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方法及措施

2010-04-07 08:05侯凤飞党海霞莫用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方药医药整理

侯凤飞,党海霞,莫用元

(1.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北京 100027;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理论研究·

我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方法及措施

侯凤飞1,党海霞2,莫用元1

(1.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北京 100027;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民间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对于民间医药的传承与开发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间医药的文献收集、田野调查、献方献技收集、民间医药数据库、民间医药陈列馆、民间医药科研与学术交流、网络收集7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主要的民间医药挖掘与整理方法、措施。同时,从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民间医药的科学研究、民间医药和技能的评估等方面提出现阶段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民间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方法;措施

民间医药是指某一地区或人群中长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系统的传统医药学理论,未被典籍所录载,具有独特疗效的草药、处方和医疗技术。民间医药从古至今在人类防病治病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间特色方药、诊疗技术散见于各地、各民族和各时代,内容繁复,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保守性、单传性、口传性、散在性、非系统性和非理论性等特点[1],可见,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极为困难。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间医学的发掘与整理。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搜集民间诊疗经验的采风运动。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又促进了民间医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医学的研究逐渐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民族民间医药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人才、技术、资源、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尚有许多的民间医药未得到开发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有效地将散在于民间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方药、器械和技术等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推广,对研究我国医药发展史、传承古代文明及开发验方古为今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对于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回顾,分析现阶段适合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促进民间医药的开发利用。

1 民间医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

1.1 文献收集

文献收集是收集古代流失于民间的医药书籍或地方志中与民间医药相关的内容和民间医药专著、民间医药科技论文和会议论文中的内容等。利用文献收集研究方法,整理收录于文献中的民间特色疗法与方药,包括民间特色疗法的临床疗效报道,民间常用草药的名称、起源、变迁、流传、分布和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态、社会记载内容。为抢救民间中医药传统资源,许多民间医药的研究和工作者均做了大量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如甘肃省宕昌县中医医院杨明胜医师用十余年的时间搜集挖掘、整理研究民间中医中药资源,出版发行了大型中医药史书《宕昌羌藏中医民间医方录》,记载了清未至今中医药人员225人,收集整理羌藏民间土单方1 000余首,经验方100余首,并对宕昌羌藏八大医族传承演变进行了详细考证研究。笔者查阅1979~2009年的CNKI文献,以“民间医药”作为检索词,“摘要”作为检索项进行检索,仅有227篇文章涉及民间医药的研究,目前对于民间医药研究报道的科技文章与论文相对较少。可见,科技和会议论文收集并不是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主要途径。

1.2 田野调查收集

田野调查是指深入实地考察、直接采集民间医药资料的方法,也是民间医药研究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之一。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专职或兼职从事民间医药活动的人员大约有50多万人,其中包括乡村医生、街道个体开业医生、散在城乡的民间医药医生,以及部分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的医务人员等,这些民间医生许多身怀绝技和特效方药。但这些民间医药大多仍在小范围内口授心传,缺少记录、整理。田野调查法在民间医药研究中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搜集记录各种民间医药及其适宜技术。在田野调查中,调查者运用勘测、询问、交谈、考察等多种方法对民间医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对当地有名的民间医生访谈、参观、群体访问调查及口传习俗的内容等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成为工作日志。对于民间医药的田野调查,许多民间医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多已自发开展,田野调查法收集民间医药资料的优势在于为民间医药研究可提供第一手的感性资料,不足之处在于收集的方药和疗法仅在当地使用,而且有的仅为口述相传,缺乏确切的临床验证资料,且疗效的确切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1.3 献方献技收集

1958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收集民间秘方验方的采风运动,鼓励民间医生献方献技。采风运动采集的秘方验方数量多至千万项。2006年出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受理中医药无偿捐献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受理范围、受理部门、受理程序、处理原则等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民间中医药的捐献及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长期有效的献方献技的邮政信箱、电话和网站。办法实施以来,通过无偿捐献,受理了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200多项。献方献技收集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民间验方和适宜技术,但这些验方的疗效确切性亦有待进一步验证。

1.4 民间医药数据库

民间单方、验方和诊疗技术浩瀚,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分门别类,取其精华,民间医药数据库的建立是基础。采用数据库构建技术及检索技术,将收集和整理的民间方药和疗法资料录入,包括民间方药、技法的源流,地区分布和应用情况,药物的品种质量、加工方法、用法用量、已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效用属性、临床经验功用主治、不良反应以及开发应用前景等一体化的信息,建立开放式民间方药、疗法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民间方药和疗法信息的检索、查询、应用、开发和多数据库信息共享的自动、自助作业。目前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民间医药发掘整理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已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建立了民间医药有关的3个数据库,即民间药材数据库、民间方药数据库和民间疗法数据库。通过这些相关数据库的建立为民间方、技的定性研究、医疗价值评价、医疗作用分析比较研究等提供了基础资料,有利于对民间方、技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或知识发现研究。

1.5 民间医药陈列馆/博物馆

民间医药资料原始传承的特点则为缺乏记录,口耳相授的资料较多,因此,为了更好的保存,进而有效的实现对于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我国部分地区、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包括地方政府均着手建立民间医药陈列馆。陈列馆对收集到的民间方药,应结合来源地区的物种分布情况,采集原植物,进行品种鉴定,制成标本、图谱等保存。对民间技法中独特的医疗器具进行收藏,并拍摄民间疗法的治疗过程,保存为影像资料。我国民间中医药博物馆早在1996年重庆建有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近年来北京御生堂博物馆在北京崛起,该馆藏品数量较多,又曾于2008年7月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英国查尔斯王子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周”活动,影响日渐扩大[2]。民间医药博物馆成为民间医药文物抢救和民间医药古籍藏品征集整理的重要场所,有效的保存民间医药资源,为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研究活动提供了支撑。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集的资料数量少,品种较单一,加之民间医药博物馆多为民间医药爱好者的自发收集行为,因此,博物馆运行经费紧张,且缺乏专业的民间医药工作人才,导致民间医药博物馆仅为初级的陈列和参观作用,缺乏系统的挖掘。

1.6 民间医药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民间医药科研学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挥民间力量已成为搜集民间医药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成立以来,已研制出治疗眩晕症的药物“八仙宁”、“八仙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妇科良药 “阿莫诺期”、“妇乐康”等一批疗效显著的药物。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通过对散落在民间的壮医学长期的挖掘整理,先后收集了10 000多个壮族民间医药验方、秘方及一些医药价值较高的医药手抄本和古籍文物,编辑出版了《中国壮医学》、《壮族医学史》、《广西壮药新资源》、《观目诊病》等论著,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壮医诊疗技法,从而为形成独立的壮医体系奠定了基础。于1997年成立的南宁广博民间医药效方开发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苦丁降火茶被誉为居家旅途的方便饮品。民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近年亦呈现逐步开展的态势。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多次有关民间医药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国民间医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5年,陕西省首届民间中医药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交流有关学术论文60余篇。2006年7月,中国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分会成立,有效地促进了中医药民间特色疗法的挖掘整理、发展创新。

1.7 网络收集

随着医药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资源的普及,网络也成为许多民间医生展示其特色方药和医疗技术的平台,同时,网络也成为民间医生交流经验和民间方药收集整理的有效来源与方法之一。目前能在网上找到的民间医药网站已有不少,诸如中国民间中医药网、民间医药网、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济南华佗民间中医药研究所网、刘氏医圈网、黄家医圈网等。

2 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措施

民间医药的搜集、整理、挖掘、开发和推广应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的民间医药开发目前正在朝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方面,优良民间中医方药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的甚至濒临失传的边缘;另一方面,一些虚假民间医药确在扰乱医疗市场。如何有效的挖掘整理成为民间医药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综合目前我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对于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提出以下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对于民间中医药的保护和开发。

2.1 加强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民间医药的传授特点及民间医生生存的需要决定了民间医药的保守性,部分特色医术与验方轻易不会外传,致使这些民间医药技术时时有失传之虞,这将对我国的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方法,更好的保护民间医生的权益,进而促进民间医药知识的挖掘。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主要有:中药品种行政保护,中药发明专利保护,中药商标保护,中药原产地、地理标志的保护,中药的外包装设计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国家科技秘密保护和著作权保护。我国目前的中药专利保护主要是照搬西药的专利管理办法,由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对散于民间的秘方、验方等很难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必须建立起适合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传承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或行政法律方案,加强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的维护民间医药工作者的既得利益,只有在民间医药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对民间医药的深入挖掘。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逐步开展针对民族医药地区和民间医药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初步选取贵州省作为试点省,结合贵州省正在制定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工作,选择1~2个苗医苗药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探索民族和民间秘方转变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法和路径,促进出台民间秘方转变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促进民间医药知识的有效挖掘整理。

2.2 进一步加强民间医药科研研究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民间医药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基地对民间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孵化功能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也在进一步支持民间中医中药发展,充分发掘我国丰富的民间资源。但“十一五”期间对于民间中医药的研究仅处于收集和整理阶段,如何从民间中医药中挖掘出优质的医药资源则更为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将民间中医药的研究纳入“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中,在国家各项研究课题中,成立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专项,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并整合国内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的著名科研机构,建立完善的民间中医药人才资源、医疗和技术资源数据库。

2.3 加强对民间医药和技能的科学评估工作

从建国初就开始了民间医药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民间单方、验方、技术等过万项,如何在广泛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挖掘出特效的方药和适宜技术并推广应用则是民间医药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对民间医药和技能的评估工作。科技部已经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将“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评价方法研究”列入课题,其目的就是要对我国现存的民间医药进行科学评价。建议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病例资料收集、专家评估、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民间医药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科学评定,对确有疗效的方药在开展药学、制剂、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推广临床试验,完成新药的研发工作,并争取市场化;对于特色疗法,应组织人员,收集病例,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于确实安全有效的,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学习推广,使优秀的民间医药尽快转化为新药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1]黄传贵.民间医药学在我国当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发展[J].首都医药,1998,5(7):34-34.

[2]和中浚.中医高校博物馆及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喜与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49-50.

Excavation and sortingMethods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Chinese folk medicines

HOU Feng-fei,DANG Hai-xia,MO Yong-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7,China)

Folk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medicine.The excavation of folk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ritage and exploitation of folk medicin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main excavation and sortingMethodsand measures from seven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donation, folk medicine database,folk medicine gallery,folk medicine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Moreover,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medicine,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folk medicine,folk medicine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of folk medicine and skills were proposed.

folk medicine;excavation and sorting method;measurement

R-01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0.11.003.009.03

2010-11-1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I10B07)。

侯凤飞(1968-),男,北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筛选评价等研究。

(本文编辑 李路丹)

猜你喜欢
方药医药整理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