与众不同!你再加把劲,就更成功!

如果我们的教师经常这样做,更多的学生就会加入到热爱你的活动课堂中来,跟你一起思考,一起探究,一起疯狂!那你的语文教学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不用教”啦!

(参考资料:让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活动作文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猜你喜欢
作文课活动课作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