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卡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0-04-07 13:53
关键词:信用卡危机

郭 丽

(广东金融学院,广州 510521)

一、美国信用卡的危机诱导

(一)经济环境层面

1.次贷危机的深化和广化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持续加剧。据纽约时报 2008年6月29日称,美国约 300万借贷人处在贫困当中,分析人士预测由于房屋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以及经济的疲软,2009年还将会有超过300万人难以支付自己的贷款。而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 7 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大约只能使 40万借贷人受益。次贷危机的持续加剧,造成了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继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金融机构分别宣布了与次贷相关的巨额亏损,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低价收购以及随后的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之后,7月份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破产并于 9月初被美国政府接管。据美国联邦保险存款公司估计,还有 100多家金融机构处于高危状态。种种数据表明,次贷危机正在不断地深化,同时危机也在广化。就业市场受危机的直接影响进一步恶化就是危机向实体经济波及的危机广化过程。据美国劳工部公布,2009年2月份美国新增失业人数达到 65.1万,自经济陷入衰退以来失业人数已达到 440万人,失业率更攀升至8.1%,创自 198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①资料来源:吴家明.2月失业率 8.1%美经济衰退加剧[N].证券时报,2009-03-09.

2.次贷危机对信用卡的冲击效应

次贷危机持续加剧给当前的美国信用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经济的繁荣时期,信用卡业务因持卡人较强的还款能力而成为美国金融机构低风险高回报的银行业务之一(据所罗门美邦公司分析,在扣除呆账等风险后,一般信用卡业务可创造 5%的资产回报率,相比之下,企业贷款仅为 0.2%)。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扩散扭转了这一局面,不少美国居民的财务状况在危机后由于失业而持续恶化。迅速上升的失业率使信用卡撇账比率上升,消费信贷由此步入困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银行的信用卡违约数量最多,2007年10月份美国银行信用卡坏账率是 2006年同期的 3倍多,到 2007年9月底时,坏账率已比年初增加约三分之一。美国运通集团估计,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将占其放贷总数的 20%。2008年前三季度信用卡呆账率分别为 4.7%、5.47%和 5.62%,明显高于同期消费信贷呆账率 3.04%、3.40%和 3.54%。②资料来源:尹 龙,信用卡业务发展与管理问题,2009-01-14,http://www.fcc.com.cn/Info/191498。在未偿还信用卡债务中,资信分数较低的高风险借款人约占 30%,在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组合中,45%属于次贷。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信用卡迟付率为 4.86%,是自2002年第三季度以来最高的一个季度,循环债务2009年3月达到 9 672亿美元,增加了 7.9%。又据美银 2008年10月6日的业绩披露,在其 1 840亿美元信用卡组合中,30亿美元已成坏账,比上年大增 50%。其中,美国运通 2008年9月的坏账率为 6.1%,到 2009年2月净坏账率已经上升至 8.70%。③资料来源:阿思达克每日速递,2009-03-17,http://www.aastocks.com.cn/download/20090317。摩根大通则预计其信用卡坏账率 2009年底会攀升到 7%。

由于持卡人违约事件增多,美国信用卡机构在 2008年上半年已冲销 210亿美元坏账,占信用卡未偿债务总额的 5.5%,导致信用卡巨头美国运通 2008年第三季度的盈利下降了 24%。2008年底信用卡违约率为 9%,产生了 550亿美元的坏账损失。因为大多数信用卡债务是无抵押的,消费者在开立卡户时并不需支付首期或预缴款。如果他们停止每月的支付而导致卡债成为坏账,卡公司无法找到相关资产作为补偿。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 2007年12月经济开始衰退以来,美国就业人数总共减少 440万人,一般而言,失业率跟信用卡不良还款率是相应的,即失业率每上升 1个百分点,不良还款率也会同步增加。据美国六大发卡行之一花旗银行的分析师透露,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和发现金融服务公司手中 1/4以上信用卡资产都是次贷。若信用卡不良还款率上升至 10%,美国银行业的额外损失将达到数千亿美元。同时,由于信用卡的债务利率高于其他贷款利率,当信用卡应收款被证券化后,信用卡的违约率上升将直接诱发证券化市场的震荡。导致损失不再局限于银行,还会波及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保险购买者、避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等等。这种连锁反应,对金融机构将是又一个沉重打击。

(二)消费层面

1.消费信贷观念的根植和发展背景

美国商品经济发达,消费信贷观念由来已久,而消费信贷市场的迅猛发展则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在 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击下,开发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刺激内需,恢复经济,以解决严重的失业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危机成为政府的目标取向。作为罗斯福“新政”政策应对的结果——具有世界上发达国家中最发达成熟的个人信贷系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完备的前提条件。而美国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涉足信用卡领域,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和高信用额度向消费者发行信用卡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的推进和诱导作用。基于此背景,负债消费的观念开始盛行,美国的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规模急剧膨胀,并从房地产业迅速扩展到其他消费领域。有数据显示,自 1958年美国运通公司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目前已有超过 1.65亿的美国人拥有信用卡,信用卡账户总数超过 10亿个,人均拥有 6张信用卡,每个家庭平均负债逾 1.2万美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盛行的消费主义,使多年来一直依赖扩张信贷和提前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得以实现。这种以负债消费为主导的个人消费信贷的扩张,使个人消费信贷占据美国经济总量的 70%。

2.消费信贷观念的深化

储蓄率低下作为深化消费信贷观念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一定层面上助长了提前消费之风。由于储蓄偏低,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消费。在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研究显示,扣除消费后的美国个人储蓄率从1981年的 12%降至目前几近于零的水平,而负债率却不断上升,每年平均增长 7.5%,消费者靠银行借贷及信用卡透支维持超前消费。过去 10年美国消费平均增长 3.6%,而同期经济增长却只有 2.9%,自 2001年以来,超额消费已高达 3万多亿美元。目前,美国背负着超额消费导致沉重的信用卡债务的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冲动型消费者,二是学生,三是老年人。

二、美国的信用卡危机干预

(一)银行方面对信贷消费的风险控制

过去数年,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或加大信用卡业务,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和高信用额度向消费者发行信用卡。而今,面对信用卡危机,银行首先是降低授信额度。美联储 2008年11月公布的对美国境内 55家本地银行和 21家外国银行的调查情况显示,有 83%的商业银行开始收紧其贷款业务的总授信额度,95%的银行调低了大中型客户的授信额度,60%的银行收紧了信用卡授信额度,60%的银行下调了其他消费信贷授信额度。①资料来源:尹 龙,信用卡业务发展与管理问题 2009-01-14 http://www.fcc.com.cn/Info/191498。其中,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将现有客户的信用额度比一年前降低 4.5个百分点。其次,加大了持卡者风险管理的力度。制定一整套分类标准,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调整信贷额度和信贷年利率;提高申请持卡的标准和限制,对信用卡新申请者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同时削减最具风险客户群在所有信用卡客户中的比例。花旗银行将信用卡申请人所必需的信用记录期限由之前的 6个月提高到 2年,并将申请开立普通银行账户的存款余额由 1 000美元提高到 1 500美元。同时,信用不良的债务者将难以再次获得信用卡服务;对个人的资产情况详细审查;增加消费者信用记录复查的频率,包括持卡人是否有欠款记录,是否有突然的大额债务,是否有被盗用的信息,或者有过多的新卡申请。此外,加快了休眠卡的关闭速度。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在 2008年第二季度就已经着手大幅关闭非活动账户,美国银行、美国运通等发卡机构也对一年不使用或者消费金额很小、刷卡次数很少的信用卡进行账户关闭。

(二)信用卡运营商的相关措施

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是最主要的信用卡经营商,其信用卡贷款规模均超过 1 500亿美元,来自信用卡的盈利比重均超过 20%。从 2008年初,摩根大通开始接触有问题客户,设立还款计划或进行账户调整。主要通过发卡公司和银行给予收账代理公司更大的自由决策权,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欠款利率、甚至豁免部分欠款来吸引持卡人还款等宽松的还款条件,来保护持卡人不至于立即破产(一些消费者在银行执行更严格评估标准后所获信用评级可能下降,致使他们在享受信用卡服务时必须承担更高的利率,从而使还款更为艰难)。而在账户调整方面,银行将不同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化,卖给对冲基金和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由此形成信用卡资产担保证券(ABS)。通过这种方法,大型发卡商出售了近70%的信用卡债务,转移了部分风险。另外,为了吸引买家,信用卡公司不得不拿出更多资金作为抵押,对相关债券进行担保,尽管这种做法同时加大了信用卡公司的借款成本。其次,将信贷利率提高 2% ~3%;提高信用卡损失拨备也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以高端客户为主的美国运通于 2008年底也把信用卡损失拨备从8.1亿美元提高至 15亿美元,约是去年第四季度 4.4亿美元拨备的 3.5倍。②资料来源:信用卡危机不可轻视,2009-03-05,http://www.xyk88.com/news/data/283.htm

(三)监管当局施行修补政策

美国监管当局针对业内为了赚取高额回报而不顾风险大肆扩张业务的一些滥权及不规范手法,提出了许多限制措施,如禁止滥收费用,打击不规范支付手法,以及限制提高利率等。2008上半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及美联储等信用卡行业监管部门开始起草旨在保护持卡人利益、控制行业系统风险的信用卡改革法规或规则。这些法案包括众议院起草并通过的《2008年信用卡持卡人权利法案》(Credit card Holders'Bill ofRights Act of 2008)、参议院起草的《2008年信用卡法案》(Credit CardAct of 2008)。目前这些法案都有待于国会的表决通过。美联储也推出新的规则,持卡人在因迟交款项而受罚前,应有 21日宽限期,而非目前某些发卡商允许的几天时间。另一项提交国会通过的类似法案,允许银行只能对消费者的未来卡数而非现有账目提高利率。此外,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近期批准一项将于 2010年生效的信用卡改革,其中包括改善披露机制等举措。

三、美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信用卡坏账是美国多年来严重结构性问题的某种反映,过度负债消费模式造成美国经济失衡。2003年和 2005年,韩国和我国台湾先后爆发的信用卡风波导致信用卡陷入困境,就与银行过度发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失控以及持卡人持卡过度取现和消费有关。韩国由于大肆发放信用卡,消费者盲目举债消费,结果导致发卡行坏账堆积如山。

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处于新兴市场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信用卡支付环境的形成正在逐步趋于成熟。从信用卡的覆盖面来看,我国 30个城市平均信用卡的渗透率仅在 7%左右,不良借贷的规模较小。但从截至 2008年12月末的数据显示,国内信用卡发卡机构达到 47家,信用卡发卡量超过 1.5亿张,比上年7 161.53万张增长了 1倍以上。2008年全年,信用卡核心业务类指标总体发展迅速,信用卡发卡量、消费额、透支规模、内卡消费收单业务、效益类指标等五类核心业务指标稳步快速地增长。①资料来源:叶友,魏鹏.从金融危机看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金融时报[N].2009-07-01.而在增长的背后,风险逐渐暴露。据央行 2009年6月22日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披露,2009年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六个月未偿信贷总额 49.70亿元,同比增加 133.1%,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0%,同比增加 0.6个百分点。②资料来源:黄运涛,邱珈等.信用卡坏账来袭,第一财经周刊[N].2009-07-02.在此背景下,随着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自身也面临着一个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我国信用卡机构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信用卡产业的风险因此而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卡银行的风险增大。由于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部分外向型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通过办理信用卡进行违规套现以获取融资。同时,由于个人金融资产严重缩水,持卡人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降低,2009年信用卡风险可能呈上升趋势,据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杨科预测,2009年信用卡不良透支率或升至 3%~4%。二是盈利水平可能下降。受宏观经济负面影响,发卡行通过吸收消费信贷人群以增加利息收入的策略将面临更高的风险。同时,由于对经济前景和未来收入预期降低,持卡人消费行为更加谨慎,信用卡交易手续费收入和利息收入可能降低。

因此,针对目前动荡的金融形势下美国的信用卡危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好信用卡危机的风险防范。

(一)严格发卡程序

在危机的现实背景下,在持卡人融资行为和发卡银行谨慎的发展策略之间寻求平衡点,应成为现阶段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发卡环节是连接市场营销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纽带,因此发卡机构应理性、审慎发卡,避免市场过度、无序竞争。在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基于扩张的需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只追求客户数量的增长,而间接忽视了对客户质量的审查,甚至违背营销战略的目标群体定位。有数据显示,截至 2008年6月底,我国信用卡的发卡量为 12 240.09万张,同比增长83.6%。平均每人拥有 2~3张信用卡的比例已经达到总人数的 50%,其中有 1%每人手中信用卡超过 8张。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如果降低持卡人的基本准入门槛,必将蕴藏巨大的潜在风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高发期往往集中在市场过度开发的阶段,发卡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引致风险控制标准的降低,继而导致风险膨胀。鉴于此,首要关注的是信用卡的市场对象与授信程序。发卡机构对于发卡对象的选择、营销的方式、信用政策的执行等要依据市场情况和风险状况随时进行调整,以防范随之产生的各类风险。在信用体系确立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客户资格制度,充分获取信用卡申请人的信贷资料,对其进行严格信用调查与评估,通过这种制度把不合格的客户排除在外。逐步建立并不断修正风险决策模型,对审批、账户管理、催款等各个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信用卡经营模式应改变片面追求以发卡量为主的单纯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银行卡坏账损失率、银行卡收益率等风险财务指标考核权重,有效提升信用卡消费频率、贷款质量,市场拓展速度要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同时,坚持以借记卡为主导、有序发展信用卡的产品模式。

(二)强化持卡者教育

信用卡的生存和发展基于成熟的市场经济、良好的信用体系和遵纪守法的消费者,其中后者尤为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信用卡的创始人威廉斯就信用卡市场能够存在所做的基本假设:第一,信用卡的使用者大多数是正直的。第二,信用卡的使用者具有消费能力和控制消费的能力。从目前的信用卡使用情况来看,我国 30个城市平均信用卡的渗透率仅在 7%左右,而且目标群体锁定在具有中、高收入的知识阶层。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的规模占银行总资产规模的比重仍然较低,信用卡的信贷总额接近 7 000亿元人民币,占美国的 1/8,具有潜在风险的信贷额度仅占了很小的比重。但随着中国信用卡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信用卡的持卡者将从高端客户扩散到低端客户,这一过程的实现极有可能导致我国在信贷扩张方面步美国其后。因此,有必要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和诚信文化,培育理性的金融产品消费者,使持卡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理性消费,防止过度举债、盲目消费。如有需要,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与付款模式,对相应的信用额度进行调整,进行早期的风险防范。建立信用卡使用严格的监管制度,对于那些恶意透支的持卡消费者要严厉惩处。

(三)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

信用卡贷款由于金额小、数量多、时间短,所以银行在风险控制上难度更大。因此,信用卡管理机构应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力争达成国内同业间基础信息的共享,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准确评估客户资信。完善呆坏账核销、欠款催收等政策,为控制信用卡风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强化信用卡风险监测,充分利用各行自行开发的信用卡透支台账系统、POS监控系统、客户信息系统、业务报表系统对持卡人、特约商户、可疑交易进行监控,对产生的可疑情况要做出迅速的反映,特别是对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的地区应重点关注、持续监测。为此,监管机构应尽快进行统一和规范,正确处理银行卡领域的创新与风险的关系,在推动创新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建立信用卡透支资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对卡户资产组合做风险与利润的监控与预测,尤其要在技术上加强对信用卡申请人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间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监控、监测手段,防止信用卡风险累积,演化为系统性危机。同时,提高信用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驱动执行在风险管理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防范由于风险筛查的疏漏所致的操作风险。

(四)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信用评估业的生产要素相当缺乏,个人信用评估公司的原材料、技术手段、劳动力和资本方面等均面临困境。就资本状况而言,我国的信用市场远未成熟,而个人征信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个人信用评估公司承担着培育个人信用市场的成本,存在着资金运转可能陷人困境的潜在危机。这一市场环境,构成目前个人信用的数据主要分布于政府各职能部门、银行业以及部分公共事业等单位,各地银行各自为政、独立运营、信息不全、征信网络利用率低、查询成本高昂的个人征信现状。因此,推行政府主导之路是有必要的,政府应在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上有相关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完善制度流程、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建立制度流程评价反馈机制,确保政策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执行力;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的贷后信用记录跟踪、查账催收、客户债务重组等各个环节配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完善个人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构筑以行业为基础的行业征信体系、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地方征信体系以及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联合征信服务体系,将有关消费者使用的信用种类、余额、过去利用情况、偿还历史等各种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内供信用卡公司使用,以防止发生多重或超额的债务,同时银行与工商、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共同建立信息管理与互动机制,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信用卡发展提供良好的征信服务。

[1]李文龙.信用卡消费:刺激消费与信用风险的“双刃剑”[N].金融时报,2008-11-28.

[2]黄少明.次贷未去美国信用卡危机又来[N].第一财经日报,2008-10-30.

[3]钟津嘉.促进信用卡消费,防范金融风险[J].中国金融家,2009,(4).

[4]巴曙松,杨光.关于“韩国信用卡危机”[N].中国证券报,2004-04-10.

[5]周少晨.信用卡危机阴云笼罩美国[J].中国信用卡,2009,(4).

[6]孙 占.关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评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6):48-52.

猜你喜欢
信用卡危机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信用卡资深用户
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滞纳金首遭法律否决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危机”中的自信
“人卡分离”时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及思考
将信用卡借与他人使用致恶意透支的行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