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健康及其经营的思考

2010-02-12 15:29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林分林业病虫害

王 冬 米



关于森林健康及其经营的思考

王 冬 米

(浙江省台州市林业局 318000)

森林健康是森林经营的一种新理念,也是新时期森林经营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森林健康的概念、内涵和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质,分析了国内外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践,探讨了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与方法。

森林健康;森林健康经营;森林生态系统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对森林生态系统理解的深入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凸显,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森林的作用,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许多森林出现了衰退问题,其抗逆能力及其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影响了森林多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从而人们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森林资源的经营及其价值的实现不应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森林健康经营的思想应运而生,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践也随之而行。

1 森林健康的概念与实质

1.1森林健康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森林健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并给出了多个定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狭义的森林健康,沿用美国早期森林健康的内容,主要针对林分自身的健康生长与发育,强调森林无病虫害和火灾威胁;另一类可称为广义的森林健康,主要针对区域及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资源既能满足人类合理的需要,又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健康发育。笔者认为,森林与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复合的系统,森林健康不能仅从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上思考,还要分析森林作为一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并考虑森林健康的价值取向,即针对社会对其需求而言。森林健康要满足森林生态系统和社会两个层面的需要。森林健康宜从组成森林物种的健康、森林群落的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森林对区域环境和社会贡献能力的健康、森林经营活动的健康等五个层面去分析〔1〕。因此,广义的森林健康更符合森林的属性特征,更有利于指导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目前我国在森林健康方面的探索研究多趋向于广义的森林健康 。

综合国内森林健康的实践以及国内外森林健康的研究,所谓森林健康应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良好状态,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和目标。

1.2森林健康的内涵与特征

森林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除森林植物外,还存在森林动物(昆虫)、真菌、细菌等。森林健康理论认为:“一个理想的健康森林应该是在这样的森林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在或将来森林资源的目标”〔2〕。换言之,健康森林不会因病虫害等生物因素,或林火、空气污染等非生物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灾害,这些因素不会威胁到森林的正常生长,也不能构成对现在和将来森林资源的威胁。在健康森林中,可以允许病虫害、濒死木和枯立木的存在,然而它们都只在一个较低的阈值上。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健康森林的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结构的稳定性是有益的。对森林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也不能单从外界因素(病虫害、火灾、大气等)对森林的为害程度而定,而更应从森林自身健康要素(抗御力)来衡量。因此,森林健康的内涵就是森林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对于人类有限的活动的影响和其他有限的自然灾害是能够承受,或者可自然恢复的。

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生态功能最优化、最大化(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固碳减排、景观效果等);(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森林各演替阶段有足够的物理环境因子、生物资源和食物链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3) 森林生态系统各因子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性;(4)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和受到多种干扰后的可恢复性(弹性),能够从有限的干扰和胁迫因素中自然恢复;(5)较高的森林生产力和生物量;(6)较高的循环经济价值;(7)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身心愉悦的要求。

1.3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质

森林健康经营从最通俗的意义上理解,就是让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森林通过一定措施逐步恢复健康,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质就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恢复和经营森林,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使森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以维持其良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能最大、最充分地持续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满足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功能的需求。

2 国内外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践

全球出现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后,人们出于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关心,使得森林经营逐步从以往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并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进而提出了森林健康的理论,并开始实践。

2.1 国外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践

“森林健康”是西方国家针对人工造林林分结构单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弱等首先提出来的,是20世纪后期指导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森林有害生物治理的一种全新的理念。

德国在20世纪7O年代末期,当发现占国土面积1/3的森林出现生活力衰退状况后,首先提出了森林健康状态的概念〔3〕,并进行了森林健康状态的监测和评价工作〔4〕。该国从1983年开始,在原有的全国森林资源监测网络加入森林健康状态的调查监测和分析评价体系,随后又增加了研究致害因素及森林生态系统反应机制的固定观测样地体系。通过固定样地的长期监测,发现不适当的森林经营措施,空气污染超过了森林的可承受能力,导致森林生长衰退。1986年,这种方法体系的森林健康状态监测计划也在欧洲其他31个国家启动 。结果表明,由于空气污染的原因,大气沉降物引起土壤酸化,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的平衡并造成损失。

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先提出了森林健康理论,最初的动机主要是针对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5〕,将森林病、虫、火等灾害的防治思想上升到森林保健的高度。但随后不久因得到广泛的认同而成为美国林业的核心价值观念。美国在1987年和1992年两次就森林健康问题举行国会听证会。1988年制定了森林健康计划,1993年又提出了12项森林健康目标。这个计划将森林健康融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之中,并贯穿于整个森林资源管理计划全过程。森林健康计划包括疏伐、杜绝林火、死树利用、控制主要森林病虫害流行等内容。根据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森林健康恢复可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的森林健康监测已成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全国建立了森林健康监测系统,监测内容有观察监测(GPS定位技术的航空遥感监测,永久性采样点定期观测)、评价监测和立地生态系统监测〔2〕。目前森林健康经营已在美国上下形成共识并成为森林资源经营中的一条贯穿始终的原则。

澳大利亚也十分重视森林健康理念和实践,该国在2000年~2001年开展的森林健康管理项目,采用GIS、GPS等空间技术,用于森林健康水平和有害生物种群动态的系统监测〔6〕。

加拿大自上个世纪8O年代起,也在森林健康方面进行了非常系统地研究和实践,如对英属哥伦比亚地区的树皮甲虫防治,对吉普赛飞蛾(舞毒蛾)的防治,以及对贯叶连翘、牛眼菊、柳穿鱼、蓟、矢车菊等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

目前森林健康经营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3年,联合国森林论坛和12届世界森林大会都将森林健康作为会议的重要专题,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均对森林健康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正在将森林健康作为本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战略方向。

2.2国内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践

2002年,中国国家林业局与美国林务局正式启动了森林健康合作项目。先后在北京、江西等地建立了9个森林健康项目示范区,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涵盖国有林场区、水源涵养林区、平原林业、名胜风景林区、野生动物保护区、人工林健康、社区林业等多种类型,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项目建设内容也各有侧重,包括人工林建设、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古树保护、生态样地的设立和监测以及对社区进行培训等内容。试点区启动,表明我国森林健康的理论与实践迈出了重要一步。

七年来,我国森林健康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并启动实施了森林健康经营类型的划分,开展了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研究,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森林健康标志的设计、多种形式的宣传和2008年4月“中国森林健康网”的正式开通,森林健康的理念也逐步建立。森林健康经营的国际合作也稳步推进。七年中,中方共有6个森林健康代表团访美,美方也先后10余次组织专家到我国森林健康项目区进行访问交流和指导。2009年5月,我国又在云南召开了林业冰雪灾后恢复与森林健康恢复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美国5名专家和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16名专家和来自TNC等部分NGO组织的代表参会,这对推进我国的森林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我国的森林健康经营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3 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与方法

综合国内外的实践,森林健康经营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和近自然林业理论为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上去努力。

3.1加强森林抚育,优化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与森林健康密切相关。林分结构不合理,导致森林质量下降,林地生境逐渐恶化,地力衰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林分健康状态优于树种单一的林分;林龄结构均衡的林分健康状态优于林龄结构失调的林分。

对大面积的纯林,通过补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培育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特别是对较为集中的马尾松、黑松等针叶纯林,要加大疏针补阔的力度。郁闭度较低的纯林,提倡采取林冠下人工补植。对密度过大的林分,及时进行透光抚育和疏伐。疏伐结合卫生伐,砍伐密林中的衰弱木、病木、干形不好的木材和被压木等,保留大树、健康树、干形好的树,降低林分郁闭度,保留合理的株数密度,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对现有的低效林分,加大抚育改造力度。

通过块状、带状、片状等抚育方式和择伐、更新等措施,促使林分形成多树种的复层异龄的混交林,有利于既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又可不间断持续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2加大封山育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天然林的林分健康状态优于各类人工林,尤其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维护原有天然植被,顺应自然更新,更好地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天然次生林,要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保护原生植被,促进林分自然恢复为地带性原生植被。

封山育林是保存林分生态多样性和树种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也是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最有效的措施。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伐木、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破坏活动,以封为主,封育结合,促进林分植被种类的增多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小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森林应就地对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进行直接、全面的保护。并加强外来物种管理,防止外来物种或者病虫的危害。同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3.3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的预防除治

科学预防和除治林业有害生物。提高检疫技术,完善检疫设施,认真检疫执法,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控制和规范引种,封锁危险性病虫(特别是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等毁灭性病虫)的传播,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选择适宜时机,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安全、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持续地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经营目标允许的水平之下。重视有害生物防治的营林措施,并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的新技术,逐渐推广应用植源性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性信息素,引进天敌昆虫、昆虫转基因及使用方便的生物制剂用于生物防治〔7〕,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对受松材线虫病等危害的林木,应立即全面地清理枯死木,清除病源物和天牛等传播体。

积极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 。划分森林火险等级,对火险等级较高的地区进行可燃物的妥善处理。加强火源管理,进行森林火灾监测,发生森林火灾后及时扑灭。

对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危害的重点区域,探索通过森林健康的经营模式预防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减少灾害的损失。 可配套建设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网,以阻隔、延缓和降低灾害的影响,有效保护目的林分的生态健康。

3.4创新林业耕作制度

充分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原理,开展林—农、林—禽畜等复合经营和林×茶、林×药、林×果、林×苗等高效立体经营。通过混作或林下种养殖,在时间、空间和立地上科学配置,使系统内每个结构成份都能够良好地运行并实现最佳配合,既改善林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长短结合和林木经济加林下经济的双重收入,又能减少病虫害为害,提高林分的综合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广经济林的生态栽培模式。以集成高产栽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复合经营、水土保持、病虫害控制等技术,开展经济林生态栽培模式的可持续经营,形成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稳定健康、经济高效循环。

3.5营造健康森林

新造林和迹地更新应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首选优良的乡土树种,增强树种的适应性,提高阔叶树的比重,并以自然条件下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依据,进行树种的优化组合,营造与自然相近的多类型的混交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要充分珍惜立地潜力,尊重自然力,对于通过封育及人工促进更新能够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

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推行营造林的标准化,禁止炼山和全垦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实施环保型的造林和抚育管护方式,避免不科学的营造林活动对森林健康的影响。

重视营造林中的种苗繁育工作,加强良种壮苗的选育,促进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避免劣种劣苗和种苗品种单一对森林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

森林健康已经成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加强森林健康经营工作,促进健康森林的培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主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森林健康经营,有利于推进森林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有利于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最优的林分、最美的林相和最佳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的抗逆性,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1] 周立江.森林健康内涵及评价指标探讨.四川林业科技,2008,29(1).

[2] 赵良平,叶建仁等.森林健康理论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对美国林业考察与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6(1).

[3] 蔡元才,陈河丽等.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实现在可持续控制.中国森林病虫,2004,4.

[4] De Vries W,Reinds G J et a1.,Intensire monitoring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Europle:Technical Report 1999,Forest Intensive Monitoring Coordinating Institute,Netherlands,1999,173.

[5] 彭祚登,王小平等.北京森林健康经营实践及其借鉴作用.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

[6] 赵良平,潘宏阳等.澳大利亚营造林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给我们的启迪和思考(Ⅱ).中国森林病虫,2001,21(3).

[7] 黄振裕.浅谈福建省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森林病虫通讯,2000,2.

Discussion on Forest health and its Manage

Wang Dongmi

(Taizhou Forestry Bureau,Taizhou 318020,Zhejiang China)

Forest health was an aim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new period.In this study,the concept,connotation of the forest health and the substance of the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The practices of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were analysed.The ways and methods of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werw also explored.

Forest health,Forest health management,Forest ecosystem

S718.55+6

B

1004-7743(2010)03-0011-05

2010-05-26

猜你喜欢
林分林业病虫害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land produces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