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辨误三则
——与萧涤非、丁启阵、肖文苑等先生商榷

2010-08-02 01:00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酒友文苑杜诗

李 新, 卢 萌

(1.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保定学院 中文系,河北 保定 071000)



【文学研究】

杜甫研究辨误三则
——与萧涤非、丁启阵、肖文苑等先生商榷

李 新1, 卢 萌2

(1.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保定学院 中文系,河北 保定 071000)

杜甫; 七言五句格; 彭衙行; 北征; 考辨

一、七言五句,非杜首创

杜甫集中有一组特殊体裁的七言诗作品《曲江三章章五句》,共三首,每首五句,如下:

其一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其二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南宋诗论家张表臣《珊瑚钩诗话》曰:“曲江三章云:‘即事非今亦非古。’余曰:在今古间。”从该诗绝大多数句子均不合乎近体诗平仄声律要求,只有“游子空嗟垂二毛”、“即事非今亦非古”、“比屋豪华固难数”、“自断此生休问天”为律句,占全部三章十五句的26.7%来看,应为一种特殊的七言古诗。

二、诗中苏侯,并非苏涣

丁启阵先生在其著作《诗意人间》之“杜甫:诗圣原本是趣人”一节中,曾谈及杜甫喜好骑马、饮酒等,并曾有许多志趣相投的好友,原文如下:

杜甫喜欢骑马,是骑马的高手。他不光少年时代爱骑马,就是在身体羸弱多病的晚年,也敢于挥鞭驰骋。《壮游》一诗这样描写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跟苏涣等一帮朋友一起度过的八九年马背生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革空,引臂落鹙鶬……”

杜甫的酒友很多,苏涣、李白、高适、岑参、郑虔等都是,其中他晚年最为怀念的酒友是苏涣和郑虔。“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寄薛三郎中据》)

丁文中提及了杜甫的好友苏涣,然考察杜甫的全部诗作,苏涣实是大历四年(769)杜甫流寓潭州时方才结识的朋友,杜甫在其时所作的《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并序》一诗的序言中,曾明确地提及苏涣: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凡是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已而茶酒内,余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接对明日,忆其涌思雷出,书箧几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见老夫倾倒于苏至矣。

同时稍后,杜甫还作有《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一诗,可相佐证。而从丁文来看,似乎苏涣竟是杜甫在青年时代就早已结交的朋友,这显然与杜诗大相径庭,颇有疑问。

可见,丁先生系未能细读杜诗原文,在其书中所引用的《壮游》诗“放荡齐赵间,……引臂落鹙鶬”之后的“苏侯据鞍喜”句下,本有杜甫原注曰:“有监门胄曹苏预”,即其好友苏源明(杜甫《怀旧》诗原注:“公前名预,缘避御讳,改为源明”,《旧唐书》本传亦称:“源明,初名预”,乃武功(今属陕西)人,曾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秘书少监。丁先生显然是仅凭诗句字面上的“苏侯”,便附会为苏涣。

丁文所称,杜甫“晚年最为怀念的酒友是苏涣和郑虔”,并引杜诗“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寄薛三郎中据》),以“苏郑”为苏涣和郑虔,也犯有误读之失,该诗为大历二年(767)春,杜甫在夔州所作,仇兆鳌《杜诗详注》曾在本诗下,明确记有王洙注曰:“苏郑,苏源明、郑虔”,苏源明和郑虔为杜甫平生至交,也确系酒友,杜甫天宝十四载(755)在长安曾作《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云: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三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

诗前,有仇注曰:“天宝十三载,召源明为国子司业”,杜甫可以向他时时借酒钱,足见酒友情深。

而广德二年(764),苏、郑二人同年而卒后,杜甫闻讯深感痛心,当下即有《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与《怀旧》诗相悼,并在诗中以“苏郑”并称之,如“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寄薛三郎中据》),在大历元年(766)秋所作的组诗《八哀诗》中,亦写有《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和《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两篇,可见其友情之深厚。

通过上述例证,不难看出,丁先生著作中两度将杜甫的好友苏源明,误为其晚年所交之苏涣,实为读书不细之故,正所谓“细节定成败”,为学亦应如是。

三、诗作延后,并非事后

肖文苑先生在其所著《唐诗趣话》“杜诗觅虎”一节中,曾用生动幽默、亦庄亦谐的语言,谈及杜甫经历坎坷,多次遇虎,并以“诗史”之笔,记入诗中:

杜甫一生,经常与老虎磕头碰面。差不多他走到哪里,老虎就跟到哪里,有时想跑都来不及。“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北征》)。安史之乱后,杜甫去投奔肃宗,不久便遭到排挤,只好自行再还家探亲,想不到在路上出了险情。虎视眈眈,如仇家相逢。读者至此,能不为他惊出一身冷汗?

后来他带领妻子逃难,从奉先往白水。当时雷雨交加,道路泥泞,饥寒交迫,几陷绝境,却偏偏在这时又撞上山君。“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攀牵。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竟日数日间……”(《彭衙行》)

上文中所谈到的杜甫这两次遇虎,一次是在至德二载(757)杜甫赐假还家途中,即《北征》诗同时所录之事;而肖文苑所说的“后来他带领妻子逃难,从奉先往白水”遇虎,则是天宝十五载(757)发生的事情,尽管《彭衙行》诗作于《北征》诗同时稍后,但这首诗中却是诗人追记一年之前的经历。

杜甫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常常追忆往事,如《秋兴八首》回忆亲身所历之长安往事,《壮游》追忆青年时代几次漫游以及为官左拾遗之事等,当然也包括上述这首《彭衙行》;显然,肖先生只是凭此二诗创作时间的排列顺序,就误以为诗中所记北征还家也在逃难白水之先,难免有失察之嫌。

[1](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吴淑玲.浙东学人仇兆鳌著述钩沉[J].保定学院学报,2008,(1).

[3]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丁启阵.诗意人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肖文苑.唐诗趣话[M].天津: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赵 君)

2009-11-02

李新(1980-),男,河北保定人,讲师,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I207.22

A

1008-469X(2010)01-0019-02

猜你喜欢
酒友文苑杜诗
文苑
文苑仲美术作品
硬菜
品味芝香、游艇夜话、重温上合——山东酒友会走进青岛全程回顾
篆刻杜诗记
两人抛弃猝死酒友被判赔25万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酒友
文苑·艺林
文苑·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