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运行模式研究

2010-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政府旅游发展

舒 畅

(长春师范学院 历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运行模式研究

舒 畅

(长春师范学院 历史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使二者发挥最大效益,是产业发展规划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发展中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其运行模式应以市场为基础,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市场化;运行模式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期间,政府职能转变及市场作用增减都发生了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现象。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是我国旅游产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探索政府与市场有效整合途的径对于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及其局限性

世界经合组织(OECD)旅游委员会提出政府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催化剂;发展阶段——服务者;成熟阶段——协调者和中介者。这也阐释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历程,符合我国的发展背景,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作是政府主导下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史,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利用行政管理体制开拓旅游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是颁布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规范行业制度,以确保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和运行;三是提供旅游产品,协调社会力量,提升国家整体形象,保持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承办旅游会展,向世界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

相对于市场,政府行为具有垄断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等特征,这也使政府的作用受到局限。比如,由于迫切获取部门利益而导致的投资过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最终造成“劳民伤财”的结果;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抑制和削弱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或是造成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政府在保障生态旅游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偏颇,等等。当然,对于政府作用的不同观点也一直存有弊端,比如将政府作用误解为“政府主宰”、“政府主财”、“政府全面干预”等。

二、市场作用及“市场失灵”现象

市场作为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主要通过供求机制及相应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如果某种旅游产品供给超过了旅游客源需求,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价格就会上涨。另一方面,价格也会影响旅游产业的供求关系。比如,旅游产品价格下降,客源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少。通过供求关系的不断平衡,市场优势也显现出来: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调节经济利益关系;三是传递经济信息。上述功能决定了市场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由于旅游产业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了明显的“市场失灵”现象,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劣品驱逐良品”现象。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掌握的关于商品价格与质量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一方掌握全部或者绝大部分信息,另一方无法掌握或者掌握不完全,从而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在旅游产业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旅游消费者在选购旅游产品并到旅游目的地消费时,旅游企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并行,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综合印象只有到旅游结束后才能形成。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信息往往只能来自于旅游企业的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旅游者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无法分辨出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经常发生次品提供者反将优品提供者挤出市场,导致“劣品驱逐良品”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结果是市场自行无法调节和避免的。

二是追求无本利益而造成的“搭便车”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源自于旅游产品的“公共性”,即游客的增加被所有旅游企业所享用并不能对个别企业进行利益排斥。因此,每个旅游企业都希望利用别人的出资而从中获益,又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这种现象在旅游目的地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最为突出,其结果是由市场提供的供给量大于产出量,这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过度竞争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产业过度竞争是指在平均利润较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陷入了赤字状态,但产业运行的生产要素仍不能从该行业退出,从而使低利润或亏损长期存在。对于旅游产业而言,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旅游产业规模急剧扩张,最终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

总之,“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都无法避免,有时是相互制约的。唯有将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起来,才是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运行的理想模式。

三、政府与市场的有机整合

(一)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关系

就政府与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关系而言,一般有四种类型:(1)相互替代,即两者是一种“非此即彼”和“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选择了政府发挥职能来获得一定的产出,就意味着必然放弃一定的市场作用,反之,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得一定的产出,就必须放弃一定的政府职能。(2)相互补充,即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关系。在这种互补关系中,不存在政府一定排斥市场或者市场一定排斥政府的问题。两者互为对方有效产出的必要补充条件。(3)完全排斥,即政府在某些领域永远做不了或做不好市场所能做得了或做得好的事情,只能通过完善对方而进行。(4)共同失灵,即政府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市场也做不了或做不好,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也做不了或做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往往呈现出与供求现象相反的行为:价格越上涨,投机需求越大。相反,价格越下跌,投机活动就越微弱。结果是政府力量和市场自我调节都无法控制。

实践证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同一个产业领域内,在国家不同的发展时期,政府和市场也会在资源配置上显现出不同的作用和特征,两者会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和作用边界。结合旅游产业自身特征及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笔者认为此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政府制定行业法规和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督的职能是市场不可替代的,但这些职能的发挥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市场作用的效果。如果政府制定行业法规和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督有力,市场效率就比较好,反之就比较低。

(二)明确政府与市场有效整合的基本思路

各地应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区位条件和社会发展需要来体现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适当、适时的干预为前提来整合双方资源。政府的干预和介入应当侧重以下方面:(1)通过税收等手段来调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通过补贴和直接投资等方法,促进旅游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及技术进步;(3)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推广;(4)为旅游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5)建立旅游产品信息系统和反不正当竞争,促进旅游市场有序发展。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和市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实现有效对接才是关键所在。有效对接的关键是抛开部门利益,以大局为重,依托本地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对接方式。

政府与市场在合作经营目的地营销系统项目中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做一些实践性尝试。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保证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这有助于协调各方力量,使系统得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市场中企业的参与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企业试运营,这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发向,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张辉等.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环境、制度与模式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宋振春.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李伟清.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探析[J].旅游科学,2002,(1) .

[4]吴忠军、李友亮.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参与和市场行为关系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

[5]王起静.市场作用、政府行为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6]熊元斌、朱静.论旅游发展中的有限型政府主导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 .

[7]章勇刚.政府与市场合作: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最佳运营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

[责任编辑:贺春健]

F592.3

:B

:1671-6531(2010)06-0045-02

2010-09-26

舒畅,男,吉林四平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与旅游文化。

猜你喜欢
政府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