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村庄绿化发展建设对策

2010-02-12 15:29朱仕俊朱锦忠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义乌市绿化村庄

朱仕俊 朱锦忠



义乌市村庄绿化发展建设对策

朱仕俊1朱锦忠2

(1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322000 ;2 浙江省义乌市林业种苗管理站)

村庄绿化是森林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义乌市村庄绿化的现状和建设经验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村庄绿化建设模式,以及广泛宣传、注重设计、强化施工监管、加强绿化成果的管护等村庄绿化发展建设的对策,为村庄绿化进一步实施和改进提供借鉴。

义乌市;村庄绿化;对策

绿化、美化村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民生工程。如何在新时期建设高质量的村庄绿化,保障森林浙江建设的稳步推进,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区域概况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属丘陵地区,全市低中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面积比例为23.5:34.4:18.4:23.7。义乌市森林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经济林等。义乌市土地面积1658190亩,其中林地面积85894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80%。全市森林覆盖率49.85%。

2 村庄绿化现状

以创建浙江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2007年义乌市制定了《关于实施绿色村庄工程、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从2008年至2010年,通过3年时间实施“以乔木为主、以片林为主”的绿色村庄工程,争取使全市农村基本完成新一轮绿化任务。绿色村庄工程自2008年实施以来,全市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领导重视,政策配套,进展比较顺利。去年完成总投资2000万元左右,建成绿化面积3000多亩,完成了233个村的绿色村庄工程建设,占全市应建设村庄的41%。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302个义乌市级绿化示范村、1991户义乌市级村庄绿化示范户、67个金华市级绿化示范村、3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网络。去年8月,义乌市作为浙江省惟一“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申报单位”,通过了省绿化委员会预检。

3 村庄绿化存在的问题

(1)平原村绿化滞后于山区村绿化

近年来,义乌市封山育林成效明显,山区村庄森林郁郁葱葱,平原村庄绿化覆盖率却相对很低,在平原地区成片的森林板块较少,山区平原落差明显。

(2)村庄绿化结构不合理

目前,义乌市很多村庄绿化效仿城区园林式绿化模式,过于注重城市化的园林美,盲目追求档次和绿化量,使得村庄绿化存在着硬质铺装多、草皮灌木多、亭阁牌坊多、乔木数量少的现象。

(3)规划设计缺乏生态景观理念

村庄绿化设计应依据村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结合村民的生活客观需求,设计科学美观的环境绿化景观。然而义乌市有些村庄绿化设计没有与村庄总体规划相结合,没有考虑村庄今后的发展,导致绿化成效甚微。如过于注重进村路和主街道绿化,忽视四旁植树;注重建成区的绿化,忽视农村周边宜林荒山的绿化和农田林网的改造。

(4)绿化施工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村庄的绿化施工质量缺乏监督管理,造成种植的苗木成活率低,或不符设计要求。如有的村庄在平整场地时,不顾原有场地是乱石或垃圾,只填一层薄土,导致树木种植后根部的水分供应不上,种植的苗木成活率偏低。施工单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员看不懂图纸,种植与设计产生偏差;甚至偷工减料种植部分规格不符设计要求的苗木,或价格低廉生长状况不好的苗木;部分村庄绿化存在转包现象,也对施工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绿化建设用地存在限制

村庄绿化建设需要使用一定的土地资源,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土地协调困难等矛盾,有的镇(街)、村农村基层领导对农村绿化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畏难思想,普遍存在等待上级来帮助绿化,缺乏推进村庄绿化的有效措施,导致村庄绿化进展不快。

4 村庄绿化建设模式

村庄绿化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将环村风景林和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放在首位,大力构筑村庄森林生态屏障。规划按照《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义乌市绿色村庄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等积极植树造林,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使村庄中心村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平方米以上,建成300平方米以上供居民休闲的公共绿地,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

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增加村庄绿量,对村庄宜绿化地段营造景观林、片林、林带、经济林,发展庭园林业经济,建设柿村、大枣村、香柚村等各具特色的绿化示范村,促进森林义乌建设,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环境支撑。

(1)平原村

平原村要以增加绿量为重点,注重环村林建设,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在布局上可以规则式为主,可采用网状、环状、放射状、散点状、大块集中等多种绿地布局方式。绿化类型选择要多样化,不仅要设计公共绿地、庭院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化,而且要对河渠堤绿化、农田林网等进行配置,形成以村庄建成区绿地系统为基础,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辐射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提高四旁绿化、美化水平。树种选择以杜英、紫薇、樟树、乐昌含笑、女贞、桂花等为主。同时,发展以柿、柑橘、枇杷为主的林果产品,积极培育优良乡土品种,提高经济效益。该类型村庄是村庄绿化建设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市域中部平原区域的部分村庄。

(2)山区村

该类型村庄前临道路,背依青山,峰岗连绵。人流物流相对较少,视频率较低,森林背景环境相对较好。应保护建设好村边风景林,同时,搞好四旁绿化,指导和扶持村民在路旁、村旁、宅旁、水旁选种一些木本果树,达到绿化与经济收益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户四旁绿化的积极性,使村庄的绿化与周围山地优美的森林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树种选择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生态防护林、经济林、风景林相结合,以石榴、毛竹、紫薇、银杏、柿、枇杷、樟树、女贞、白玉兰等为主,该类型村庄主要是赤岸、佛堂、上溪、大陈等市域周边山地丘陵部分村庄。

5 村庄绿化发展建设对策

(1)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绿化美化村庄、改善生态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义乌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村庄工程建设,已把它列入了2008年的“十项工作”、“十件实事”。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义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植树节,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绿色村庄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森林生态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意识。从而使绿色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主动参与绿色村庄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要搞好村庄绿化建设工作,领导是关键,要落实好领导任期内绿色村庄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绿化建设用地,层层签订责任状,把绿色村庄工程建设作为考核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3)注重设计,提高工程品质

从村庄绿化的源头设计抓起,聘请兼具园林设计和生态林业理念的高素质设计人员,根据每个村庄的不同特点,与本村新农村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农村目前现状和今后发展,设计各具特色的村庄绿化景观。

(4)创新建设机制,强化施工监管

在村庄绿化整个建设过程中应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强化绿化苗木管理,坚持良种壮苗造林,采用招投标制,全面实行专业公司造林,并推行造管结合的合同制管理。以村镇林业技术人员为主,实施工程监理,监理人员应跟班作业,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林地清理、整地挖穴、栽植、养护等技术环节达到设计要求,坚持按工序验收制度,确保造林质量。

(5)种养结合,注重加强绿化成果的管护

要保证生态绿化的实际效果,植树造林至少要有90%以上的成活率。为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绿化规模较大的村,应委托专业的养护队伍进行养护,使绿化养护市场化;对绿化规模较小的村,可由村民自行养护,举办绿化养护培训班,普及绿化养护知识。对树木进行挂牌,在村宣传栏中进行科普宣传,使广大村民了解各树种的特点、习性、环保功能,让大家都来爱绿、护绿。

(6)树立典型,以奖代补

充分发挥“绿化示范村”的引导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加强领导,通过高起点规划和实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以奖代补”,加强村庄绿化工作的检查评比,检查结果作为“以奖代补”的依据。

S731.7

B

1004-7743(2010)03-0065-03

2010-04-29

猜你喜欢
义乌市绿化村庄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朱屺瞻《绿化都市》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村庄在哪里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