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形象在译本中的性别视角差异

2010-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罗切斯特译本吉林

王 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简·爱形象在译本中的性别视角差异

王 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经典作品。《简·爱》在我国的广为流传与翻译家的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比较《简·爱》的两个中文译本,从中揭示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的差异。

简·爱;性别视角;差异

一、《简·爱》原著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写于1864年的一部经典小说,问世以来一直感动着读者。

简·爱父母双亡,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在寄宿学校里遭受肉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催残。但是她并没有绝望,相反,这一切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成年的简·爱爱上了罗切斯特,她并不因为自己是一名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惭形秽,并以其纯洁高尚的品格征服了罗切斯特的心。但是,当他发现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后,自尊心使她毅然决然地离开。然而,当罗切斯特为拯救火中的妻子,双目失明、丧失生活能力、妻亡财毁时,简·爱却又毫不犹豫地回到他身边。

简·爱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正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

二、我国翻译家对《简·爱》的翻译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就开始注意到这部作品,并开始进行翻译。

李霁野,生于1907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鲁迅研究专家。正是李霁野第一次全文翻译了《简·爱》,并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祝庆英,1930年生,毕生耕耘于外国文学翻译事业。主要译作有《简·爱》、《夏洛蒂·勃朗特传》、《董贝父子》等。现在发行的《简·爱》大都用的是祝庆英的译本。

本文主要对以上两位翻译家的译作进行比较,解读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视角下简·爱这一女性形象的差异。

三、翻译中的视角差异

翻译的风格有别于文学风格。因为在译作中,原作的思想内容并不取决于译者。译者不可能不顾原著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而随心所欲地翻译。翻译什么、如何翻译以及为谁翻译等则是译者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翻译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选择文本、翻译方法、语言风格以及具体词汇的过程。著名翻译理论家威尔斯认为,有些原文元素难以用认知理论加以解释,这说明翻译的决策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刺激—反映现象,有些刺激得到了人们的注意而另一些则未被人注意到。译者的知识结构、语言素养、社会背景及个人能力等因素都对译本产生重要的影响。

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关注的视角不同,因此,在选词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不同的心理因素有关。

(一)女性译者更关注角色本身的心理活动

我们举以下这段文字的两段译文加以比较:

I rose,dressed myself with care:… I sometimes wished to have rosy cheeks,a straight nose,and small cherry mouth;I desired to be tall,stately,and finely developed in figure;…Having opened my chamber window,and seen that all things straight and neat on the toilet table,I ventured forth.

李霁野:我起来了;我细心替自己穿着:……我有时愿意有玫瑰的面颊,直梁的鼻子和一张樱桃小口;我渴望发展得端庄美好的高身材;……看梳妆台上一切都放得整齐干净了,我就大胆地走出去了。

祝庆英:我起身了;我细心替自己穿着:……有时候希望有红扑扑的脸蛋,挺直的鼻子和樱桃般的小嘴,希望自己长得高,庄严,身材丰满;……注意让梳妆台上我所有的东西都放得整整齐齐,就鼓起勇气去了。

这是简·爱对自己外貌的一段幻想。李译本中的“渴望发展得端庄美好的高身材”和“我就大胆地走出去了”,在祝译本中是这样表达的,“希望自己长得高,庄严,身材丰满”和“就鼓起勇气去了”。从李译本中我们看到的简·爱是一个本身不美丽,但有着非凡的自信,敢于面对自己不足的,有着英雄般勇气的女性形象。让读者看到这里就燃气了一股斗志,想跟着简·爱一起去跟世俗作斗争。但在祝译本中我们看到的简·爱虽然不漂亮,但有着所有女性的爱美之心,是一个内心有着美好愿望的女性。正是这种美丽之心使她鼓起了勇气走了出去。在祝译本中更关注女性的心理,更能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解读简·爱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心理,虽然她做了很多女性都做不到的选择,但是她所有的勇敢行为背后还是需要经过艰难的心理斗争,需要鼓起很大勇气的。

(二)男性译者更关注角色的社会意义

请看以下这段文字的翻译:

The chamber looked such a bright little place to me as the sun shone in between the gay blue chintz window curtains,…that my spirits rose at the view.External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young;I thought that fairer era of life was beginning for me,…one that was to have itsflowersand pleasure,aswell asitsthornsand toils.My faculties,roused by the charge of scene,the new field offered to hope,seemed all a stir.

李霁野:太阳从鲜艳的印花布窗帘缝隙间照进来,……一看它我的精神就振奋起来了。……我想一个更美好的生活时代开始了……一个既有荆棘和劳动,也有鲜花和欢乐的时代。我的才智被这种情景变迁,这种令人怀希望的新地方所刺激,……

祝庆英:太阳从鲜艳的蓝色印花窗帘缝隙间照进来,……我看见它就精神振奋起来。……我想,对于我来说,生活中一个美好的时期正在开始,一个有着荆棘和劳动,同时也有鲜花和泪水的时期。由于场景有了变动,由于有希望出现一个新天地,我的官能被叫唤醒,似乎完全都活跃起来。……

祝译本中,我们看到的简·爱是一个内心坚强的女孩,虽然在内心深处还是伴有挣扎的。祝译本从内心世界的斗争很好地解读了简·爱从平凡中见不平凡的过程。而李译本中的简·爱则给人们一种革命者的勇敢无畏的印象。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并解救那些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乡下女孩。李霁野是从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男性角度出发的,他看到的是简·爱身上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他的译作是让所有读《简·爱》的女性感受她的革命精神,让所有的男性读者更加受到鼓舞。他更多的不是关注女性形象本身,而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解读了简·爱这一女性形象所投射出来的社会意义。

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会有不同的解读,男性译者大都会更加关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从而在选词上会显得生硬但具有力量;女性译者则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发展过程,更多地选用细腻而富于表达性的词语来表现女性形象的特征。

[1]何玉萍.《简·爱》两种译本中男女形象的比较研究——在女性主义视域下[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祝庆英.《简·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刘瑛.爱情的真谛:了解、尊重和吸引——关于《简·爱》的沉思[J].现代企业教育,2010,(8).

[4]李新.从《简·爱》两汉译本谈文学翻译的历史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4).

[5]梁四京.试析《简·爱》的翻译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传达[J].科技信息,2010,(12).

[责任编辑:贺春健]

I106.4

:A

:1671-6531(2010)06-0030-02

2010-08-12

王艳,女,吉林长白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

猜你喜欢
罗切斯特译本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简?爱》不简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吉林出版集团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