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人文关怀工作的思考

2010-08-15 00:45洪柳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关怀队伍

洪柳华

(黎明职业大学 经济贸易系,福建 泉州362000)

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人文关怀工作的思考

洪柳华

(黎明职业大学 经济贸易系,福建 泉州362000)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导员,学习、生活的管理员,是“以人为本”的学生服务员和心理咨询师。近年来,面对职业认同感缺失、专业化基础薄弱、职业发展出路狭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职业困境日益突出。高职院校应重视对政治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文关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提法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近年来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关心、关注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工作,比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培养健康的心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人际关系、生活、人文素质养成等方面的情况;关注贫困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自强、自立、自尊;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等。

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作为开展人文关怀活动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的身心成长呢?近年来,辅导员的职业压力、职业困境日益突出。

一、高职院校应重视对政治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特征呼唤人文关怀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下简称《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承担着众多的角色:学生思想上的指导员,学习、生活的管理员,是“以人为本”的学生服务员和心理咨询师。众多角色体现出来的职业特征就是:时间和内容具有延续性和不断扩张性,即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内容没有明确界限,许多虽非职责范围之内但与学生切实相关的事务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很多是“无形的”,无法立即见效的。这就形成了辅导员工作付出“无限性”与实际成果“无形性”之间的矛盾。社会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加上自我期望值高,往往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烦琐的工作,超强度负荷工作。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关怀,必然会损害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高职院校应对辅导员给予人文关怀,关注辅导员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生存状态。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失需要人文关怀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如果一个人的职业认同感比较高,他会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层工作者。《规定》中明确表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自身、外界、工作内容等造成了辅导员对自己身份认同的缺失,或者感到迷茫。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将给辅导员内心带来极大的冲突和困惑,因此,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进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树立职业认同感刻不容缓。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基础薄弱要求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教育者应该是以教育管理、心理学、政治学等专业为主,同时社会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但是,承担着这一重任的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基础薄弱,与专业需求不对称。随着对思政工作的重视,各高职院校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辅导员的培训与进修,但却因经费、工作等原因,在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升方面显得“有心无力”。实际上,大部分辅导员也想通过进修提升自身的素质,但是,平时繁杂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加上工作压力过大,很多辅导员很难专心复习备考。另外,辅导员又面临评职称年限、专业的约束,造成很多辅导员有心无力,无法提高专业学历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人文关怀角度多方面积极帮助辅导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出路狭窄寻求人文关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辅导员队伍。但是,高职院校缺乏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无法形成稳定、有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使用大于培养,造成辅导员在自身职业生涯成长上受阻;职业发展出路狭窄,令辅导员遭遇尴尬。因此,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人文关怀,应从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让辅导员有路可走,有奔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之外,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辅导员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工作。

二、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辅导员人文关怀工作

(一)关注辅导员的实际困难,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按渐进的关系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重点关注“五种需求”,也就主要体现了“人文关怀”。职业特征、职业认同感、专业化基础、职业发展出路等方面,都反映出辅导员这一群体需要在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得到关怀和帮助。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密切关注广大辅导员的心理需求、生存现状、生活条件与保障,深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减少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二)引导辅导员强化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环境来强化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在外部环境上,首先要提倡全校师生关心、支持、配合辅导员做好教育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良好的辅导员工作认同氛围,使辅导员产生高度的自尊感、信心和干劲,将辅导员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其次,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使辅导员在学校的人文关怀大环境下感受职业的满足感。利用多种平台向广大师生宣传介绍辅导员的工作,也可通过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增进广大师生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使辅导员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突显。此外,学校应为辅导员外出学习交流、进修培训、职称晋升等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角色获得尊重、工作获得认可、价值获得肯定,那么辅导员才能将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和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内部环境上,最重要的是关注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工作压力,使他们在不断的心态调整中感受到工作的满足。如正视自己,调整期望值;举办心理沙龙,倾诉心理困惑等。其次,引导辅导员在工作中建立和谐融洽的“传帮带”关系。辅导员工作是靠经验积累的,新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最渴望获得同事的安慰和建议,这不仅会帮助他们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还能让辅导员消除自卑感,重获自信、斗志和力量。

(三)制定高职院校辅导员“三化”强化机制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是党和国家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建立“三化”强化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一是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即制定培养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二是辅导员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即从经济待遇及政治待遇方面体现倾斜政策;三是辅导员的科研平台机制,即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基金及加强思想教育的学科建设,促进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四是辅导员的“多样化”机制,即要求辅导员队伍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本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同时也积极根据辅导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流,如改任“政治理论课”教师、补充到业务教师队伍、党政干部的提拔重用、进一步深造等。

以上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保证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又能充分彰显学校对于辅导员的重视和关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寻求出路。

(四)建构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人文关怀,应将教育、管理、服务三方面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服务意识。首先,重视辅导员的主体地位。从发挥辅导员的主体性入手,始终尊重辅导员的人格,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宽容,多下心思培养,少一些行政压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其次,加强与辅导员的平等交流。正确对待辅导员的声音,不能简单地布置工作任务,而不考虑辅导员的承受能力。采用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方法,多听听辅导员的心声,让辅导员在平等交流中获得尊重。第三,重视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辅导员本身就扮演着学生的心理咨询师,他们从学生那接收很多的不良情绪,又要引导学生正确排解。其实学生的这些不良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对辅导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上辅导员自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难免产生心理波动。学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这种心理波动、心理感受,不能简单地要求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而忽视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引导的需求。学校应从积极的角度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辅导员心灵的关怀。

因此,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在大力开展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的同时,对辅导员进行人文关怀意义重大。只有辅导员具备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创造性地投入学生工作,真心实意地关怀学生,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可能构建和谐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才有可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1]程众.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吴萍,丁志山,陈列平,阮鼎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2) .

[4]束霞平.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的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

:B

:1671-6531(2010)06-0140-02

2010-09-06

洪柳华,女,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政治辅导员。

猜你喜欢
认同感关怀队伍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