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咱们商量商量?

2010-05-30 18:16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0年31期
关键词:王掌柜旧社会商量

沈嘉禄

注水的电视剧比缩水的新闻好看多啦。

一把大火熊熊烧起,电视连续剧《茶馆》就算播完了。老舍的一个话剧本子才五万多字,编导使劲注水,整成39集,不过在一锅照得见鼻子眼睛的稀粥里,多少还能捞出几颗米花来,而且是皇城根下的老米!

我爱老舍,前段日子推掉所有的饭局,晚七点半准时坐到电视机前,看,想,笑,把记忆中的剧本找出来对比。实话实说,这是一部漏洞百出的片子,还有许多“硬装斧头柄”的情节设置,让故事的推进在出人意料的同时也让人莫名其妙,但是我还是喜欢看,你说原因?看过就明白,编剧和制片人都是80年代就得大名的北京作家,以陈宝国、周里京为首的演员阵容也真是不差,个个身上有戏,京味也浓,这些个都是理由。更大的理由则是剧中的情节,怎么看都像是影射当下。我多疑了是不是?再听听王掌柜抖机灵的俏皮话,那些个不带脏字的骂人话,骂的是谁?不就是社会上那些白吃白喝还受贿索贿的人渣吗?

想当初老舍写《茶馆》这个本子,是为了诅咒万恶的旧社会,引导观众感恩新社会。从茶馆的盛衰看整个中国的命运,像王掌柜、秦二爷那样的机敏而勤勉的老北京也越混越差,直至走投无路,只能说明那个社会应该“关张”了。

但是我也要说,也许是配合政治任务的缘故,也许是便于人民群众识别,《茶馆》里的人物被设计成脸谱化,比如两个公差——宋恩子和吴祥子就是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恶的典型。其实我本人更相信老舍在30年代创作的《我这一辈子》里的警察,穷苦潦倒心底还存有几分善良。前几年有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播出,我觉得艺术上是成功的,对了解旧中国社会底层的群体是有帮助的。

当然啦,《茶馆》对我们今天认识旧社会也是有帮助的,而且对分析今天的社会矛盾也有帮助。今天我们不是经常能看到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吴祥子和宋恩子这样的人物吗?一个个有长进了,混得更加滋润。

但是我们不要失望,以为旧社会又回来了,不,今天是新社会,刘麻子行骗可以得手,唐铁嘴批八字看风水有人相信,但你二德子要是到处打人、宋恩子还想吃白食、索讨保护费,我们可以打110啊!

不满足的还有,《茶馆》里写了各色人等,就漏了一记者。记者啊,在老北京也算一份让人高看的职业,无论晚清还是北洋政府那会,北京的报业也相当发达,从维新到共和,鼓噪得紧呐。记者进茶馆喝茶,了解社情民意,打听八卦消息,也是一景。

为什么我要这样挑剔呢,只怪前几天新闻界出了一件事,《经济观察报》有一个名叫仇子明的记者被公安局通缉,事到如今,想必关心国家大事的读者都知道了。现在,遂昌公安局在上级的责令下被迫撤销通缉令,并专程赴京向《经济观察报》与仇子明道歉。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情有了圆满的结局,这个案子本身并没有撤销,而敬业的遂昌公安局表示,还得查下去。我也希望能一查到底,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不是水落而石不出。

这起事件刚披露时,有几个朋友表示此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他们认为这样的事只能发生在《茶馆》里,那里面敲诈勒索、坑蒙拐骗的龌龊事体贯穿全剧,难道刘麻子、宋恩子这路人回来啦?

《茶馆》里有一句台词很经典:“要不,咱们商量商量?”这意味着转机的开始。发生在凯恩股份身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仇子明在微博中披露:凯恩股份贿赂他5位数以上的钞票,他没要;给一台笔记本电脑,也没要。转而向报社“商量”,抛出6位数的广告费,但报社领导“多方斡旋,最终宁可不要广告费,也把稿子发了”。

敬佩《经济观察报》的领导,他们最终选择了道义与操守。事实上可以想象,有大量被曝丑事的单位与机构,都以这种方法搞定过记者或报社,在“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自己去割革”的半商业化新闻环境里,这一招相当致命,也是中国舆论监督的现实表征。

接下来,大家关注事态的进一步进展,真担心有关方面相约更大的茶馆,跟《经济观察报》及所有关注此事的所有媒体说:“要不,咱们再商量商量?”最后,弄得不了了之,没了下文,许多关注度很高的新闻都是这样被“商量”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水的电视剧比缩水的新闻好看多啦。

猜你喜欢
王掌柜旧社会商量
商量
和人商量办法多
报你“哎呀”之恩
报你“哎呀”之恩
报你“哎呀”之恩
你会和别人商量吗?
浅析《金锁记》中的封建枷锁与苍凉宿命原型
相声二则
学会商量
法国大革命对旧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