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职业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2010-08-15 00:45凌来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技能

凌来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需求分析的职业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凌来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具有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征。本文从需求分析入手,探讨了高职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和措施是有成效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综合能力。

高职;职业英语能力;需求分析

一、引言

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在特定职业环境下进行正确地、得体地交际的实用能力。[1]这种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体现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包括语言知识、语境知识、语言技能、语言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语用能力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而非单纯的语言技能或操作能力。因此这里的“职业英语综合能力”指的是综合运用英语、专业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完成特定职业场景下工作任务的语言实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一些有名的综合性职业英语考试中略窥一斑。如:TOEIC和BULATS等。这些基本是为国际职业工作环境而开发的英语交流能力资格认证,在企业有很高的知名度。[2]本文从需求分析入手来考察市场对高职财经类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面来探讨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

二、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2008)也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的,不仅要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而且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立足行业,培养学生满足一般涉外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英语实用能力。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英语学习与未来职业或岗位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日益密切,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需求的特征也日益突出。

需求分析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对社会和学生的主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1987) 的需求理论,学习者的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场合中使用语言的客观需要,它包括交际活动、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学习需求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学习者缺乏的知识和技能”。[3]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这种需求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进行变化,从语言和知识的输入到技能的输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教学产生反拨作用。

浙江省作为金融和外贸大省,对外经贸交流十分频繁。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金融部门和中小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基层部门,服务性特征明显。这与其他工科的高职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类服务性的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又有哪些要求呢?为了了解社会和学生的主客观需求,笔者曾对所在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及其单位人事部门进行了访谈。涉及国贸、金融、国金、保险、计算机、会计及经管等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工作去向基本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外贸企业、银行等部门如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等。调查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在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2)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是否胜任日常工作;(3)工作岗位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要求;(4)用人单位对英语等级证书的重视程度;(5)对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通过调查以便更清楚地来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变化,以及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对我们进行课程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67%的被调查者认为英语在工作岗位上很重要,21%的毕业生认为英语在工作岗位上很少用到。51%的毕业生认为目前自身的英语水平在工作岗位上不够用,尤其在说和写这两种语言输出技能上,86%毕业生反映在目前工作岗位上听说能力最重要。很多毕业生提出了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和金融英语等专业相关的英语对工作很有帮助。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英语等级证书在找工作中,尤其在应聘外贸相关岗位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普遍认为拥有的英语等级证书越高越好。同时也建议学校最好能够开设一些实用与专业相关的英语选修课程。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财经类用人单位期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对毕业生在岗位上的表现感到比较满意。对有涉外业务的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毕业生要拥有突出的外语水平和职业方面的一技之长,同时也反映商贸企业及金融类国际业务部门的从事一线操作人员的毕业生职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理想,尤其在听说方面,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三、提升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的途径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依据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以高职教育目标为指导,把高职英语教学同所教授对象的职业需求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院校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优化英语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动态管理英语教学,分类制定适用于不同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英语课程教学应与社会需求和岗位相结合,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已很难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由于区域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社会大量需要能够使用英语交际的人才。这就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切实分析一线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服务地方经济,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语言是交际的基础手段和工具,把以语言获得行业从业技能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任务接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专业群对英语的需求情况,分类制定不同的英语教学要求及课程评价标准。例如作为财经类院校可分为金融类、商务类、经管类和信息技术类等。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习者、英语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可在考虑专业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采用学分制,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开设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行业英语类课程,并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课程。从而把过去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的单一的英语课程逐步改为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组合的多系列英语课程。

(二)建设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与学的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要提高听说能力和职业技能,实践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实践性是高职英语课程的实现方式。如何突出高职特点,实现英语技能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我们以需求理论为指导,积极尝试了语境化的教学模式。

1.重视英语实训,使学与用紧密结合。根据不同职业发展和学习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把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促进语言与具体语境需要的契合。职业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各职业对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与教学重点不同,尝试对相关行业中职业英语常用的语言技能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项目任务,分模块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利用自主学习中心与高职英语课程网站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三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把英语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职业语境中去,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在未来职业环境的语言能力。积极推进“课证融合”,鼓励和辅导学生参加行业相关英语资格证书的考试。[4]

2.针对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结合学院全面推进的“千日成长工程”,探索基于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英语类隐性课程建设。一方面,我们把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显性课程的教学中;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隐性课程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国际商务礼仪训练营”、“英语口语协会”等组织开展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国际文化艺术节”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拓展其国际化视野。以大赛促进学生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参加各类职业英语技能比赛项目,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隐性课程的研究和探索,弥补显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三)构建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真实评价体系

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语言测试主要以考查学生掌握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知识为主,通常都采取的是静态的终结性考试,很难真实地对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学生方法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也不能在评价中得到体现。高职英语教育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因此,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评价的内容自然就不仅仅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应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题等各方面的能力。[5]因此,在对学生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中,应突出职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构建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真实评价体系。也就是说,要结合职业特点,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动态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首先,我们提高听说能力的考核在英语课程考核中的所占比重,同时加强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在职场环境中用英语表达职业行为的能力和素养进行评价,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找出差距,使学生的真实的英语能力得到有效评价,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能力。只有对这些能力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应用真正接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结语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公共基础课要体现基本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构建上,依据的不是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而是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体系。高职英语教学必须明确这一定位,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服务,满足专业需求,学生需求。据此,我们认为,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应与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有机结合,缩小高职英语教学与行业需求职业岗位需求的差距,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既有扎实语言基础,具备诸如商贸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目前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刘黛琳.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J].外语界,2009(1):9-13.

[2]洪容.浅谈高职高专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7).

[3]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76-80.

[4]凌来芳.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1) :175-177.

[5]徐小贞,周玉林.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3-15.

[责任编辑:郭一鹤]

H319

:B

:1671-6531(2010)06-0130-02

2010-09-11

凌来芳,女,安徽池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及语用学。

项目名称:本文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科研课题[KY09021]“财经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技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拼技能,享丰收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