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新论

2010-04-07 08:05郭建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周老癌毒正气

郭建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新论

郭建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周仲瑛;癌毒学说;结毒;流毒;中医理论

全国著名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余载,中医理论造诣很深,精于内科急、难、重症的诊治,匠心独运,疗效显著。周老在10余年前潜心于癌症的中医药治疗,提出一系列关于癌症的中医新认识。周老认为癌邪为患,必挟毒伤人,从“癌毒”论治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有其独到的见解,并详细阐明了癌毒的定义、病因、病机证素及辨证论治等,形成了系统的“癌毒学说”。

周老认为“癌毒”是在内外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明显伤害作用的毒邪,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属于毒邪中的一种。癌毒与毒邪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毒邪致病广泛,可为多种疾病发生的病因,而癌毒仅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病因。作为毒邪中的一种,癌毒具有猛烈性和顽固性,但作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病因,癌毒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致病规律,如癌毒具有暴戾性、隐匿性、难治性、多发性、内损性及很强的依附性等特点。癌毒一旦产生,则迅速生长,不断长大,结聚成块,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正气,损伤脏腑功能,并容易走窜流注他脏。

癌毒侵袭能形成癌症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周老将癌毒的病机概括为“结毒”及“流毒”两种病机特点,“结毒”即形成原发灶,“流毒”即形成转移灶。周老认为“结毒”为癌毒长久不去,蓄积体内,耗散气血,并致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形成,并与之交结,导致癌症的发生(肿瘤的原发灶)。癌毒形成后,易顺气血经络流注至远处脏腑组织,如上至脑髓,内至骨骼,外至皮肤等形成流毒(肿瘤的转移灶)。

周老提出了癌毒“随气血运行而走注弥散,在至虚之处而留着滋生,与相关脏腑亲和而成”的精辟理论,此理论包含三层意义:(1)癌毒“在至虚之处留着滋生”而形成“结毒”;(2)癌毒“随气血运行而走注弥散”而形成“流毒”;(3)不管是“结毒”还是“流毒”,皆为癌毒,都必须与“相关脏腑亲和”而成原发癌灶或转移癌灶,这些理论与西医关于癌症的原发灶与转移灶一致,有利地指导了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癌症。

1 癌毒“在至虚之处留着滋生”而形成“结毒”

“至虚之处”亦即正气亏虚之处,癌毒“在至虚之处留着滋生”而形成癌症,此癌毒即结毒,乃癌毒留结,为肿瘤发病之根。

1.1 正气亏虚——肿瘤发病的基础

在相同的环境气候下,有的人因毒致癌,有的人则不患,这决定于机体是否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及有无致癌基因。

《素问·评热病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脏腑亏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外邪侵袭是疾病发生的外因。《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古代医家们的这些精辟论述表明正气内虚,酿生癌毒,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罹患肿瘤的主要病理基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正气不足密切相关。年老体衰,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或久病,耗损人体正气,导致机体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而生癌毒,最终气滞血瘀,津枯痰结,形成肿瘤。且正虚外邪每易乘虚而入,客邪留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至血行瘀滞,结而成块,酿生癌毒。正虚是肿瘤发病的基础,且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癌症发生的初期,虽然患者正虚证候并不明显,但虚侯已在其中。如胃癌患者初期虽然未见明显乏力症状,但可能已有厌食、舌淡、脉虚等状。而中晚期患者,呈现出气血阴阳俱虚等“恶病”之征象,如胃癌晚期见贫血、消瘦、神疲乏力等。

正气亏虚也是癌症复发、转移的关键。癌症发生后,一方面由于癌毒亢盛,正气亦虚,虚不胜邪,癌毒泛滥,导致癌症复发、播散、转移;另一方面,患癌症后,采用手术、放、化疗治疗措施,虽然对癌毒有明显遏制、杀伤或清除作用,但多次反复的治疗,对正气损伤亦较大。正气虚损的结果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环境失衡,抗病能力减弱或缺失,癌毒渐聚,加速了癌症的播散、转移,形成恶性循环。

“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故癌毒停留积聚之处,一般为机体虚弱亏损之处。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恶性肿瘤的产生除与细胞突变有关外,还与细胞所处微环境密切有关,这种微环境的异常,可以理解为中医学的虚损。

1.2 癌毒留结——肿瘤发病之根

肿瘤的传统致病因素有痰浊、瘀血、热毒等等,而这些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其它疾病发生发展的常见因素。恶性肿瘤作为一类特殊疾病,之所以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其根本原因在于癌毒。前文已论述到,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慢性久病,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或痰瘀湿热内生,久之则可酿生癌毒。癌毒产生后,留结停滞于某处,并又反过来阻滞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痰浊、瘀血湿热等病理因素的产生,癌毒与这些病理因素相互胶结凝滞,附着于某处,形成肿块。

2 癌毒 “随气血运行而走注弥散”而形成“流毒”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大特点。中医学认为,导致恶性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癌毒的走注流窜之性。当恶性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癌毒可随着气血经络走注弥散到全身,并在它处停留积滞,继续阻滞经络气血,酿痰生瘀,形成新的肿块病灶。此外,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及部位,还与肿瘤的不同属性有关。现代医学证明,恶性肿瘤可通过血管、淋巴管、邻近器官组织种植等转移,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淋巴结及其它脏器的转移,这与癌毒的走注流窜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的分布,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以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五脏皆有其腑、其窍、其体、其华等,五脏的病变皆可影响其腑、其窍、其体、其华等,故某一脏的癌毒日久可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之相关的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癌毒产生于局部,随着病情的进展,正气渐亏,不能敌邪,癌毒便流窜经络,侵袭它脏,形成转移癌。以肺癌为例,肺与肝两脏主持人体的气的升降出入,与大肠相表里,在窍为鼻,外合皮毛,肺癌可以转移至肝、肠、皮肤,引起肝癌、肠癌及皮肤癌等,这与西医关于癌症的癌细胞转移一致。癌毒形成后,随气血运行可流注至机体任何部位(流毒),从而导致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3 癌毒“与相关脏腑亲和”致相关脏腑病变,形成不同部位的肿瘤

《内经》载:“邪气居其间”,邪气居留部位不同,则发为不同的肿瘤,如筋瘤、昔筋、肠瘤、肉疽、骨疽等。癌毒致病,其性酷烈,易犯内脏,损害脏腑功能,耗伤正气。不同病理性质的毒可选择性地侵犯不同的脏腑、经络,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至于某毒邪侵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这是毒邪与机体所“亲”不同有关。癌毒亦是如此。肝、心、脾、肺、肾等不同脏器发生癌变,形成不同的癌症,如肺癌、肝癌等,这些部位癌症的形成,与其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腑经络理论,风、寒、暑、湿、燥、火皆有其对应的脏腑,饮食偏嗜、七情内伤对人体五脏六腑的影响各有所侧重。因此,六淫邪毒、饮食偏嗜、七情内伤导致人体脏腑功能损伤形成癌毒,其侧重点亦不同。如肺癌的形成与六淫中的“燥”、五味中的“辛”、七情中的“忧”密切相关。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则津伤;又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阴。燥伤于肺,失其濡润,则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使肺气壅塞,脉络不畅,气滞血瘀,而生癌毒,久之形成肺癌。其他脏腑亦是如此。不同原因形成的癌毒其与脏腑亲和力亦不同,故而有不同的癌毒“与相关脏腑亲和”而形成不同部位的肿瘤,同时癌毒走注扩散,“流毒”导致肿瘤的播散。

癌毒的两种病机特点“结毒”、“流毒”对临床治疗亦有很高的价值,在治疗早期癌症时,即应本着中医“即病防变”的理论,防其转移。在癌症的治疗上,我们应多法合用、倡导复法大方。周老提出:“集数法于一方、熔攻补于一炉的复法大方是针对疑难病证的一种有效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治疗方法,能充分发挥中药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疗效优势”[1]。周老特别强调,应用“复法大方”不是多种治疗方法简单地相加和多种药物的罗列堆砌,而是针对某些病理机制复杂的特殊疾病而采用的一种变法,其具体治法和方药是根据该病病理变化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复法组方必须在审症求机的基础上,以法统方。

4 病案举例

王某,男,74岁,2009-09-06初诊:患者咳嗽、痰中带血3月,先后于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左肺癌伴肺内转移、肝转移。在胸科医院化疗。患者右胸痛,咯少量白痰,有时痰中带血,形体消瘦,全身乏力,不欲饮食,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滑。全身PET考虑左肺癌伴肺内转移、肝转移,左下肺大片实变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肺大泡。中医辨证为癌毒阻滞,气阴两伤,营血暗耗,痰瘀内生。治宜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消癌解毒。药用太子参 12 g,明党参 12 g,生黄芪 15 g,灵芝 6 g,天冬 10 g,麦冬 10 g,南、北沙参各 12 g,羊乳 15 g,天花粉 15 g,炮甲片 6 g,炒蒲黄 10 g,茜草 10 g,鸡血藤 15 g,仙鹤草15 g,黄芩 8 g,法半夏 10 g,陈皮 6 g,皂角刺 6 g,山慈菇 15 g,露蜂房 10 g,肿节风 20 g,百花蛇舌草 20 g,猫爪草 20 g,泽漆 15 g,神曲 10 g,炒麦芽 15 g。21 剂,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每次煎约200 mL汁服用。

2009-09-26二诊:咳嗽,痰不多色白,难咯,已无痰中带血,胸痛较前好转,食纳欠香,右胸偶有不舒,口不干,自觉气短乏力。苔黄质暗红,脉细滑。原方加桃仁10 g,丹参 15 g,制南星 10 g,苦杏仁 10 g,炒苏子 10 g,山萸肉10 g。原法继服。

2009-10-08三诊:咳嗽缓解,晨起有痰,色白质黏,难咯,胸微痛,气短乏力明显好转,食纳可。舌质暗红,苔薄黄干,脉细滑。原方去灵芝,加桃仁10 g,苦杏仁10 g,丹参 20 g,制南星 10 g,炒苏子 10 g,山萸肉 10 g,海蛤壳12 g,桑白皮10 g。14剂,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每次煎约200 mL汁服用。

患者服药后,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照后方连服2月,2010年1月复查:患者胸腹部CT示左肺癌癌灶稍有缩小,肝内病灶较前缩小。

按:癌症非一般疾病,癌毒致病力强,病情顽固,病期漫长,易伤正气,易于反复,不易治疗,非复法大方难以收功。以上病案周老立足于辨证,即以复法大方图之,融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消癌解毒等治法于一方,遣药精当,组方有序,原发灶与转移灶并治,局部与全身并重,扶正与攻毒并用,患者病情得以稳定,一般状况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启发我们仔细思考,认真学习,验之临床。

[1]张成铭,周仲瑛.论复法大方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5):1.

New concept of Prof.ZHOU Zhong-ying on cancer-toxin theory

GUO Jian-hui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and Nanjing TCM hospital,TCM university of Nanjing,Nanjing,Jiangsu 210001,China)

ZHOU Zhong-ying;cancer-toxin theory;accumulation of toxin;motive toxin;TCM theory

R730.23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0.11.002.006.03

2010-08-01

郭建辉(1975-),女,湖南益阳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

(本文编辑 李路丹)

猜你喜欢
周老癌毒正气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不能多写一个字
不能多写一字
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