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创作能力的养成初探

2009-11-03 06:02陈丽彤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情感

陈丽彤

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实在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可是,我们的教育却违背了“三主论”的精髓“主体者”的“主动”。教师的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领导。由于教师过分主动,压抑了“主体者”的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沉睡在四周禁闭的“铁屋子”里。他们中间,虽有几篇好作文,但总体情况不能令人满意。要么人云亦云,缺少自我;要么内容空洞,胡编乱造;要么词汇贫乏,错别字连篇。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境地依然尴尬。

而自主创作能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片艳阳天,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人事的情感、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才能真正抒写出来。每4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自然就有许多创新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出现。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作文源于生活。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的确,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头。学生写作文感到“无米可炊”,其实是对自然、对生活没有发现,没有留心。寻找生活的源头,才会找到真实的活水。

首先,只有用心观察,才会有所发现。因此,要学生写出自主创新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过程,让他们以饱满的情感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与周围人沟通,重新认识身边的人,如亲人、朋友、同学……充分放松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以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其次,只有有话想说,才会有创作。有了良好的引导,学校、家庭、社会纷繁场景就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荡起一圈圈涟漪,于是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学生也只有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情之所感”自然地表达出来,才能促动写作的心弦,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最后,老师也要注意课后看似无意的引导。随时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和感受美,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乐趣,培养写作兴趣。

例如有一天晚上,正当我走进教室,几声“春雷”震天响,安静的教室立刻骚动起来,学生纷纷往教室外看,只见夜空出现了朵朵绚丽的焰火。学生又惊又喜,想看,却又怕我批评。我便微笑着因势利导:“想看就看吧,看就要看仔细些,听就要听细致点。如果有感受,就写一篇关于今晚的所见所闻的作文,明天给我看看。”我在这里没有作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学生有“自由”之感。学生很兴奋,纷纷抬头观望。同桌间还低声讨论。第二天过半学生交了作文,很出乎我的意料——写得特别好:内容真实,观察多角度,想象力丰富,最重要的是感情的抒发很真挚。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创新的灵魂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引导。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好各异,但总的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学生的自主作文就是在这六种情绪的激发下创作出来的。老师如果在课堂作文的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篇动人的文章。

1感受生活,积淀情感没有生活的人,大多是冷漠无情的。高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显得比较单调,因而情感也比较贫乏,需要我们课前课后有意无意地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与上面内容大致相同,略)

2以情动情,情更炽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真挚的情感。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恰当引导,通过自身情感的渲染,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如在写话题“亲情”时,笔者讲述了两件关于父母的小事,情到深处,泪水潸然而下。学生感于此情,纷纷回想自己的父母,“情动而辞发”,下笔一气呵成。

3课外阅读,丰富情感对生活的关注,对情感的培养,还要注意多读文学作品,从名家名著中感受作家的情感和体验,补充自己生活的匮乏和不足,使自己情感敏锐而丰富,成为“多情善感”的能手,情感一旦需要就会汹涌澎湃、奔涌不息,汇成情感的大海。大海有了,“无风三尺浪”,焉有情感贫乏之说?作起文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的翅膀

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构建与培养”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初中阶段发展最快,总体水平偏低,到高中阶段速度有所下降,高二年级降到最低水平,高三虽有回升,但仍没有超过初中水平。因此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多向思维的培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歌德曾风趣地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纸背面的话就是指思维。将发散思维引入作文教学,能取得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它要求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和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所谓“发散”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暴露已知与求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差别的一种思维。即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且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见解的思路。

如何培养这种发散思维呢?

1引导学生勤于思索三个问题“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nw)”。面对同一个题目,思考这三个问题。可以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立意自然深刻了。如“挑战”

这个题目。从这三个角度思考,可以有以下这些立意:“挑战是第一个敢吃螃蟹者的宣言(what)”,“挑战,为了心不再软弱(why)”,“挑战让我们用怀疑的眼光去创造奇迹(how)”,“挑战需要凤凰涅槃的勇气(what)”……

2运用辩证法看问题,这是“发散”的关键对于认识事物,不仅要敢于质疑,而且要善于辩证分析,从矛盾中发问求解。如“一叶落知天下秋”这个题目,肯定“一叶落知天下秋”,立意太庸,属于二流观点。否定“一叶落知天下秋”,观点失之偏颇,得分自然不高。可见,不能运用辩证法去分析,文章立意就显得太过平常。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发散”的手段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丰富的联想能诱发创新意识且驱动创新思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散借助于想象,试将一个事物的特征转嫁给与之相似的事物,创造新的形象,或在幻想与现实之间,自由翱翔,力求把幻想变成现实。想象具有加重、联合、唤起和合并的能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学生作文要打破思维定势,成为突破传统模式的充满灵性的活力佳作。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运用分散的多向思维,与众不同的东西就出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为什么大都喜欢,不仅因为语言优美,更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写出了自己在特定情况下的独特感受。

四、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创新的拐杖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是说写作文是因为有表达喜、怒、哀、乐的欲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有情感的文章才能感染人。但情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创设出身经其事,心在其中的情境,则学生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主观思维的大脑兴奋起来而情动辞发。

1现身说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的生活、情感、精神世界、价值观总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老师现身说法谈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来。比如在以“喜好”为话题的写作中,老师先谈自己的喜好,由喜欢的玩具运动、音乐电影、作品作家到抽象的某种精神。学生自有他们的喜好,自然滔滔不绝于耳,然后再问他们讨厌什么,为什么讨厌,这样对比,思路打开了,情感激活了,学生兴趣来了,洋洋洒洒的自会下笔千言。

2模拟情境法学生不喜欢离自己太远的东西,当教学中老师所讲内容与他们的距离较远时,学生的精神也就脱离课堂神游太空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时,把要写的作文材料或题目放到班中学生身上,模拟出一个情境来,学生的兴趣立刻就来了,感受也多了,情感的闸门一打开,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如让学生看作文题目之前,老师让大家设想:暑假你到电影院打暑期工,负责里面的食品推销,但生意不好,你怎么办?让学生先讨论讨论,然后再给出作文材料。“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场内的食品推销,可生意不好。他想:向每个买票的人送一包花生,以吸引观众,结果大获成功。观众进场吃了花生后,觉得口渴,又带动了饮料生意。饮料生意也越做越好。根据与老板的约定,他分得了利润的一半,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样一举例,学生不管是兴趣,还是感悟都大大提高。

3工具辅助法“情者文之经”,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更主要的是把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以“石头”为话题的写作中,为了创设情境,上课带来一块辅助性石头(不能太小),往讲台上随便一放,学生的联想就多了。砸在脚上是痛,铺在路上是福,横在路上是祸,《石头记》里是怨,贾平凹的《丑石》是美,然后播放形态各异的石头,放在不同位置的石头,学生自然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情感,有感而发,文章自然有了个人独特的见解而言之有物。

总之,作文教学的情境创设要做到新颖灵活,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增强刺激的新异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在不经意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去思考生活,去感悟“真情”。中国作文教学改革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作文教学虽然仍是以应试作文为主,但大家都有了共同的认识:都注意到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培养其创新的精神与意识,张扬其个性;写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开放,以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今天谈的自主创作能力的养成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希望作文教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章]

1《语文课程标准》

2《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程红兵《中学语文》

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www.ruiwen.com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