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探究

2010-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习惯课文

金 岩

(高新区一间小学,吉林 长春 130012)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的探究

金 岩

(高新区一间小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使得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各种潜在的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阅读习惯的初步形成

想要学会阅读,首先要学会思考。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尚处于读多思少的层面,因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初步读文基础上的想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小熊盖房子》这篇文章,教师在范读之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说说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再回到课文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个阶段的提问可能天马行空,也可能不着边际。但假以时日,学生在读文的同时就会边读边思,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个训练,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只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要求也要有所提高。从最基础的有疑而问,到对文章表达的深层意义的思考,逐渐使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二、自主阅读方法的初步学习

到了中年级,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初步形成,在读文和理解能力上也有了提高。这个时候就可以教授一些直观、易操作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体验自主阅读了。教材中独立阅读课文不少,而这里指的并不是如何去阅读这样的文章。而是让学生知道在接触阅读材料时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笔者建议采取“六步自读法”,这是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即读文识字(文中认,独立认);读通顺课文;再把课文读流利;弄懂生词;在书的页边或留白处写写自己读懂了什么,或是没有读懂什么;摘记好词美句。这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而这个方案的需要整个中年段来实施。开始时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总结。比如,在阅读课文中一步一步教学生按部就班的自学。逐渐的可以在独立阅读课文中让学生利用此法自学交流。比较成熟以后,可以把每一片课文的预习,让学生按此法课后进行,并使学生形成习惯。在此阶段仍要注重学生提问的训练,使学生善于发问,乐于发问,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只有这样,学生在读文时才能能够用心琢磨,细心研读。例如,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展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都猜猜老师会题什么问题,猜对了奖励小红旗。学生显示出极大的热情,虽然有的问题古怪刁钻,但逐渐的,学生的问题变得集中,有价值和有一定的深度了。

三、拓展思维自主阅读

进入高年级后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对于原有自读方案进行修改,重点放在做批注上。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把自己的思考在书中体现出来,训练学生对于重点词句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并在每篇文章书后写写读后感受,这些感受可能只是几句话,但是却可以使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也可以使一些灵光乍现的瞬间感受得以保存。此时课内的阅读便可以作为一种交流式的学习。教师只需要在重点、难点及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点拨即可。课内的阅读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阅读面,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迅速的提高。例如,人教实验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是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单元,教师在课内阅读基础上引领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母亲》以及古诗《游子吟》等学生能对此类文有较深的理解,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还自发找到了同类作品阅读并推荐给同学,可见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养成。

总之,作为小学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让孩子体会“书本是甜的”,庄子《逍遥游》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所以在阅读中必须长期积累,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书本中寻求滋润学生一生幸福的甘露。

[责任编辑:何岩]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习惯课文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背课文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