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0-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活动课活动学校

何 岩

(长春教育学院 科研处,吉林 长春13006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何 岩

(长春教育学院 科研处,吉林 长春13006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问题,探讨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作了有益的尝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必修课程,是让学生联系社会,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调查研究,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不但应该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且要有师资力量保证,以保障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质量。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对不同年级学生要有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以学习为主,主要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办公软件应用、上网查找资料;高年级学生除了学习这些内容外,还要尝试将已有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实践领域上,进行信息搜集、处理等。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学生要多方面的调动和重组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比较听课学习要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参与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开始体验和认识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这些教育内容,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在课堂中是很难体会到,很难得到的。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如,结合学校的扫除活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科技活动等,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初步劳动技术,获得直接的劳动体验。强调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体验、操作、研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

二、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为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情况,我们在课题实验校和其他一定范围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升学压力之间的矛盾。虽然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升学的压力迫使学校不得不有所取舍和侧重,毕竟在考试时,只能用考生的成绩“说话”。虽然现在没有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但是一些所谓“重点中学”还是要招收那些所谓有“数学特长”、“外语特长”等的特长生。因此一些数学竞赛、外语竞赛和其他竞赛的考试成为许多家长和学校追逐的热点。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这样的考试到“好的”中学读书,小学校也借自己学校的学生升到重点学校来提高本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此风很烈,以至于很多学校利用很多时间做这些课外竞赛的辅导,甚至有学校与社会一些办班人合作办课外竞赛辅导班。这种状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很难得到重视,有的甚至不能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如何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实现和谐统一,这还要学校和广大教师做出认真的思索和更多的努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次,存在教师包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倾向。比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代替学生选择主题,进行分配,组织汇报等。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多是兼任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致使上课准备不充分,经常走过场,蜻蜓点水,有的甚至让学生上自习,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以落到实处。所有这些偏差的认识和不当的做法,都说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时不能把学生困在学校,而是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众所周知,学校要对学生人身安全负责,老师们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学生不出事比什么都好,在校园内总比到外边安全。因此,很多老师宁愿让学生在校园里课堂上玩或学习文化课程,也不愿意带学生走出校门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4.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受设备设施的制约。有很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在网络上、资料室或图书室里进行,而一些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图书室藏书极其匮乏,电脑数量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有的学生家中也没有,这就使老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破解综合实践活动课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课题研究实验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小组,对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仔细的分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尝试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难题。

首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短、任务重的矛盾,我们建议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安排,从原来的每周2节,增加到每周4-6节。同时,采取任课老师带头,班主任负责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小科”老师说了不算的问题。既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得到有效重视,又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得到有效保证。将课时量加大后,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丰富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走进自然进行体验活动;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每月一次,每次更换不同主题,如“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班会。还有利用特殊纪念日举行系列活动,每年的3月5日举办“学雷锋、敬师长、爱母亲”活动;每年5月份举行“讲孝道、行孝心”活动;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7月份举行庆祝党的生日系列活动;10月份举行庆祝国庆节系列活动;12月份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社会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老师们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学生有很大的收益,解决了课时少无法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难题。

其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深入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的研究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学习,而不是发明创造或者取得什么科研成果。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包括传统文化、地方资源、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以及德智体美等有关学科的内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课程资源和具体指导。

再次,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提供资源。建议建立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校内开辟蔬菜种植园、小动物养殖基地等实践活动基地;在秋收季节,组织学生到大地采摘,了解家乡的特产,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利用“五四”青年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继承烈士遗志;在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服务等,在了解老人的生活的同时懂得如何尊重老人。

最后,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老师负担重。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议学校积极挖掘社会资源,让各类专家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或领孩子走上社会。“专家”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有的“专家”来校讲授花卉的种植;有的“专家”传授动物的饲养方法;有的“专家”来校进行历史、天文、地理知识讲座;有的“专家”带学生们到校外参观学习。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以让学生们切身体验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仍面临着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但我们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持之以恒,相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景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0

:B

:1671-6531(2010)06-0058-02

2010-11-20

何岩,女,吉林白山人,长春教育学院科研处讲师。

项目名称: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过程研究论文(课题立项批号:FFB090577)

猜你喜欢
活动课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