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概述

2009-11-03 06:02本刊编辑部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题新课标创作

本刊编辑部

“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是广东茂名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是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新模式研究的重点实验课题,由广东茂名第一中学曾佐希老师具体负责实施。课题组于2006年10月成立,至2007年8月为可行性探索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是实验研究阶段。2008年由茂名市教育局批准立项。2008年9月~2009年6月是局部推广研究阶段。2009年8月结题,为期三年。

一、课题的界定“自主”是指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原创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自己主动和有自己的思考、认识。“创作”即创造作品,是指不抄袭,不宿构,创造出有自己思想的作品。“创作”看起来是“自主”的活动,其实“创作”与“自主”并不重复,并不矛盾。“创作”有主动的、发自性灵的;也有被动的、听命交差的。“创作”前刻意加上“自主”,意在强调,本课题不只是要让学生会应试,还能使其从内心深处热爱作文,创造出发自性灵的作品。“养成”即培育使长成,就是通过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有关写作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2写作主体生命、思想的激发。曾佐希《玩的就是心跳——作文与心育》(《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11B期)提出的文、人并重的作文教学新理念。3写作训练的整体性理念。曾佐希《作文整合论》(《新作文·中学教学》2003年第7期)提出的作文训练整合理念。

三、选题意义1实践《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借助课题研究,起到实施新课标的先锋示范作用。2全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迫切需要“突围”,需要新理念、新方法、新突破。“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农村和城市、普通和重点学校)的、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解决方案。3作文教学指导“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摸索出实用高效的作文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4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研究思路“自主创作能力养成研究”课题通过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以期达到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目的。同时,借课题研究来提高自身水平,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课题实验研究遵循的原则:1主体参与原则;2有序训练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激励评价原则。

五、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2提高学生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书写等基本能力,及对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4提高思想品味,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探索出一套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和能力的具体做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构建适应语文新课标的作文训练新体系,研究作文教学的新模式。2研究怎样激发、树立、巩固学生作文的兴趣,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在合乎作文规范的基础上,怎样充分展示创造个性。作文内容有物有序,表达清楚通顺,书写工整规范。4探索探究作文之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研究“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

七、技术路线1依据新课标,根据新教材,制订课题实验各年级的操作方案,制订各年级作文能力同步指导与分解训练的序列表,建立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体系,构建高效化、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2加强课题组内的技术指导和沟通联系,定期集体备课,探讨实验有关问题。3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参考全国各地在作文教学中的相关经验。4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5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取经学习。6通过论文、讲座、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推广经验,扩大影响。

八、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1实践《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初步形成体现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创作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表达的作文教学新模式,起到实施新课标的先锋示范作用。2建立科学的作文素质同步指导与分解训练体系,促进传统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3注重写作主体生命、思想的激发,突出学生主体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4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猜你喜欢
课题新课标创作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一墙之隔》创作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创作随笔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