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标准农田 强势助推现代农业

2010-05-05 02:22罗旭生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高安市项目区农田

罗旭生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高安 330800)

素有“农业上县”美誉的高安市,以盛产粮、棉、油、猪、牛、菜等著称于赣,先后列入国家商品粮基地、优质棉基地、商品猪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优质肉牛生产基地,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自1989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至今,该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江南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之路,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全市历史上投资最多、受益最大的农业项目。全市项目区累计投入资金4.3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2.78亿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73万hm2,建成标准农田1万hm2。项目区共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150万kg、棉花246万kg、油料1160万kg、果蔬4000万kg。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四变四促进”:

一是标准农田模式由“土”变“洋”,促进了操作规范统一。园田化的建设五花八门,一县一个样,甚至是一乡一个样。2004年,省农发办根据高安园田化建设较为规范的情况,给该市下达了研究“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课题。在省、地农发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高安市边研究边实践,提出的“南方丘陵地区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被评审通过,成为南方丘陵地区标准农田建设的唯一推广标准。2005~2009年,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7700 hm2,其中标准农田(含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就达4480 hm2。规范统一的标准提高了该市农田的改造效果。

二是农业生产能力由“低”变“高”,促进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工程、生物、科技等措施的应用,把低洼深脚田、河滩沙洲地、边角死角、废弃老港甚至是一些乱坟地均有效利用起来,将杂乱的田埂和渠道进行了重新布置,对灌渠进行了防渗处理,对桥、涵、闸等建筑物进行修建,并科学设置了机耕路、板车路,不仅大大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使土壤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把农民从传统的肩挑手扛耕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加速了农机的推广和普及。据测算,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特别是标准农田建设,全市每年净增耕地面积30 hm2以上,每667 m2可减少用工5个,节约用水50 m3,耕地肥力上升到中等偏上水平,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单产增加150kg/667 m2。

三是土地流转由“小”变“大”,促进了一般性流转向战略性流转的转变。随着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其总量在快速增长,其影响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瞄上了标准农田。新街镇景贤村的连片400hm2标准农田就由当地一个种田大户承包10年种粮食。2009年度杨圩西龙陂高标准农田还在施工中就被中储粮高安分公司看中,该公司带着100多万元签下了133 hm2的租赁合同,而且一签就是三年,现已全部种下两优杂交水稻。高安市的土地流转正由过去的小而拉郎配式短期流转发展到大而自发的长期流转,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地发展。

四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由“散”变“聚”,促进了农村社会统筹发展。近年来,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将项目区安排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把田间道路与村内道路改造相结合,田间灌溉设施与村庄人畜饮水相结合,农田防护林与农村“绿化家园”相结合,着力在改善田相和村貌上下功夫,并以此为平台,吸引其他部门资金共同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如大城镇古楼村以标准农田和中港治理等项目为平台,吸引了农业等11个部门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共为当地集中规划新建猪牛栏舍1.2万m2,硬化村内道路6.5km,清理、开挖排水沟渠7.3km,架设高压线路1.5km,栽种各类树木2万余株,同时建造垃圾池、水冲厕所等,为全市塑造了各部门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其成功做法被誉为“高安模式”,已写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报告作为经验介绍推广。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回顾21年来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的风雨历程,该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强化一大保障

即组织领导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为此,高安市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它摆到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除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市农口各单位及财政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外,还按照“大开发”的理念,把农业开发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纳入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统筹安排考虑。

2 突出两大重点

一是规划。多年来,高安市在选定开发项目区时,始终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国道后省道,先主干道后支干道,先道路两旁后道路纵深、先平原地区后丘陵地区,按流域或按行政区域进行整镇规划或整村规划,从而有效地杜绝了“人情项目”、“条子项目”。如杨圩西龙陂项目就是因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等才确定的。二是农业产业化。高安市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并不是单纯就开发而开发,而是始终围绕产业化发展做文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如根据高安粮食量大、油菜播面为江西省第一的实际,立项扶持了江西维尔宝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年产6000t微胶囊植物奶油粉生产线扩建项目,并就近安排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早大米、油料等原材料的供应。又如根据高安养牛基础好,牛群基数大的优势,积极引进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在良种、基地、生产3个环节上予以了重点扶持,在全市形成了“政府引导、中心担保、银行放贷、财政贴息、农户养牛、企业收购”的小区养牛模式,项目实施以来,共帮助农民获得贷款650余万元,新建成养牛小区150个,如今,全市肉牛饲养量已达30万头,年出栏肉牛12万头,牛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高安市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3 激活三大主体

即支农部门、市场及农民三大主体。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整合各方力量。为此,高安市创立了“大整合”机制,充分整合各涉农项目和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群众自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并创造性地引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在充分整合部门支农资金的同时,高安市更注重引导和调动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宣传发动,给他们算好经济账,使他们真正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同时按照“推磨转圈、轮流受益”的原则,让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聘请群众担当工程义务监理员,此外,高安市还在项目区积极尝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通过投资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水库使用价值,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水库立体养殖。又如通过拍卖的方式,把已栽植和等栽植农田防护林拿出来对外公开竞价,有偿转让其经营权,不仅使防护林“株株有主”,而且吸引了承包户投入资金自主经营。

4 严把四道关口

第一是招标关。做到“三个一律”:一是所有项目一律按程序招标。为此,出台了高安市农发项目招标工作流程,做到程序到位,责任到人,依法依规,阳光招标。二是所有项目一律进交易中心招标,主动自觉接受招标全过程监督。三是所有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坚决不搞邀标,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力地杜绝了招标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第二是时间关。针对项目施工期间天气多变、土方工程工期过长、配套滞后等问题,高安市把测量规划、实施方案、招投标等工作前移,做到规划测量早进行,实施方案早落实,工作班子早组建,协调工作早到位。与此同时,建立工作倒逼机制,根据任务完成时间安排每阶段甚至是每天工作。第三是质量关。重点抓好4个方面:一是落实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指挥部、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成立各个项目建设指挥部,任务完成情况与指挥部工作人员业绩挂钩;二是坚持“巡查和例会制度”。即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到工地巡查检查一遍,中午集中到指挥部召开例会,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真正做到隐患在一线消除,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三是实行交流互促。不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交叉检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做到工程优质高效完成;四是狠抓现场监理。做到专业监理与群众监理相结合,没有相关监理方签字认可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第四是奖惩关。高安市将农业综合开发列入年终考核,并且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实行奖优罚劣,坚决兑现,特别是在工程推进难度大时,加大奖惩力度,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猜你喜欢
高安市项目区农田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森林城市建设关键点研究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高安市餐具集中消毒配送服务机构卫生监管现状与探讨
衣旧不舍 传递温暖 保护环境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