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探讨

2010-04-07 13:53金明华崔良杰
关键词:黑龙江省竞争力农业

金明华,崔良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一、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竞争力现状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这些基础条件为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纵观全省,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并且多数农业企业的产品销售地仅限于东北地区,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农产品寥寥无几。例如,黑龙江知名企业完达山生产的奶制品 85%销往东北地区,而国内同等乳品企业蒙牛、伊利企业抓住市场的契机,其产品早已面向全国。九三油脂大豆油的生产、销售也主要在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农业企业不仅市场占有率低,而且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中低档产品,而能够卖上档次的高端产品较少,并且农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也比较慢。大多数农业企业产品单一,系列产品少,如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产品主要限于豆油,分离蛋白、组织蛋白、大豆胚芽、异黄酮、卵磷脂、低聚糖、皂甙、维生素 E等十几个产品,有些品种还未形成规模生产;水稻加工产品只有普通米、精洁米、米糠油等几个品种;马铃薯加工产品只有淀粉、粉丝、粉皮、全粉等十几个品种。

2.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影响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在全省1 700个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仅 126个,所占比例不足 1/10,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亿元的仅有 1个。而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强的山东、河南等地,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 500多个,年销售收入 100亿元以上的有 3个。

3.黑龙江省农业企业取得认证的知名品牌,著名商标比较少。黑龙江省农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有 14个,黑龙江著名商标有 8个,中国驰名商标有 6个。如人们所熟知的完达山、红星、龙丹、金星乳业、九三油脂、绿金机榨油等产品。但是相对于黑龙江农业大省的地位来说,这些知名品牌数量远远不够,同时大部分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弱,表现为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品牌影响力有限。

4.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技术装备落后。2005年黑龙江省著名农业企业集团完达山乳业技术人员比例为 6.15%,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 45%,人均技术装备水平为 3 096元;黑乳集团分别为 7.30%、39%、2498,而国内发达区域同类农业企业伊利集团为 8.50%、70%、6503;光明乳业为7.31%、61%、5410。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黑龙江农业企业中的乳业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偏低于国内同等企业。

二、制约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1.多数农业企业规模不够大,并且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情况。尽管黑龙江省拥有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九三制粉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佳木斯希波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国家级农业企业,但是大部分农业企业的规模不够大,这样就不能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即使是国家级的农业企业,对比国外的农业企业,仍然有不小差距。美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一般是我国10倍以上,而全球食品加工50强在前3名,都是销售收入在460亿美元以上的英美企业。规模偏小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重复建设表现为在产、供、销的趋同,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样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是以差异化或者高端产品取胜,而是走低端路线,打价格战,长此以往,会削弱企业的赢利能力,也就没有力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多数农业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缺乏科研创新精神。由于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和人才等因素的限制,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是不具备研发能力。农业企业缺乏研发能力的另一种原因是:本来农业企业应该承担起大部分的农业科技研发工作,但事实上是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却承担起绝大部分的农业科研任务。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有的企业有投资能力,但是对技术不了解,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哪个项目赚钱就上哪个项目。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使得企业过分重视短期行为,而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没有足够重视,长此以往,就会使得部分农业企业过分依赖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而自身却在研发上越来越弱。

3.品牌意识不够强,品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品牌是构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桥梁,品牌策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采购、生产、研发,后期营销、服务等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中,以品牌为核心,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最终积累成一个成功品牌并确立市场竞争优势。虽然黑龙江省已经有像“北大荒”、“九三”、“完达山”等全国知名农业品牌,但是,不可否认大多数农业企业品牌意识还是很淡薄。比如:“五常”大米本是优质大米,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知名度。但是那里农业加工企业没有很好利用之一资源,建设起一个好品牌。反观现在,市场上都是“五常”大米,假冒、劣质 “五常”大米甚多,消费者难辨真假。还有曾经非常著名的“晨星岛”豆粉,品质很不错,但是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抓住建设品牌的良机,反被南方一家不知名的小厂“维维”超过。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制定出长远的品牌规划,并坚持实施下去,同样还是不能够建设起有生命力的长寿品牌。如果企业没有树立起一个好品牌,那么企业的竞争必然是低层次的竞争,势必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4.农业企业人才匮乏,缺乏智力支持。尽管黑龙江省有东北农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这两所农业高校,但是由于黑龙江省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毕业生就孔雀东南飞了。还有就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不愿从事农业的工作,认为干农业就是苦、累、脏,工作待遇不好,这也影响一部分有才能的人不愿去农业企业工作。另外,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培养的高校学生也不如人意,常常眼高手低,真正能为企业做贡献的还是凤毛麟角,还需要长期学习和磨炼,这也导致农业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已经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企业技术革新,产业换代升级步伐。

5.农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尤其是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已经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但在很多具体的政策落实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黑龙江省上市的农业企业只有三家(北大荒、工大高新、万向德农),这三家由于是上市公司,企业融资还算比较容易。可对于广大的非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筹资难度很大,不容易从社会上融进资金。由于资金短缺,农业企业成长受到很大压制,即使市场给了农业企业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但是,由于不能及时融到资金,反而白白丧失一个发展机会。

6.科研创新主体错位。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但在中国,企业是创新主体还不明显。资料显示:在中国,16%的专利申请都来自科研院所。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 4%,日本则不到1%,在美日等西方工业国家,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企业。截至 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类重大奖项的85%以上成果为黑龙江省农科院获得;该院育成农作物新品种356多个,占全省总数的 60%。科研主体错位严重影响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的道路,因为企业规模过小,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现在应以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制粉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佳木斯希波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为依托,通过兼并、投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形成超大型农业集团。企业规模上去后,科研优势、营销优势、品牌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形成协同效应,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2.增加对人力资本和科研的投入。企业的竞争关键在技术,核心是人才。农业企业不仅要从企业外部招聘优秀人才,比如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另一方面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对骨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构筑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科研,企业一方面要从内部下工夫,比如农产品创新,农产品深加工,推进玉米加工业向医药、能源、化工等广深领域的开发和延伸。另一方面,也要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向商业领域,经济成果转化。其实企业的技术创新,应以企业自身创新为主,但也并不是事事都要本企业创新,优秀企业完全可以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到擅长的领域去,创造较大价值,而对那些本企业没有能力,或者是有能力,但是自己投入研发不经济的方面可以外包出去,这样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加强品牌管理,实施品牌化战略。品牌是产品的识别符号,是企业就产品品质对消费者做出的承诺,品牌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信用和信誉的表现。产品是否能发挥品牌效果,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创建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产品发展思路,以消费者为中心树立品牌形象,从提高农产品质量抓起。同时,品牌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农业企业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抓好管理,以管理支撑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促进管理提升。

4.增强企业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建立企业核心能力、获取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保障。根据《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概念调查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销水平是共同构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内部因素”时,排位靠前的选项是管理者水平、人力资源状况和企业文化。诚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保持竞争优势,但企业创新能力的取得、技术水平的高低均与企业职工的整体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企业职工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在当今以技术创新为时代特征的 21世纪,建立学习型组织尤为重要。同时,也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它能把员工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将企业的价值理念转换成员工的行为准则,自觉把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企业竞争力。

5.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利用好外部力量。黑龙江省应加强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目前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该给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优惠贷款,对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实行减税、低税政策。另外农业企业也应该提高自筹资金的能力,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大型企业也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制,农户、乡镇集体共同投资或通过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来融资。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上市来吸收社会资金。此外,还应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保护成果研制单位的利益,鼓励农业高新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农业企业应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的联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起一套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使得农业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利用外界的力量强化市场竞争能力。

[1]郭 丹.黑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策探析[J].北方经贸 2004,(5).

[2]文 帅,王 华.湖南农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9).

[3]刘 巍,王厚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SWTO分析[J].农业经济 2007,(9).

[4]唐明霞,袁春新.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天津农业大学学报 2006,(1).

[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王杜春.黑龙江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商业研究,2006,(13).

[7]王秀青.中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3,(2):6-11.

[8]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竞争力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