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探讨

2010-02-12 15:29周欣佩王家福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水系流域山东省

周欣佩 王家福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探讨

周欣佩 王家福

(山东省林业局 250326)

通过对山东省水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水系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建设布局、建设内容和目标,最后分析了工程实施带来的多种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效益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水系发育比较完整,流域面积广阔。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对于加快推进山东生态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完成南水北调、胶东输水等重大水利工程,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山东省水系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水系现状

山东省地形复杂,雨量集中,流域面积较大,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水系以河流水系为主,主要有黄河、淮河、海河、京杭运河、马颊河、徒骇河、沂河、沭河、潍河、小清河、大汶河、东鱼河、大沽河、万福河、泗河、胶莱河、洙赵新河、五龙河等。全省湖泊主要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全省大中小型水库共5589座,总库容155.0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81.1亿立方米。

山东省水系按全国流域分区可分为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三大流域,按全省流域分区可分为海河流域、大汶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南四湖流域、沂沭河流域、潍河大沽河流域和半岛水系流域等7个流域。

1.2 存在问题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状况不平衡,水系生态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水系绿化工程区整体绿化率偏低。山东省水系绿化工程区土地总面积11553867.5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5%,涉及全省所有县(市、区)。其中,林地面积3076540.1公顷,占水系绿化工程区土地总面积的26.6%,森林覆盖率23.2%,水系整体绿化率偏低,生态服务功能不高。

另外,还存在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1.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仅为60%)、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滞后(湿地保护率仅为40%)、地下水超采严重等突出问题。

2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基本思路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以全省范围内主要河流水源地、沿河两侧和流域汇水区及湖、库汇水区,沿海、沿省界线,南水北调、胶东输水等重点调水工程沿线内每侧宽度不少于5公里的区域内(如5公里范围内遇到山丘,则延伸至第一层山脊线),开展大范围的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水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系沿线破损山体治理、水系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进行水系流域的绿化、净化、美化,促进水系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逐步建立起牢固、稳定、完善的水系生态防护体系,以保障水系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1 建设布局

总体建设布局为以海河流域、大汶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南四湖流域、沂沭河流域、潍河大沽河流域和半岛水系流域等7个汇水区域为重点,进行“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生态建设。

“四带”,即南水北调干线生态保护带、胶东输水干线生态保护带、黄河生态保护带和省内重要河流生态保护带,将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带,实现保水质安全、保水系生态的目标。

“三区”,即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区、胶东半岛水源涵养区和沂蒙山区水土保持区,将采用生物、生态补水和调水等工程措施,加强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蓄水拦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水源,最大限度增加植被覆盖和湿地生态恢复面积,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提高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两湖”,即环南四湖沿湖生态保护和环东平湖沿湖生态保护,在湖泊周围建立大型生态防护带,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严格控制企业排污入湖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安全,改善周边生态。

“一环”,即沿海、沿省界线环绕齐鲁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沿海生态保护带,抵御自然灾害,保障生态安全;建设沿省界线生态保护带,改善省界生态环境,提升省界地域生态水平。

2.2 建设内容与目标

在未来5至10年时间里,重点实施以下“六大工程”措施:

(1)水系造林绿化工程

在南水北调干线、胶东输水干线、主要河流沿线每侧5公里范围内和湖泊、湿地、水库周围5公里范围内,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与纵深方向的城乡各类绿地有机结合,形成带状绿色生态廊道。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尤其是水系岸线的绿化,应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性原则和景观性原则,注重水系绿化带的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的综合发挥,构建一个物种多样、群落类型丰富、生态防护和景观效果俱佳的功能健全的复合水系生态系统。推荐的林带宽度如下:干线河流每侧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150米,有条件的可进一步加宽;长度在30公里以上的河流每侧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50米,普通河流和渠道每侧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30米;主要湖泊和大型水库周围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500米;中型水库周围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200米;小型水库周围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30米。

若工程区为平原,还要规划建设纵横交错的、遍布农田的网、带、片有机结合的、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农田林网的配置形式宜采用主林带以景观生态型防护林为主,副林带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主,以充分发挥农田林网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建议黄泛平原区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控制面积不大于150亩,山麓平原区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控制面积不大于225亩。

至规划期末,规划完善或新建农田林网3500亩,可新增造林面积1370万亩,使全省范围内沿河(渠)、沿海、沿湖、沿库等主要水系基本实现绿化、美化,水系绿化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3.2%提高到30%,比目前提高6.8个百分点。

(2)水系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在对原有湿地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入湖河流和入湖(库)口生物水质净化、退耕还湿(地)、水禽栖息地修复等工程,实现新(续)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162处,面积2000万亩;实施湿地修复恢复项目22个,修复面积200万亩。湿地生态防护林带的植物配置应遵循湿地植被和生态系统的进化演替规律,模拟自然湿地植物群落,科学合理配置多种植物群落类型,如湿地森林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构成建群种(或优势种)与伴生种共存的自然生态群落,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多方面的功能;注重多层次的滨水绿化,包括岸边垂直绿化、“水上森林”、“水下森林”,并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空间开合变化,形成多样优美的湿地自然景观。至规划期末,湿地保护率可提高到60%,比目前提高20个百分点。

(3)水系水土保持工程

坚持水土保持全面规划,采取农业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综合措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控制水土流失。至规划期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0平方公里,建设大中型拦河坝800座、水利风景区20处,综合治理河道180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00条,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70%,比目前提高10个百分点。

(4)水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一是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主要是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发展户用沼气,支持大中城市郊区重要的水源地等区域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实现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粪便的多样化综合利用;二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三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通过上述三方面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系水质的污染。至规划期末,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6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000处,实现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综合利用,使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50%,比目前提高30个百分点。

(5)水系破损山体治理工程

采取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重点对水系周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破损山体进行治理,以生态植被恢复措施为首选,达到修复山体生态系统、改善景观、美化环境的目的。至规划期末,治理水系周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破损山体400座。

(6)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实施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至规划期末,完成工业点源治理项目650个,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350项,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50%,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

3 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后,至规划期末,预计可新增造林面积1370万亩,森林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3.2%提高到30%。工程的逐步实施,使全省水系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水质得到净化,保障了水系生态安全,水系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水系和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

3.2 社会效益

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景观质量的提高,必将提高区域知名度,促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3.3 经济效益

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后,至规划期末,预计新增干杂果经济林面积105814.8公顷,稳产后平均生产干杂果6000公斤/年·公顷,可生产干杂果品63.5万吨/年,产值达19.1亿元/年;新增用材林34240.8公顷,林网折实面积125164.6公顷,平均蓄积增长量按18立方米/年·公顷,蓄积生长量可达286.9万立方米/年;另外,新建防护林、特用林648431.2公顷,平均蓄积增长量按6立方米/年·公顷,蓄积生长量可达389.1万立方米/年。工程的实施也将改善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省的农业生产软环境,使农业生产得到生态保障,可大大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大。

[1]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08.

[2]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公报.中国绿色时报,2009.06.25.

[3] 山东省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报告.2008.05.

[4] 山东省水系范围林业资源状况调研报告. 2009. 08.

[5] 关于加强全省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

S731.1

B

1004-7743(2010)03-0034-04

2010-02-11

猜你喜欢
水系流域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压油沟小流域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沙颍河流域管理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